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你现在让我花26万元买一辆Model 三、绝对不可能。”
作者崔力文
李思佳,李思佳
金鹏辉编辑
特斯拉最近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有很多不可预测的迷幻操作。
例如,上个月首先针对Model 三、Model Y全系列车型多次小幅提价,然后开始变相盈利,推出赠送保险和降低分期金融服务费的政策。
一次又一次,那些试图“尽最大努力强迫订单”的持有货币的消费者已经明确地摆在了桌子上。但就阶段性结果而言,只能说它远没有预期的乐观。
作为一个论点,结合乘联刚刚发布的预测数据,尽管特斯拉11月在中国销量超过8.2万辆,环比增长14%,但同比大幅下降17.8%,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纪录。
而且要知道,目前特斯拉在华销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海外出口的。
换句话说,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位于中国的终端需求中,真的遇到了一些麻烦。在我看来,最大的痛点是两个方面。
内忧与外患
首先,自己的产品实力。
事实上,不管Model如何 无论是Model还是Model Y在今年下半年逐一迎来了更新,尤其是前者可以算是千呼万唤的“中期改款”。
可以结合外界的反馈,发现大家的感知不够强烈。
很多人认为特斯拉只是“缝补”了产品的外观和内饰细节,真正重要的三电系统几乎没有改变。
而且在用户越来越关注的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方面,与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相比,也没有太大的进步和变化。
“你现在让我花26万元买一个只有60度以上的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整车配置一般,后排空间不宽敞舒适的纯电动汽车绝对不可能。”
“即使特斯拉有这么多更好的选择呢?”
“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了。”
这绝不是捏造的。以上三句略显扎心的观点来自于之前参加某新势力造车活动时与某媒体的对话。即使你不想承认,这也是今天文章主角在中国必须面对的困境。
还是那句话:“那段非Model 三、Model Y不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谈到内忧之后,外患也是特斯拉无法回避的痛点。
继续使用Model 例如,仅今年盘踞在其周围的竞品就不少于10款,小鹏P7、蔚来ET5、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豹,哪吒S、零跑C01、深蓝SL03、昊铂GT、阿维塔12、智界S7、极氪007、吉利银河E8等,可以说没有人是好茬。
明年,中级纯电动汽车板块无疑会变得越来越恐怖和内卷。小米SU7、极越第二款新车,小鹏P7大改,比亚迪汉大改…也会毫不留情,疯狂地涌入赛道。
面对潮水般的攻势,Model 3应该怎么处理?
类似的问题也需要抛给Model Y。毕竟,中级纯电动SUV的竞争和战斗并不低于中级纯电动汽车板块。
比亚迪、华为、理想、蔚来、小鹏、吉利、长安、长城……都在盯着这块还在变得诱人的“肥肉”。
而接下来的篇幅,更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用评判全球汽车公司的标准来衡量特斯拉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特斯拉在中国越来越难以做出特别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布局和调整。”
曾经,它确实拥有相应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义权和定价权。现在,它的能力正在被一点点侵蚀。
顺势而为,将视线转移到最近结束的广州车展上。虽然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没有参加,但Model可以在许多独立品牌新闻发布会的PPT中看到 三、Model Y的身影。
毫无疑问,两者都是所有自主品牌的“眼中钉”和“肉中刺”,每个人都想把它们拉下所谓的祭坛。
降价与不降价
在这一段的开头,需要注意的是,瘦骆驼比马大。特斯拉在中国还没有被屠杀,但仍然充满竞争力。然而,最有效的方法必须是尽快打破游戏,摆脱下滑。
更简单粗暴地说,根据当前的综合产品实力和行业环境,Model 3.卖26万肯定不值得,但一旦卖到22万甚至更低,情况可能会彻底改变。
同理,Model Y如果能提供更真诚的价格,也会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众所周知,就在本周,据相关统计,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碳酸锂期货价格已跌破10万元/吨。近四个半月来,碳酸锂期货价格下跌60%以上,几乎每天都处于新低。
基于这个背景,参考已经发布的财务报告,特斯拉的自行车毛利率虽然不强,但绝不是没有降价空间。
此外,别忘了,马斯克在财务报告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威胁说:“我们愿意继续增加投资,甚至牺牲部分利润率来增加产量。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就会降价。”
更微妙的是,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是由特斯拉引发的,没有人能保证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不会再次引发2024年的战争。
毕竟,为了实现目标,今天文章的主角牺牲了什么“掀桌子”的操作并不奇怪。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为了使自行车毛利率足够可观,特斯拉将在短期内保持绝对自信,而不是降价,甚至继续不降反升。
那时,如果真的发生了,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肯定会受到中国汽车市场血淋淋的教育。
首先,从潜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Model 三、Model Y的定价,大家心中早就有了一杆秤,让前者随便折腾,反复跳跃,最后达到预期值才会选择入手。
因此,不降价或涨价,只会催生越来越多的“等待党”。
其次,从主要原始设备制造商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自11月以来,除了特斯拉选择逆市上涨外,比亚迪、长安深蓝、零跑、智己、哪吒、极越等品牌也开始了降价冲动,折扣范围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
大家集体拥有的潜台词更像是:“你涨你的,我降我的。”总的来说,没有一个独立的品牌选择跟随,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进入了分裂特斯拉的潜在客户。
放大视角,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来说,“价格战”很有可能成为主要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主要策略,没有其他更有效的竞争手段。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如果汽车公司在未来3-5年内不冲上去,就没有机会了。未来3-5年,汽车市场整体或不同细分将继续打价格战。”
因此,对特斯拉而言,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华抵御行业大势,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一片红海,掀不起水花。
在这里,这篇文章即将结束。最后,我想在微博上分享一个我在微博上看到的判断:“2024年,特斯拉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榜上失去第二名,跌至第三名甚至第四名。”
结合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目前的情况,我突然觉得不太可能。为了保持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特斯拉无疑需要做很多事情,除了降价。
否则,真的会吞下苦果…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71413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