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

要么“破圈”,要么“破冰”

“起猛了?XX和XX居然正式宣布?”“活久见!宿敌变成了世纪大联盟!”

最近,这种感觉不再是娱乐业独有的,而是经常发生在汽车行业。因此,网民们感叹,在电气化转型的总体趋势下,在无尽的价格战下,在“卷”在极端市场下,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百年汽车品牌,都开始寻求新的合作机会,甚至与以前的合作“宿敌”。

梅赛德斯-奔驰将于11月30日与宝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签署50份合作协议:50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共同满足中国客户对豪华充电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梅赛德斯

图片来源:梅赛德斯-奔驰

虽然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一直保持着体面,没有大众喜爱的撕裂情节,但毕竟他们在世界豪华车市场奋斗了一百年。“宿敌”,这次官宣联手,还是让大多数人感到惊讶。

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威莱在重庆签署了电力交换业务合作协议;11月29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威莱在杭州签署了电力交换战略合作协议;继赛利斯之后,华为与奇瑞推出了智能品牌和第一款车型。与江淮和北汽的合作车型正在开发中,并邀请一汽集团;在此之前,此外,上汽通用与特斯拉中国开展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大众与小鹏携手,Stellantis集团收购零跑车20%股权,成立合资企业。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严重卷、淘汰赛加剧的关键时刻,集体取暖显然已成为汽车公司的共同选择。这也深刻地解释了无论企业在汽车领域有多强大,“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敌人”这句话也适用。

“世纪牵手”?

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相比,人们总是更熟悉企业之间的相互揭露、创始人和高管之间的差距,以及同级竞争产品之间的公开和秘密斗争。事实上,除了整体竞争外,大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并不少见,“局部合作”更是常态。

最近的合作之所以令人惊讶,更多的原因是双方都出乎意料,或者“破圈”,要么“破冰”。

比如奔驰宝马这次合资经营中国市场的超级充电网络,在网友眼里就像“世纪牵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汽车市场的形势和氛围恰到好处“破冰”合作。事实上,这并不是双方第一次合作。早在2019年,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就宣布在汽车旅游服务和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公路应用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

但当时的汽车圈,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热搜常客,这样的消息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当然,“吃瓜”除此之外,我们还想知道奔驰和宝马这两个豪华车品牌“牵手”应对什么?

根据官方信息,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将利用其充电运营经验和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洞察力,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快速、方便、可靠的充电解决方案。双方都希望这种合作能进一步改善客户的公共充电体验。

梅赛德斯

图片来源:宝马

根据计划,到2026年底,合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个技术先进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个超级充电桩。第一批充电站计划从2024年开始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底,梅赛德斯-奔驰公共充电服务已连接全国50多万个公共充电桩,覆盖340多个城市和城市“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今年10月,首批奔驰超级充电站在成都和佛山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10月,首批梅赛德斯-奔驰超级充电站在成都和佛山建成并投入使用。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于2030年底将其全球充电网络扩展到2000多个充电站,配备1万多个超充电桩。此次公布的充电合资企业也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宝马还表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已有600家宝马授权经销商配备充电设施,宝马公共充电网已连接全国58万多个充电桩,包括32万个直流快速充电桩,覆盖320多个城市。自8月以来,超级充电站网络已覆盖9个城市,预计到2023年底将建设约50个站点。

在双方的基础上,后续合资企业建立的超级充电网络将同时增加两家公司的超级充电覆盖率和覆盖率,这也将使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能够在未来的电动汽车竞争中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毕竟,与中国品牌自建桩的快速覆盖相比,不仅奔驰宝马,外资品牌也有很大差距。

数据显示,蔚来已建成2110个换电站和3407个充电站,共建成2万多个充电桩(截至11月);小鹏汽车已推出2200多个免费权益充电站;1000多个小鹏自营充电站(含233个S4超快充电站)(截至8月);全国136个城市近850站已布置极氪自建充电站。超快充桩2261根(截至11月);理想汽车也正式宣布“双能战略”,包括5C超级充电网络的自主研发、自主建设和运营。‍

梅赛德斯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公司自建充电站是改善用户服务、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自建桩的品牌可以给消费者更好的充电体验。特别是对于豪华品牌,自建桩已成为品牌竞争力和品牌溢价的重要因素。

因此,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的合作也被视为面对新力量竞争的反击形式。梅赛德斯-奔驰董事长康林松曾说:“电气化转型成本巨大,汽车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应对。我们必须联合起来。”

不止于补能

近两年来,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大部分电动车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抱团取暖”它正成为主流趋势,其中补能赛道似乎特别受到双方的青睐。

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威来签署了电力更换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推进电池更换标准的建立、电力更换网络的建设和共享、电力更换车型的研发和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当时,威来报道称,除了长安汽车外,威来还与4至5家汽车公司进行了谈判。

11月29日,吉利汽车还宣布与蔚来在换电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如果长安汽车的合作稍有不同,吉利和威来将通过换电网络端“共投、共建、共享、共同经营”携手打造模式“私家车”和“营运车”加快车端、站端、电池端、运营端连接协调,扩大换电网络规模,两大换电标准体系。

到目前为止,一直被认为在换电领域难以独行的蔚来终于开始了“组团作战”。双方的互利是显而易见的。威来是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长安和吉利直接拥有2000多个换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快;威来换电站以前只为自己的车型服务,也扩大了用户数量的几倍,更有利于换电站的流通和发展。

在补能轨道上的合作可以快速实现“1 1>2”这也是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在这一领域领先的效果“破冰”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在相对容易实现双赢的补能轨道合作顺利后,进一步深化合作,也不乏试探双方合作的意图。

当然,也有一些更大胆或更急切的汽车公司选择了更直接、更彻底的合作方式。‍‍‍‍‍‍‍‍‍‍‍‍‍‍‍‍

11月26日,华为和长安汽车宣布双方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协商,华为计划成立一家专注于智能联网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和增量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新公司。根据备忘录,华为计划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新公司。

智界于11月28日举行在S7和华为的全场景新闻发布会上,华为执行董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这些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没有表现出色,与华为的合作无疑更有利于开放市场。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和电气化浪潮,大众也不得不进行多元化尝试:今年7月,大众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双方的技术框架协议旨在共同为中国中型汽车市场开发两款电动汽车;11月,大众集团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宣布与体内合作,双方将成立“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将继续在智能汽车x智能手机互联网领域合作。

“破圈”随着越来越多的合作,传统汽车企业需要获得新的电力品牌或华为等软件帮助和智能解决方案,也希望直接获得这些品牌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优势,如充电网络建设;新的电力品牌需要强大的财务支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系统管理经验和庞大的用户群体。

在电气化浪潮下,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和销售损失之间的矛盾仍在加剧,一些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痛苦的代价,无论是新力量品牌还是传统汽车品牌,一些破产清算,一些退出市场,一些边缘挣扎。

“内卷”价格战还没有结束,寒冬还在继续,“抱团取暖”现在似乎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您分享。如果媒体需要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和来源。任何媒体和“我们媒体”拒绝将本文的任何内容作为视频和音频脚本制作。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4221395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