到年底,新能源汽车公司吹的牛都实现了吗?

编者按:2023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无数企业家克服困难,重塑行业格局。各大行业经历了什么变化?雷达财经推出年终策划:为读者盘点2023年。本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雷达金融生产 文|肖洒 编|深海

今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从年初到年底。到年底,新能源汽车公司吹的牛都实现了吗?

从11月份的成绩单来看,理想汽车当月交付了4.1万辆新车,1-11月交付了32.57万辆,提前达到了2023年30万辆的销售目标。除了理想汽车提前实现销售目标外,比亚迪是截至11月最接近实现年度目标的汽车,该品牌相差11%。

此外,从目前的销售推测来看,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很难实现年度销售目标。例如,小鹏汽车1-11月累计交付量达到12.15万辆,超过去年累计交付量,但距离20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仅达到60.75%,年度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截至11月,蔚来汽车共交付14.2万辆,而蔚来汽车年度目标为25万辆;截至11月,零跑车共交付12.55万辆,与全年交付20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去年夺得新势力冠军的哪吒汽车,今年累计交付12.15万辆,年度KPI完成度不到50%。

此外,在年底结束时,一些汽车公司发动了一场价格战,希望以价格交换的方式冲刺KPI。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翔告诉雷达金融,价格战的核心原因是产能过剩,预计明年价格战将继续,一些小型汽车公司可能面临重组。

理想的比亚迪接近目标

2020 年初,美团王兴谈到了中国汽车企业的格局。他说,中国汽车企业下一步基本呈现“3 3 3 3”最后一个模式,其中最后一个“3”代表了“蔚小理”它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前三名。

如今,从销量的角度来看,这一预测与现实没有太大差距。根据理想汽车官方网站,2023年11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1万辆,同比增长172.9%。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汽车全年交付32.57万辆,2023年提前达到30万辆销售目标。

这也是理想汽车连续两个月交付4万辆以上的目标。12月,理想将挑战交付5万辆的目标。12月14日,理想汽车官方微信宣布,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过60万辆,持续48个月。

理想的销售主力是三款L系列车型,目前理想的L9、理想L8、三款理想L7车型的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0万辆。

根据最新财务报告数据,第三季度理想汽车收入为 346.8 亿元,同比增长 环比增长271.2% 21.0%。第三季度营收346.8亿元。

目前,理想在市场价值、收入和交付方面与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存在数量差距。这背后离不开理想对扩展技术路线的坚持。

据悉,在打造理想One之前,理想汽车也尝试了低速低续航的纯电动汽车项目,但最终“难产”。然而,面对丢失的时间窗口,创始人李翔选择了成本、产品设计、车辆布局等方面难度相对较低的扩展电动技术路线。

但市场上关于增程的争议一直存在。即使在今天,“增程好还是纯电好?”、“增程电动是否是新能源”讨论的声音还在耳边。

今年2月7日,李想发布微博:“如果汽车销量前三的比亚迪、吉利、长安都开始使用增程电动,可以停止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计划,省点钱做生意。”

张翔认为,理想领先的原因是它找到了大型SUV领域,这是一片蓝海,曾经是BBA领域。理想在这条细分轨道上杀死了一条血路。目前,还没有第二家汽车公司能够与理想竞争。问界和阿维塔也在进行扩展,但与理想的差距仍然很远。

到目前为止,在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只有一家理想的汽车企业实现了年度目标。此外,比亚迪也接近年度目标,但难度更大。

根据产销数据,比亚迪2023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19万辆,同比增长31.02%。截至11月底,比亚迪今年前11个月累计批发销量为267.27万辆,全年目标达到89.07%。

综上所述,比亚迪需要在12月完成32.73万辆车的交付,即每天至少卖出1.06万辆车,才能实现300万辆车的年销售目标。虽然已经是行业销售冠军了,但比亚迪还没有记录过这样的记录,压力也不小。

大多数汽车公司无望实现年度目标

2023年其他品牌销售目标完成率普遍较差,是头部造车的新势力之一。

同为“蔚小理”其中一款蔚来汽车与理想汽车相比处于销量底部。数据显示,蔚来11月交付15959辆新车,同比增长12.6%,较10月略有减少100辆左右。

蔚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在今年6月蔚来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发布后的财务报告电话会上表示:“威来有信心实现下半年月平均销量超过2万辆的目标。”

随后,7月份,蔚来交付量上升至2.05万辆,同比增长103.6%。但8月份销量未达2万辆,9万辆–11月销量稳定在1.6万辆左右。

今年年初,威来设定了2023年年销量同比翻番的目标。截至11月底,威来共交付14.2万辆,同比增长33.1%,但仅达到24.5万辆全年目标的57.95%。

2021年新势力销冠的小鹏汽车,在G9上市时经历过“翻车”此后,它也逐渐被竞争对手抛弃。在销量方面,小鹏汽车直到今年7月才回到6个月后的1万辆交付水平。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回复了一些“元气”,11月交付约2万辆,同比增长245%,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

但是,因为前期“欠账”年初以来累计交付量过大,小鹏汽车在“蔚小理”底部。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小鹏汽车交付量达到12.15万辆,同比仅增长约10.9%,年目标仅达到20万辆的60.7%。

在新势力中,零跑车也超过了2022年的年交付量。11月,零跑车共交付1.85万辆,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1.68%,创历史新高。

2022年,零跑车总交付量为11.12万辆,同比增长154.1%。但2023年,由于车型迭代等原因,零跑车销量急剧下降,1月和2月共交付4337辆。最后,从1月到11月,该品牌共交付了12.5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了20万辆的62.75%。

11月17日,首款全球零跑车型C10在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新车定位为中型新能源SUV,预计价格区间为14万-17万元。零跑车希望在这款新车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销量。

2022年新势力榜首的哪吒汽车今年跌回低谷。1-11月,哪吒汽车交付12.24万辆,同比下降15.19%,年初25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完成率仅为48.94%。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哪吒汽车去年赢得了销售冠军,主要是因为当时价格低于15万元的两款车型哪吒V的A0级市场与哪吒U的紧凑型SUV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然而,2023年,哪吒汽车在中低端纯电市场的优势被五菱、比亚迪等竞争对手侵蚀;影响高端的结果并不理想。据报道,哪吒S的月销量保持在2000辆或3000辆左右。

据公开信息统计,红星资本局在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极氪、塞里斯、广汽埃安、深蓝汽车、蓝图汽车前11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0.51万辆、10.97万辆、43.41万辆、12.22万辆和4.04万辆,分别占年目标销量的75%。、36.57%、72.35%、61%和81%。

张翔认为,大多数汽车公司在年初都会提出更高的目标,一是对外部世界和消费者形成广告的作用;另一个是内部,老板提出更高的目标,调动公司的热情,通常被称为“踮起脚尖摘苹果”。

预计价格战将继续

“金九银十”之后,距离年度目标还有差距的汽车公司开始加大促销力度,希望通过降价影响销量。年底的最后一轮“价格战”也正式开始。

首当其冲的是冲刺300万辆目标的比亚迪。据公开信息,11月初,比亚迪五款车型开始降价,从5000元到1.8万元不等;11月24日,比亚迪王朝网旗下秦、汉、唐、宋的现金折扣扩大到3000元至1万元。

然而,经过一个月两次促销,比亚迪11月份的销量环比增长并不明显。此外,比亚迪近期股价大幅下跌,年累计下跌超过26%。

面对日益萎缩的市值,比亚迪管理层坐不住了。12月6日,比亚迪宣布比亚迪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议以2亿元回购公司a股。

比亚迪不是唯一推广的人。12月1日,零跑汽车宣布,用户可享受5000-1.7万元现金折扣,2023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通过零跑官方渠道支付5000元定金,最终实现交付。

进入12月后,小鹏汽车的G9、P7i、G9也加入了降价浪潮。据集微网消息,12月18日,小鹏汽车发文称,小鹏G6限时减免1万元,智能驾驶自由最低19.99万元。

根据市场消息,荣威、凌克、智己汽车、长安汽车、哪吒汽车等汽车企业也参与了12月份的降价促销活动。

在张翔看来,“价格战”主要原因是中国汽车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整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50%,新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只有13%左右。为了消化库存,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大量汽车企业需要大幅降价以刺激销售。

“目前,中国大约有77家乘用车公司和数百家品牌。相比之下,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发达国家不到10家汽车公司。因此,我们必须适者生存,只能通过‘价格战’让一些小车企出局的方式。”张翔称。

展望未来,张翔认为降价将是主旋律,至少在2025年之前“内卷”。而“价格战”因此,一线汽车企业利润下降,二三线汽车企业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损失更严重,可能导致资本链断裂。

简而言之,随着销售竞争的早期白热化,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新的竞争周期。在激烈的竞争下,哪些汽车公司可以走出这场生死淘汰赛阶段,还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22214135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