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三大变化和下一步改革发展行动

2023年12月2日上午“读懂中国”开幕式在国际会议(广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在百年变迁下的新成就——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我就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三大变化和下一步改革发展行动

会上,国家创新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发表主旨演讲。

黄奇帆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汽车年销量连续五年保持在2700万辆左右。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和富裕国家相比,汽车所有权仍存在差距。如果放开限车等措施,未来每年可以发展到3000万辆。

他还指出,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相对较低。增加这一比例并不取决于直接发放现金,关键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数量,使4亿中等收入人群在未来十年翻一番,达到8亿中等收入人群数量。

以下是现场演讲,部分有删节:

我就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三大积极变化和下一步改革发展行动进行了一些交流。

首先,我们来谈谈近十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三大经济现象。

一是我国出口结构明显改善。十多年前,我国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约30%是机电产品,70%是劳动密集型轻工纺织产品。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出口贸易优质发展,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趋势明显。

与20年前相比,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例大幅下降,2021不到10%。相比之下,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从原来的30%增加到去年的90%。如今,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90%以上。

“十亿双袜子换飞机”这句话已经成为历史。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等外贸新三种,支撑着我国外贸的新格局。

今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未来,中国的出口结构和国际贸易条件将有新的、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方面。

二是引进外资逐年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0年内平均引进外资约1200亿美元。在2012年至2022年的最近十年里,我们平均每年引进约1400亿美元的外资。在2017年至2022年的最近五年里,中国每年引进外资的实际到位数为1570亿美元,高于前十年。

2020年至2022年疫情三年期间,人们普遍认为疫情不方便沟通,美国从事贸易战和地缘政治。人们普遍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引进外资的数量应该低于过去的十年和五年。但事实上,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引进外资的平均到位数是每年1700亿美元。

去年,虽然疫情影响较大,经济上行发展预期较差,但外资到位数为1800亿美元,是40年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到位数最高的一年。

原因很简单。俄乌冲突,欧洲天然气中断,天然气价格涨了三倍,买不到。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缺气缺油,发展不稳定。因此,去年,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

去年,欧洲共产党对中国的投资比去年增加了200亿欧元。因此,整个外国投资总体上高于过去10年,这5年高于过去5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是,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市场。该市场规模较大,能有效稀释制造业的采购成本、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物流成本、固定成本、投资成本。

这些成本的下降逐渐削弱了中国人口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因为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然而,在这六种规模效应下产生的制造业成本的下降,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比国际平均成本低30%到40%,形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

因此,外资投资中国,首先,由于中国市场大,在中国投资,在中国销售,形成房地产销售,这是一种模式。第二,在中国投资时,产品销往欧洲、美国和世界。

那为什么要在中国投资呢?在中国形成的制造基地中,综合制造成本低于欧洲和美国的其他地方,所以他认为,虽然产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但中国的制造效率将更高。因此,十多年来,外国投资对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这与中国大市场产生的产地和产地销售的原因有关。这是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以中国内循环为主体,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span>

因此,我们中央近年来提出了内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

我国经济循环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段是50到80年,主要是内循环,相对封闭。所以这是因为当时美国、联合国、前苏联、东欧都封锁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在封闭的内循环下发展的。

第二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代,这30多年来,我们都在外面,大进大出,主要是外循环。,它的标志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10%以内。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65%。

从逻辑上讲,进出口占GDP65%以上的,主要是外循环;占35%以下的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内循环阶段。

因此,中国目前的目标主要是内部循环。国际和国内的双循环是将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降低到35%以内,使国内经济循环占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我们的新模式。

那么你可能会说,2010年以前,中国的进出口占GDP的66%和68%。什么时候能降到35%以下?主要是内循环?一般可能认为需要5年或10年。

然后有人会认为,去年中国的进出口占GDP的33%,去年我们的进出口是6万亿美元,相当于40万亿人民币,我们的GDP是121万亿,所以是33%。

所以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疫情造成的中国外贸进出口萎缩,是特朗普的贸易战,拜登的地缘政治给我们的进出口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的比例下降了。

这些都是误解。2016年,中国经济进出口贸易总额降至GDP总额的32%,从68%、66%用了6、七年来,我们降到了32%。所以事实上,特朗普在16年内还没有上台,我们已经降到了32%。然后,最近的6、经过7年的贸易战,中国的进出口占GDP的比例没有改变,包括加关税、撤资和各种地缘政治选边站。

16年32%,2020年33%,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然后,美国发动了一场贸易战,实际上杀死了1000个敌人,损失了800个自己,对我们来说‘一千’它不起作用,但它严重影响了800人的损失。

那我们再想想,如果我们16年的进出口贸易和10年前一样,是65%、68%的状态,如果16年68%,到2020年32%、33%的贸易战直接与我们进出口的高比例相撞,这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我们的内循环和双循环策略,十八大后提出的国民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再以进出口为主体,经济增长率从12%下降到一位数,从8%下降到9%、6%至7%、现在是5%左右。

这些都是重要的经济格局调整,即以内循环为主的新格局。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调整,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内外双循环格局,标志着进出口贸易占GDP的32%、33%,未来10年和20年,中国的进出口将始终保持在GDP的三分之一左右,内循环的新动力将始终保持在GDP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新模式是在过去的10年里形成的。

我们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新发展格局三大战略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成功驾驭了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三期叠加带来的增速下滑,经受住了美西对中国的持续压制,遏制了三年疫情冲击等重大考验,进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可以预见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二是表达中国经济现在有四大优势。下一步,为了保证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未来,中国仍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流引擎。

我就中国经济近十年来的三大变化和下一步改革发展行动

资料来源:海报新闻

在改革方面,目前至少有三件事,一是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转变。在过去的20年里,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在过去的20年里,如果我们每年有8点的增长率,一般来说,这8点的三分之一是近2点的增长率,这是由房地产供应的。在未来,房地产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动能,它可以保持不产生后拉动,这是非常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引擎,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汽车消费方面,虽然我国汽车年销量居世界第一,但自2017年年产量达到2700万辆以来,连续五年年销量一直保持在2700万辆左右,似乎达到了上限,无法上升。

因此,有必要分析是否有可能继续上升。目前,中国有14亿人,每1000人拥有大约200辆汽车,即大约21%的汽车拥有。那些人均GDP为1万美元的国家,即中等收入国家,一般拥有大约40%的汽车,富裕国家、美国和欧洲拥有大约60%-70%的汽车。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1.2万美元以上,未来10年将达到2万美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人均GDP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所有权应该达到40%。从21%到40%,汽车所有权几乎可以翻倍。

因此,在未来,每年生产3000万辆车是没有问题和潜力的,因为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限制汽车、购买、贷款和许可证。如果我们放开这些,就会有市场增长。

如果当年增长1000多万辆,一辆车超过10万辆,一年可以推动2万亿辆的增长,那么2万亿辆的销售价值将推动GDP的增长,停车场和各种道路的发展,以及充电桩和储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将需求侧和供给侧结合起来的一个方面。

二是促进对外贸易一体化,是实现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切入点。

二十大报告中有一段特别的话,因为国家主要进入内部循环,国内外双重循环,必须使我国内部循环、外部循环、内外贸易一体化,形成内外贸易、内外循环一体化制度、规则、规章制度、标准、制度,形成一体化生态,可见我国内外贸易是一种基本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外贸在税收政策、结算方式、质量标准、营销方式、监管标准等方面与国内贸易有显著的不同。

例如,对外贸易出口退税的鼓励措施基本上可以支付订单,支付周期资金占用较少,国内贸易支付期长,一般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压力、外贸货物到国内销售,根据国内市场产品质量认证、检验等要求,部分产品调整生产线参数,外贸业务一般批量少,业务模式简单,流程相对较短,国内贸易流通一般批量少,R&D设计、广告营销、流通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很多。

这个省的一个外贸部门和一个商务部门已经分开几十年了。现在外贸和内贸商务部是一体的,但事实上,在这个部门,内贸和外贸实际上是两块皮。

因此,总之,中央提出的内外贸一体化是启动内需、增加增长动力的主要措施,也是改革。

三是逐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

去年,我国GDP121万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43%,全球相对较低。美国是52%,欧洲是55%。总之,世界各地人民直接进口袋的可分配资金和可支配收入一般在世界50%以上,我们43%以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发展比例。

由于GDP的比例,未来消费投资的进出口比例将由30%的消费、40%的投资和30%的出口转变为50%的消费、30%的投资和20%的出口。消费比例的增加并不取决于政府直接向人民发现资金。从根本上说,有必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从现在的42%、42%提高到52%、53%左右。

实现这种分配模式调整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使4亿中等收入人群在未来十年翻一番,如7亿、8亿中等收入人群,实现低收入人群比如一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的收入人群可以减半,从现在的6亿减半到3亿,然后这3亿变成中等收入人群,整个结构就翻来覆去了。这是实现国民经济体制分配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增加10个百分点的关键措施。

简而言之,重视上述改革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提高所有要素的生产力。此外,一些改革措施最初是财富收集和财富收集的改革,可以释放巨大的红利。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和基本面不会改变。通过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会越来越坚实。

注:文字未经作者本人校订。

原创文章,作者:易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81413856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