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第一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这一天一个接一个地发布了月度销售成绩单。每个品牌似乎都害怕错过这个集体名单。“狂欢”。
那么,11月,每个品牌的销量如何?让我们快速评论一下。
比亚迪:11月交付301、903辆,其中乘用车销量301、378辆,同比增长31%。
排名第一的是比亚迪,月销量超过30万辆,预计全年超过300万辆。这是中国第一集团军——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从未达到过高度。过去,中国独立品牌企业的最佳销售额约为每年150万台,而比亚迪突然将这一高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标准。
比亚迪从模仿花冠到逐渐掌握世界的独立性“三电”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动汽车集团之一。有些人痴迷于这个品牌,而另一些人对这个品牌没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品牌,你现在都在见证历史。
广汽埃安:11月销量41567台,同比增长45%;
广汽埃安排在第二位,这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为什么一个国有企业拒绝华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毕竟,它的兄弟品牌,也是国有企业的几个主要品牌:智己、兰图、极狐、阿维塔等,仍在生死线上挣扎。
今年1月至11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434056辆,远远超过一批新势力品牌。也许这就是广汽埃安拒绝与华为在AH8项目上合作的信心。
作为汽车行业的观察者,我们很高兴看到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但我们认为我们不想失去像埃安和上汽这样的东西“灵魂”公司,让我们窥见这个行业“多样性”。
理想车:11月交付41030辆新车,同比增长172.9%;
如李想所愿,理想的月销量超过了4万台。理想的下一个销售目标是5万台,这必须让人们对这个品牌感到敬畏。毕竟,它采取了“增程式混动”该路线被业界公认为技术落后的象征。同时,目前理想销售的每一辆车价格都不菲,每一辆车价格都超过30万元。就其价格和月销量而言,该品牌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
一个能把别人不看好的事情做成的企业,值得大家尊敬。
小鹏汽车:11月共交付20041辆新车,同比增长245%;
小鹏汽车月销量终于再次站在2万台以上,让人不得不感叹小鹏“调整”能力。毕竟,今年上半年有几个月,小鹏的月销量只有6000台左右!今年1月30日,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入小鹏担任小鹏汽车总裁。然后,今年9月,何小鹏爆料,“去年小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12名高管,到目前为止,剩下的两名高管。”10月,小鹏采购总监李峰因腐败被带走。看来,王凤英履行职责后,小鹏汽车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后续能稳定月销量超过2万台,小鹏汽车就稳定了。
AITO问界系列11月交付18827辆新车;
无论如何,AITO问业是寄生在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系统下的一个小棋子。去年7月上市的问业M7销量一般,因为价格太高。
今年9月12日,新问界M7上市,新车调整了价格和配置。简单来说就是“降价增配”,短短两个月,我收到了高达10万份订单。问界母公司赛力斯(601127).SH)也曾因此涨到历史高点:99.97元/股。
今年上半年,M7月销量徘徊在2000-3000台左右。今年9月,新车型上市,当月销量约5000台,10-11月超过1万台,其中10月达到1.05万台。
这种灵活的应变机制,通过汽车的快速调整和改进,立即增加销量,就像互联网帝国一样“小步快跑 快速迭代”产品信条。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与问界的合作是“互联网造车”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唯一不稳定的因素是华为和问界能否一直如此友好地合作。
零跑车:18508辆,同比增长130%
无论如何,零跑车都是新力量的替代品。他的创始人朱江明和其他人根本没有汽车制造经验。可以说他们完全是外行,但零跑品牌的月销量可以达到近2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
如果这些销售主要来自C端市场,而不是B端,我相信这个品牌在未来仍有一定的未来。
蔚来:15959台,同比增长12.6%;
果然,如我们所料,蔚来月销量第三个月稳定在1.5-1.6万台附近,没有达到李斌预期的2万台,也没有达到3万台。
根据李斌11月20日下午的内部讲话,今年以来,蔚来已经开始建立3万个销能系统,但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如果月销量不能持续超过2万台,威来的亏损幅度就无法缩小。今年上半年,威来创下半年最大亏损:109.26亿元。预计今年下半年亏损幅度会缩小,但要扭亏为盈,只能看2024年能不能调整。
对威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品牌基调,扩大销售,而不是通过降价、增加配置和价格战来争取市场份额。曾几何时,蔚来以平均自行车售价超过40万元为荣,希望与BBA三分天下有其中之一。也就是说,蔚来希望保持类似BBA的品牌基调,但实际结果是,如果不是今年6月“调整充换电权,降价3万,起价3万”,威来月销量甚至很难达到1.5-1.6万台湾的水平。这意味着公众对蔚来品牌的看法“高端化”对属性的认可与蔚来的预期存在一定差距。
李斌在今年11月20日的内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是,高端市场油车转电车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慢。”
上汽大众 ID. 家族 :11 月销量达 15600 辆;
上汽大众ID.这个家庭也终于爬到了15000台的水平。与销量不断增长相对应的是大众ID.一系列车型的持续降价。
例如,今年7月,上汽大众ID.3宣布降价3.7万,降价12.59万。这个价格甚至低于同一细分市场的许多国产电动汽车。
有德国网友针对ID.该系列在中国反复降价表示不满,该网友表示:“电动汽车是骗局,什么都没有,只适用于德国白痴”、“德国人以4万欧元购买ID.三、补贴中国人,它们只需要1.6万欧元就可以买到”、“德国人应该停止购买大众汽车”。
似乎中国市场的卷,即使是像大众这样的品牌,也要放弃传统燃油车时代积累的高品牌溢价能力,转而降低身材,开始以中国的方式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但是它能打败中国的自主品牌吗?我们需要打个大问号。
极氪汽车:极氪11月交付13104辆车 同比增长约19%。
极氪品牌成立于2021年4月,可以说是一股新的汽车制造力量,比理想、威来、小鹏晚了很多年,但极氪品牌的月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1万辆,原因其实很简单,背后是吉利控股集团。
这个品牌会代表传统汽车公司的新势力品牌吗?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如果氪能成功,至少可以证明传统汽车公司也可以做电动车。
哪吒车:11月交付12506辆;
哪吒汽车在业内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如果没有360公司的投资,360董事长周鸿毅会时不时地为该品牌进行两次直播,并在360财务报告中提到哪吒汽车。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声音,也负担不起任何话题。
没有话题,这是最致命的。
哪吒想成为什么样的品牌,他主动披露的信息不多。早在2019年,哪吒汽车首席执行官张勇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别人有钱,你做大事,我没钱,我做小事,你做高端,我做中端,我做入门,好吗?一定要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出于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往上走,30、50万你去,我就做20万以下的车,脚踏实地地把我这一亩三分地做好。”
但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做20万以下的车”,这种品牌定位过于模糊。2021年5月,360公司宣布将投资哪吒汽车。随着360的正式宣布,哪吒汽车大喊大叫“为人民造车”这个口号。但业界公认,“为人民造车”该品牌是上汽通用的五菱。疫情期间,上汽通用五菱甚至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人们需要什么 我们创造什么”。这个口号提振了五菱汽车的声誉。根本原因是五菱一直在制造只有3-5万辆的汽车“低价车”,包括五菱宏光、五菱宏光MINI在内的燃油车和电动车 EV。其中,五菱红光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最畅销的MPV车型,五菱红光MINI EV一经问世,即大获成功,甚至在业内掀起了一股MINI 奇瑞、东风等企业纷纷模仿EV潮流。
相比之下,哪吒大喊大叫“为人民造车”口号有些空洞,看起来更像权宜之计,远不如五菱合适。2022年6月,哪吒推出售价高达33.8万的哪吒S。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哪吒S:为人民造车,卖34万?媒体的问号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质疑。
也就是说,哪吒喊出了与五菱相似的口号,“为人民造车”,第二,与实际产品定位不符。因此,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相对模糊,不利于其品牌认可。
相应地,2023年,哪吒汽车月销量连续几个月同比下降。今年11月同比下降17%,10月同比下降32.92%,9月同比下降27%,令人担忧。
国有企业新势力:仍未离开危险区
智己:11 月销售 8703 台,智己 LS6 销售 8158 台环比增长 125%
作为上汽集团“一号工程”,智己汽车迎来了久违的增长,月销量历史上首次接近万辆,主要贡献者显然是LS6。
今年10月上市的智己第三款车型——LS6,宣布限时权益普遍下降1.5万元,车型价格为21.49万-27.69万元,这对于轴距长达2950mm的中大型SUV来说是非常罕见的。业内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如果智己LS6的价格销量不能上涨,智己汽车联合首席执行官刘涛的地位将难以保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智己LS6的销量能否继续上升是关键。与经历过市场几轮锤炼的魏小理品牌相比,智己品牌仍处于深水区,远非“上岸”。2024年将是智己品牌最关键的一年。
兰图11月交付7006辆,同比增长365%;
11月,阿维塔交付了4080台,
11月极狐交付量为 3849 全系列产品同比增长196%
和智己一样,兰图、阿维塔、极狐品牌都是国有汽车企业集团孵化出来的“新势力”品牌。这些品牌创立时的想法出奇的一致:走“混改”路线,接受“民营企业”运营模式的“整改”,智己拉上了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技,阿维塔拉上了华为和宁德时代,极狐拉上了外国品牌麦格纳,兰图一直宣布将引进战略投资者。
尽管出发点一致,但结果却大不相同。
智己支持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技在其中的话语权,至少在外界看来并不高,领导者是上汽。这有利于自我创造“独立自主”品牌印象。
“阿维塔”它看起来纯粹是一个整合者,从最初与蔚来合资企业成立“长安蔚来”,之后改为“阿维塔”,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介绍这个品牌时甚至毫不避讳。称“阿维塔”即“(华为)德(宁德时代)安(长安汽车)”,这种品牌理念自然有一定的粉丝,但能否长久还有待观察。
蓝图品牌的销量一直不痛不痒,这也符合东风汽车集团自有品牌的特点:看起来不会消失,看起来也没有太大的改善。总的来说,东风旗下的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整体节奏慢,市场一拍。蓝图成立于2018年,但整体表现不如成立于2021年的极氪,也不如成立于2020年的上汽智己。恐怕这个系统背后的原因是责怪的。
极狐和兰图的情况差不多。麦格纳合资企业和华为背书是世界级企业,但仍难以支持该品牌。现在极狐和华为的合作可能会逐渐消失。这个品牌在未来仍然很难摆脱困境。
写在最后:
每个月的第一天,新能源汽车都在上演“月度销售报告狂欢节”,威马曾经是其中之一,但不幸的是,威马在2023年彻底倒下。未来中国还有多少新能源能活下来?一般观点是3-5,但目前的情况远不止3-5。那么,哪些品牌会活下来呢?答案不会在答案揭晓之前就知道。
11月29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上表示:“在智能汽车领域,未来三年将是最残酷的三年,也是最有机会的三年。核心不仅要建立几个长板,还要没有任何短板,这是对组织在激烈变化和快速发展中的基本技能的极大考验。我们应该用非常好的方法走奋斗之路”。
恐怕事实是这样的。未来三年,新能源源汽车行业将上演残酷的淘汰赛,更不用说已经进入了“榜单”一大批选手,背后有一个大团队,包括小米集团小米、百度和吉利合资极越汽车、吉祥航空吉祥汽车、新成立的比亚迪方程豹、东风汽车纳米等,这些品牌都是强大的资本,支持大集团企业。
对于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来说,现在整个市场有多快乐意味着未来有多困难。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记录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714138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