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改革转型是建立在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的
丰田的改革转型是建立在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谨慎的,也可以说是不够大胆的,但丰田在大量亏损的交易中也足够理性。
两周前,丰田发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务报告。截至9月底,丰田销售收入约5560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利润约700亿元,同比增长155.6%;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1%翻倍到12.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丰田的净利润约为622亿元,去年同期约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94.24%,相当于丰田在第二季度平均每天赚6.8亿元。被外界视为神话的特斯拉利润不到丰田的五分之一。
这种表现也让很多中国消费者甚至朋友大吃一惊。“这还是那个慢慢的丰田吗?”
这确实是一直以来利润为王的丰田。
出于财务报告的信心,丰田调整了财政年度的营业利润目标,从3万亿日元上升到4.5万亿日元,相当于2206亿元。虽然这种利润是指营业利润,而不是净利润,但它也显示了丰田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因此,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可以说与中国市场完全不相容。一方面,丰田近年来在中国总是像一头老而无力的慢牛,认真勤奋,但智能和电气化都没有遵循节奏,新能源转型失败导致销售落后,利润萎缩,甚至品牌损害到处都是颓废的。
在全球市场上,丰田依然是王位永恒的利润冠军。即使在前几年疫情的影响下,丰田也在其他市场攻城略地。不仅销量增长,利润创纪录,东南亚等一些特殊市场也形成垄断趋势,品牌继续领先稳步发展。
闷声发大财
2024财年上半年,即今年4月至9月,丰田汽车全球累计生产505.8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2.87%,创下上半年产量最高纪录;全球累计销量为517.24万辆,同比增长9.07%,也创下新纪录。
特别是在许多人不乐观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2.6万辆,同比增长38.1%。然而,丰田预计全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将从20.2万辆降至12.3万辆。
在丰田看来,你认为失败可能是另一种不同的成功。
近日,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再次对电动汽车发起舆论攻势。他说,公司最近的销售放缓证明了他对电动汽车的抵制是正确的。最后,每个人都亲眼看到了这项技术失败的事实,并开始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碳中和。丰田章男还表示,汽车制造商应该继续投资混合动力汽车,而不是全力投资电动汽车。
几年前,当欧洲传统巨头疯狂转型纯电动时,丰田有一种短暂的焦虑。作为一个拥有汽车话语权多年的丰田,这种失控感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焦虑。就像丰田章男在世界舞台上反复炮轰一样,纯电是如此糟糕。你为什么要用纯电?我的丰田混合动力不香吗?
许多人喜欢将诺基亚的破产与丰田在新能源市场的失败进行比较。在这个世界上抛弃你与你无关的残酷竞争下,丰田因其强大而被孤立。
即便是现在,这种焦虑仍然存在。
丰田首席执行官佐藤恒治在10月25日的日本移动出行开幕式上表示,电动汽车对丰田来说是一个缺失的环节,“电动汽车不仅环保,还能提供驾驶乐趣和多样化的体验。不同的顾客会有不同的需求,丰田会为每个人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电动汽车正在等待我们的未来。”并计划到2026年,丰田预计将投资10款全新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50万辆。
在焦虑中,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表现出来丰田的分裂感将理想和现实诠释得淋漓尽致。当董事长的理想与首席执行官的现实背道而驰时,丰田不得不利用目前的利润来弥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肯定。
但话说回来,与其用金钱和时间来描述看不见的未来,不如脚踏实地的走每一步。
在与观花落泪相同的民族特色下,丰田天生谨慎。至少在全球市场的规模下,丰田的销售、利润、收入、市场份额等指标都没有下降。
事实上,丰田的利润与电气化并不完全相关,原因也相当复杂,全球市场销售领先,丰田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方面,即使丰田进入电气化,他们仍然会盈利。
换句话说,丰田的改革转型是建立在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是谨慎的,也可以说是不够大胆的,但丰田在大量亏损的交易中也足够理性。
赔本赚吆喝
与丰田同时发布财务报告的是最近在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问界,即使在终端市场依赖华为“遥遥领先”,屡创新高,新问界M7上市后出现爆单现象,官方订单已超过8万辆,沉默半年多的问界似乎绝境逢生。
然而,赛力斯在财务报告方面的表现确实令人惊讶。今年第三季度,赛力斯营业收入56.48亿元,同比下降47.25%。赛力斯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166.8亿元,同比下降27.86%。在净亏损方面,赛力斯今年第三季度净亏损为9.5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
在这方面,赛利斯官方解释说,报告期的营业收入变化主要受到报告期销售同比下降的影响。赛利斯汽车新产品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交付。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步交付,公司的营业收入预计将显著增加。
在销量方面,赛力斯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13.68万辆,同比下降30.65%。再加上累计损失22亿元,赛力斯卖车基本亏了近2万。“遥遥领先”其中,赛力斯用实力讲述了什么是赔本赚钱。
然而,尽管赛力斯已经达到了华为的热度“亏本卖车”,将利润转移给合作伙伴华为,但赛力斯在资本市场可以说是一飞冲天。从9月初30出头涨到每股99元,短短60天,股价翻了三倍,市值从不到400亿,现在已经跃升到1000亿企业。
有网友表示,只要散户敢卖,董事长就敢把公司当换钱,大事再起一个壳。
事实上,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商业逻辑不同于传统燃料汽车公司,如共享自行车和在线汽车补贴战争,资本在背后发挥关键作用,提供大量的财务支持,早期是培养用户习惯,抓住市场阶段,一旦用户规模后期上升,为未来的利润带来想象力空间。
另外,在一些创始人眼里,消费市场可能只是打通资本市场的一种方式,他们不在乎赔钱赚钱,IPO才是最终目标。
例如,在先后登陆美股后,“蔚小理”香港股市再次聚集,不排除后期在新加坡上市的可能性。
今年第三季度,零跑的经营亏损为10.2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经营亏损已达33.59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零跑自行车的经营亏损额高达3.78万元,但在港股成功上市的零跑也被外界视为上岸。
回到丰田,沉默的财富和亏损的基本利润逻辑是不同的,虽然一些汽车新力量的利润模式走了一条普通的道路,但想要生活到最后,将提高他们的成本控制能力、资本造血能力和持续吸引客户的能力,亏损喊已经成为生存前的唯一途径。
当然,我们也无意批评不同商业模式下的是非。毕竟还是有很多企业和巨头靠烧钱烧。
哪怕“蔚小理”不烧,会有的“风马牛”从这个角度来看,丰田确实与中国市场格格不入。
注:有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161513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