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造车有哪些?“战友”?
作者|赵普
编辑|有趣的商业
最近车圈最热门的话题是“小米车真的要来了吗?”,随着小米的第一辆车SU7被列入工信部最新免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关于小米汽车的讨论越来越多。
在小红书中,关于小米汽车的笔记已经超过2万篇,小米汽车在微博上排名前四;12月12日“目录”宣布当天,小米汽车微博指数超过4130万。
微博上的许多博主发布了一份文件,称小米汽车新闻发布会将于12月28日举行,并于12月15日邀请汽车媒体拍照,有许多疑似照片“小米SU7”微博上发布了照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对此,小米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不发表评论,请等待官方消息。10月25日,雷军在个人微博上回复相关问题时表示,“目前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大家汇报。”
车圈正在等待雷军的小米汽车新闻发布会,让小米汽车从梦想变成现实。毕竟之前有很多家印、贾跃亭、姚振华等。“前车之鉴”,因此,市场是对的“小米造车”有期待也有疑问;不过,雷军虽然也是造车的门外汉,但却赌上了“最后一次重大创业”他不应该让市场失望。
01.小米车“造车人”都有谁?
在小米SU7最高800公里续航等动力指标引人注目的同时,谁是小米汽车?“造车人”也备受关注——从内部团队到制造商再到零部件供应商,都受到了汽车圈的热烈讨论。
根据各方的消息,小米汽车的内部高管团队非常强大。雷军担任小米汽车首席执行官,配备四名“强力助手”(副总裁),分别是洪锋、卢伟冰、于立国、李小爽。
曾效力于北汽集团的于立国于2022年1月正式宣布加盟小米,担任北京小米汽车总部政委,负责小米汽车综合管理、专项业务推广、北京小米汽车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并向雷军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余立国在圈内人脉广泛,曾担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北汽新能源党委委员 、北汽新能源执行副总经理,曾任蓝谷智能能源公司董事长、ARCFOX业务部总裁。新品牌极狐汽车在立国的领导下成立。
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最喜欢的是于立国在创立极狐品牌的过程中的全能表现。正是于立国的加入给了雷军“造车门外汉”坚持造车的底气。
有趣的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备案信息中,小米SU7的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工业基地同心路1号;但生产地址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生产地址实际上是小米亦庄汽车厂。
图片来源:工信部公告文件截图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汽车借用了北汽越野的生产资质,有利于加快小米汽车的生产进度。于立国“老北汽人”雷军今后是否发挥了作用,还有待解谜。
除于立国外,其他三位副总裁洪锋、卢伟冰、李小爽都是小米老臣。
洪锋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自2010年以来,小米与雷军一起成立,主要集中在小米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推广上。
卢伟冰于2019年正式加入小米,主要负责红米Redmi品牌。2020年8月,雷军宣布小米将开业“重新创业”在旅途中,卢伟冰成为了小米的合伙人,也就是小米未来十年“联合创始人”。
在过去的两年里,卢伟冰坐在上面“联合创始人”位置后,小米内部迅速升级;除进入小米汽车核心团队名单外,陆卫兵还先后担任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小米集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集团人力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小米集团品牌委员会主席。
而李小爽则是“曲线入米”,2007年毕业于硕士学位的李小爽是许多高管中的年轻人。他早些时候在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的个人公司工作。后来,小米收购了该公司,李小爽成为了小米的一员。
2020年2月,李小爽担任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一年后进入小米汽车核心团队,最初负责供应链管理。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除副总裁外“四大金刚”此外,雷军还从外面挖出了许多高管。
其中,今年9月,来自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副总裁黄振宇加入小米,取代李晓爽担任供应链总经理;李晓爽担任小米汽车营销部总经理;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正南担任小米汽车高级顾问;小米汽车外观由前宝马IX车型外观设计师李天元设计。
此外,据业内媒体报道,黄振宇在麦格纳任职期间参与了麦格纳与北汽新能源的多次合作,包括“蓝谷麦格纳”合资工厂——“北汽蓝谷智能基地”极狐ARCFOX的建立 αT首款车型量产。
从工作简历来看,曾在北汽集团担任蓝谷智能能源公司董事长、ARCFOX业务部总裁的于立国和黄振宇可能有业务交集。小米会有北汽极狐的味道吗?
02.“华为”、理想主义,宁德,比亚迪……“闪烁”小米汽车朋友圈
除了内部高管的光鲜简历外,小米汽车的供应商也足够强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记录信息,小米SU7配备了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比亚迪弗迪磷酸铁锂电池和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动力”)以及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的电机。
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截图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用多说。“宁王”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特斯拉、理想、威莱、哪吒、极氪等汽车公司都在使用宁德电池;比亚迪只有自己的汽车才能支持其电池业务的发展。
“趣解商业”梳理发现,为小米SU7提供电机的两家公司并不小。其中的“汇川动力”深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汇川技术”,300124.SZ)子公司,而“汇川技术”实际上从早期开始“老华为人”班底打造。
根据公开信息,汇川科技的一些董事和高管曾在华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和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工作,包括实际控制人“60后”朱兴明 、副总裁李瑞林、副总经理杨春禄、副总裁易高翔、副总裁、董事周斌、副总经理、董事宋俊恩、董事李俊田、董事刘玉川,年龄一般在40~50岁左右。
这些早期的“华为人”,华为将华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卖给美国艾默生后,汇川技术成立,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领域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
据新媒体“NE时代”据统计,汇川技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9.2%,电机控制器产品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 3.7%,TOP10 在供应商中排名第七。
汇川科技旗下的汇川动力目前正处于IPO辅导期,包括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常州)有限公司、汇川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并参与常州汇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汇想”)。
其中,常州汇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为理想汽车与汇川动力合资企业建立的;根据股权关系,李翔的北京汽车与家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常州汇想87.34%的股份。
图片来源:企业查截图
据“懂车帝”内容显示,目前使用汇川技术的汽车公司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华为、五菱、理想、长安汽车等。
图片来源:了解车帝截图
除了汇川动力,另一家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为小米SU7提供电机设备,背后是上汽集团、德国博世等大型集团,以及A股上市公司隆盛科技(300680.SZ)为其提供电机铁芯产品。
此外,小米SU7的ABS(ESP10)也来自博世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博世自然有助于提升小米汽车的品牌实力。
但有一个问题是,2022年2月博世是因为“缺芯”问题影响了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公司的供应,导致销量大幅下降;但对比亚迪、沃尔沃、宝马、丰田等汽车公司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这些汽车公司有或有能力开发车身稳定系统。因此小米也应该有一种风险意识,在真正的大规模生产之后,不要轻易被供应商接受“卡脖子”。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最后要注意的是,进入“目录”这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实现量产。工信部于2018年11月发布的第21批“目录”在12个月内,共有141款车型没有产量或进口,因此从2019年开始“目录”中撤销。企业应当按照政策要求重新申报撤销但需要恢复资格的车型。
2021年,雷军宣布小米集团进入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已经两年多了;在此期间,雷军多次对小米汽车的进展表示满意,似乎对市场充满信心。另据小米集团(1810).HK)财务报告显示,小米集团今年第三季度收入709亿元,净利润60亿元;其中,汽车等创新业务投资17亿元,未来五年研发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期待小米汽车尽快加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新老汽车企业竞争。
原创文章,作者:趣解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82214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