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藤
原创:深眼财经(chutou0325)
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新产品公示清单,列出了小米汽车。在清单中,小米汽车共申报了SU7和SU7 Max有两种产品型号,但外观大致相同。采用背部形状、一体式天幕、贯穿式尾灯等设计元素,配色接近iPhone 15 Pro原色钛金属,车尾标有“北京小米”的字样。
那么,随着一些博客证实小米汽车将于12月28日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发生什么变化呢?面对华为和新力量,小米汽车“造好的车”顺顺当当地“卖出去”?
01
难猜的价格,热议的造型
梳理网上消息来源,关于小米首款车型价格的披露很多,从15万元到35万元不等。然而,鉴于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做法,走高端路线并不是雷军的风格。
一方面,人气和参与感是小米的基因。如果价格高于大多数米粉的接受范围,小米汽车就相当于缺少成千上万的荧光棒“啦啦队”烘托销售氛围;另一方面,小米造车远不如卖车简单。在汽车的背后,雷军勾勒出了基于澎湃OS的轮廓“人车家生态”。而这种生态系统的实现,自然离不开相当大规模的用户基数。
所以,虽然网上博主和网友大致把小米第一款车型的价格锁定在20万到30万之间,但我们可以从小米的一些官方公告或公关中读到多少“也许会有惊喜价”这种可能被小米释放的东西可能会被小米释放“彩蛋”。
首先在低端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然后在高端高质量发展,这可能更符合小米汽车快速占据的逻辑。因为在雷军今年的年度演讲中,我有点兴奋地说,小米手机已经吃了足够的痛苦来冲向高端。手机市场的高端道路是如此的困难,更不用说经常超过10万或20万辆耐用品汽车了?
因此,考虑到小米本身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小米的第一辆车的价格可能超过20万元,不排除以饥饿营销游戏推出有限的低价新版本的可能性。根据网上曝光的实车图,小米的第一辆车代号是“SU7”,属于B级车,整车线条流畅,有电动尾翼。既然追求性能,肯定有四轮驱动版。该车提供73.6KWh、两个版本的101KWh电池,CLTC工况续航600公里。
总的来说,小米SU7配置很好,除了外观、配置、功能和市场上常见的高端纯电动汽车,SU7有激光雷达,预计将使用视觉 集成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方案。运行小米自主研发澎湃OS,万物互联网也将是小米“人车家生态”下面的主要亮点。
然而,在小米SU7的外观被曝光后,网络上关于这款车造型的争议却超乎想象。
从前脸和侧面造型来看,因为和保时捷Taycan有些相似,被一些网友戏称为“米时捷”;也有网友表示,他们看到了迈凯轮、保时捷、特斯拉、林肯、蔚来、零跑等品牌的影子。许多博主将小米SU7的尾部与零跑C01的尾部进行比较,并在配文中对其进行比较“这样遮住logo,你说就像零跑C01吗?”。
然而,对于一些网民来说,他们对小米汽车的形状感到惊讶:
至于小米和保时捷是否相似,网友们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02
招兵买马入店即将到来,“一山可容二虎”?
小米SU7的真实照片登陆工业和信息化部后,开始以高薪招聘汽车销售:店长基本工资2万,零售管理岗位年薪60万。此外,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太原、福州等城市都在招聘销售经理或销售总监。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招聘的销售人员不是在小米之家工作,而是在独立的汽车店领导。
这被业界解读为,小米汽车将首先采用直销模式,至少在人员和产品方面。据业内人士估计,开设直销店的月运营成本不低于20万元。
华为可以把问界汽车开进华为手机店,为什么小米汽车不能开进小米之家?你知道,小米在全国拥有1万多家“小米之家”门店。
事实上,最初开设的直营店的作用只是迅速提高人们对小米汽车的认知,也为小米汽车开车进入小米之家“打样”。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小米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得到了证实,他说,“未来,小米汽车的全渠道规划将全面融入小米整体新零售。”
这就首先将“华米之争”进入销售主战场。在很多城市,往往有小米之家的地方,会有华为的专卖店。小米把车开进小米家后,“华米之争”首先演变成“客源之争”。小米可以给店长和销售人员这么高的工资,这也说明小米汽车非常重视终端销售的竞争力。
有一种说法是,一座山不能容忍两只老虎,但在城市主流商业区,小米和华为自然选择在拥挤的高端商业区开店。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竞争。这也意味着华为和小米的商店经理和销售人员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03
小米汽车之间的华为、新势力和高阶竞争
让我们从华为和小米开始。不制造汽车的华为在汽车市场竞争力上比制造汽车的小米更焦虑。因为华为对汽车公司的控制力有限,而小米可以完全控制所有的汽车制造和销售计划。
虽然像赛力斯是华为最早的汽车公司合作伙伴,但对华为来说可以说“言听计从”,让建厂立即建成巨大的智能工厂。然而,随着华为智能选车模式的发展,“界”字代从问界扩展到智界,再到未来的各种“界”,此外,华为汽车BU和长安等汽车公司计划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不生产汽车的华为将有越来越少的地方可以伸出援手。作为智能驾驶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他们将获得优先甚至独家供应这些汽车公司的资格。
当然,这里的前提之一是,任正非将始终签署华为坚决不制造汽车的文件,以便给余承东戴上一个咒语。如果华为放开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p>
然而,在华为BU独立公司成立之前,华为和小米之间的竞争远不止是关注手机。随着小米汽车进步的加快,余承东不断拓宽汽车领域的朋友圈,两家公司在汽车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作为科技企业中的两大跨境汽车巨头,华为授权汽车公司制造汽车,而小米则投入了大量资金制造自己的汽车。当两者在汽车市场相遇时,它们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甚至,华为和小米都是全堆栈自主研发的开发能力,并继续在智能驾驶方面努力,并围绕一切互联网生态扩大文章,这使得两者注定要针对汽车市场上的麦芒。
虽然华为喊出了不造车的口号,但作为华为的BU 余承东,首席执行官,其自然“攻击性”,已经让新势力、自主品牌等众多汽车公司感到厌倦了应对。而且总是挂在嘴边的“遥遥领先”从手机圈传染到汽车圈,也成了笑柄般的存在。
当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随着小米汽车在智能汽车市场上的上市,华米之争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当整车、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甚至供应链都无法约束小米汽车时,也许余承东会有更多“攻击性”的“遥遥领先”竞争玩法。
而对于“蔚小理”它与小米的关系有点复杂。
2014年11月,顺威资本作为联合发起人,参与了威来汽车的成立。威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后来回忆说,雷军是第一个知道自己想成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人,也是第一个决定投资威来汽车的投资者。
“不熟不投,只投人,帮助不添乱。”这是雷军十多年投资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投资小鹏汽车的原因。
2017年,何小鹏加入小鹏汽车,担任小鹏汽车董事长。今年年底,小鹏汽车宣布完成A 顺为资本出现在小鹏汽车A1轮投资名单中。
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投资市场正处于“寒冬期”,威来汽车甚至曾经被唱过“面临破产”,小鹏汽车也是风雨飘渺。当年11月,小米集团参与了小鹏汽车C轮融资,被认为是“救命钱”。当时,何小鹏在朋友圈写道:“这个冬天不冷,今天广州阳光明媚。”
事实上,威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也参与了小米集团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建立。目前,小米手表可以作为威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作为小鹏的车钥匙。
这种关系既是投资又是业务合作,很难说小米汽车进入市场后会发生什么。“相处”。
至于理想的车,也许李想也是小米“爱恨交加”。业内人士都知道,小米的第二代平台很可能会推出增量程序车型,业内人士给出的时间点是2025年推出增量程序车型。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解读为抄袭了理想的后路。
然而,据36氪报道,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与理想汽车首席执行官李翔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并参加了小米内部的中高级培训。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也是理想汽车的个人投资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冤家路窄”,还是小米与“蔚小理”三个家庭的友谊似乎都指向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和为贵”。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朗在2022年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喊出,当外国汽车公司也开始集团时,当特斯拉基于生产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打价格战时“挑战非常艰巨,最典型的是‘缺芯少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到2030年,中国芯片规模预计将达到300亿美元左右,需求量约为1000亿至1200亿美元/年。对汽车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各方应走良性竞争之路,少一些“卷”,无论是华为系,更多的核心技术攻坚,取长补短。“蔚小理”或者小米汽车,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好事。
因此,华为系,“蔚小理”直率地说,与小米汽车的高级竞争是独立技术、智能驾驶、驾驶员互联网、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竞争和交流。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最终将在同质化的身体和透明的成本和价格中找到差异化的竞争价值和溢价能力。这是华为、小米、魏小理和独立品牌汽车公司面向未来的生存规则。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深眸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22214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