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发生了67起储能事故,韩国31起,中国4起。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2023年11月20日,江苏盐城SK新能源工厂发生火灾,成为近期电池行业的焦点事件。该工厂注册资本高达12.17亿美元,主要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火灾的原因最初被判定为工厂内的管道火灾,但没有人员伤亡。去年6月,由于充放电设备故障,该公司的化学车间发生了火灾。火灾不仅引起了人们对SK新能源安全管理的关注,也让人们想起了储能火灾的频繁发生。
为什么韩国储能电站更容易发生火灾?
据中国储能网报道,自2023年以来,全球共发生储能站火灾67起,其中仅韩国发生31起,中国发生4起,其中台湾发生2起,海南和北京发生1起。
储能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为什么安全?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成熟也导致了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LFP磷酸铁锂电池的报价已降至0.45元/WH,比年初跌了近50%。成本的快速下降进一步刺激了储能市场的爆发,新兴企业纷纷涌入储能领域。仅去年,中国就有3.7万多家新注册储能企业。这些新玩家包括传统能源企业、动力电池制造商、光伏企业和新兴储能企业。
大多数跨境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以低成本生产“低端能源存储”产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缺陷。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曾指出,部分中小企业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导致半年内储能投标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这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战可能会加剧人们对储能质量和安全的担忧。
事实上,82%的储能安全事故源于电池问题,通常发生在电池长期使用后。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电池性能会下降,安全事故的风险也会增加。2021年北京“大红门”储能火灾事故表明,即使是资深玩家也无法完全保证安全,更不用说技术和经验浅薄的新玩家了。一般来说,储能企业至少需要五年的技术沉淀才能保证电池的可靠性。
NE-SALON新能源认为,除了产品技术问题外,储能安全还应杜绝制造商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现象,引进专业检测机构,建立独立健全的安全标准,将出具检测报告的权力从制造商转移到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从制度层面减少储能安全事故的发生。资料来源:NE-SALON新能汇X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41413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