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本文对atom第719部原创作品进行了深度潜水

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作者徐太良

深潜atom工作室-编辑

尽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理想依然趋同,坚决避免与华为的所有明面竞争。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谈到华为,李翔说,“对华为的理想心态,80%是学习,20%尊重,零抱怨”。就在几天前,一些网民让李想加入小鹏和华为“AEB战局”,李想无奈地回应说,“不和华为吵架真的很难。”。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你知道,理想的表现实际上远远超过了陷入亏损泥潭的华为BU和问界制造商赛力斯。2023年11月9日,理想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总收入346.8亿元,同比增长271.2%;同期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和28.1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在表现出色的背景下,李翔依然“畏华如虎”,这主要是因为理想的汽车正面临着华为的强大阻力,即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随着新M7的上市和订单的爆炸,理想L系列的影响很难不被转移。此外,MEGA将在第四季度上市,这意味着理想将走出舒适区的扩展,在更复杂的纯电动轨道上与已经开始多年的竞争对手竞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想现有的亮眼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踩踏增程家用车红利的阶段性硕果。接下来,如果理想的表现想要继续上升,那么就需要克服产品线“换挡”阵痛,并在纯电赛道上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接下来,如果理想的表现想要继续上升,那么就需要克服产品线“换挡”阵痛,并在纯电赛道上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个过程中,理想产品能否建设深厚的商业护城河还不得而知。

问界新M7来势汹汹,华为成为理想的最大对手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理想就遇到了滑铁卢。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8月,理想ONE交付4571辆,同比下降51.54%,同比下降56.14%。当时,理想是唯一一家交付量同比下降的新力量汽车公司。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理想的ONE市场影响力正在下降,主要是因为它被M7攻击。2022年7月,华为联合赛力斯推出了第二款M7,与理想的ONE定位一致,但起价比后者低3万元,性价比更高。

由于其良好的综合产品实力,M7一上市,就吸引了消费者市场的追捧。根据官方数据,2022年8月至10月,M7销量分别为2668辆、4746辆和5226辆,环比增长率超过双位数。

2023年6月13日,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2022年第三季度,M7的发布和交易直接打破了理想的ONE。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对手,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反击。”

但幸运的是,理想ONE及时停产,推出L7、L8、L9三款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在2022年9月底雁栖湖战略会议上达成共识,“全面学习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并尽快升级为矩阵组织”。

2023年,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理想迎来了全面复苏。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车共交付13.91万辆,同比增长130.3%,超过2022年年度交付量。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但让理想焦虑的是,一年后,华为又开始了“狙击”自己。2023年9月12日,华为发布了问界新M7。10月底,AITO汽车官方宣布,问界新M7上市50天,累计突破8万台。

对此,华为执行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起死回生真的不容易!”

新M7的价格范围为24.98万-32.98万元,低于理想L7的价格范围为31.98-37.98万元。由于这两款产品的综合配置相似,更便宜的新M7很难不分流理想L7的潜在客户。

由于性价比高,新M7问世后,华为被视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36氪报道,“根据2025年的市场格局,比亚迪、华为和特斯拉被列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排名第一。今年,这个名字已经被华为取代了”。

为了与问界新M7抢夺客户,理想开始了“自降身段”。全天候科技发布文件称,2023年9月,一些理想商店声称,支付新M7定金的用户可以用定金截图报销新M7定金。

此外,理想甚至开始主动降价。2023年10月,智电出行从理想汽车零售中心获悉,理想L7、L8折扣3万元,起价只有28.88万元。

事实上,华为实际上是理想的“狙击”刚刚开始。问界新M7真正对标的产品其实是理想的L6。36氪报道,“原本在销售端的理想对话现在已经取消,不主动提问M7,‘如果有车主问,说明年理想的L6,问界M7是一个价格产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问界新M7已经将理想L7拉下水,如果理想L6想与前者竞争,就很难不“误伤”理想L7。

因此,下一个理想的L6测试了理想的交易能力。如果产品的配置和价格设计不合理,不仅会继续被华为压制,还会侵蚀理想的毛利率。

MEGA即将到来,理想踏上新的轨道

除了问界新M7,华为还将推出一款重型汽车产品。2023年4月,华为在问界M5系列华为高级智能驾驶版和新产品发布会上展示了问界M9。

据悉,问界M9将于2023年12月发布,预售价为50-60万元。截至2023年11月5日,问界M9预订订单已超过2万台。

与仓促应战的新M7不同,面对强势攻击的M9,理想似乎已经做好了准备。Tech星球援引一位理想汽车员工的话说,“现在的策略是错位竞争,用MEGA对战M9”。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据了解,理想的MEGA是一款纯电动MPV,将于11月17日在广州车展上开启盲定,并于12月正式发布。“MEGA将成为所有50万元以上乘用车中销量第一的车型,无论能源形式和车身形式如何”。

一方面,理想L9在40-50万价位段的SUV市场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另一方面,它可能是因为它看到纯电MPV市场有巨大的增长红利。

随着疫情的消退,中国MPV市场回归增长轨道。根据乘联数据,2023年上半年MPV累计销量为52.4同比增长21.6%,高于乘用车整体零售销量。

与此同时,纯电动MPV的渗透率也在上升。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1-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纯电动MPV的渗透率分别为4.1%、9.8%和20.3%,增长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理想,很多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MPV产品。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极氪009、腾势D9、蓝图梦想家等纯电MPV产品,下一步,小鹏、比亚迪也将推出小鹏X9、仰望U7等MPV新产品。

尽管M9将是和问界、小鹏X9、仰望U7等劲敌展开正面竞争,是理想的第一款纯电产品,但MEGA确实有足够的信心把剑指放在第一位。

因为该产品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在贯彻为家庭用户制造汽车的理想理念的基础上。

MEGA的风阻系数仅为0.215,CLTC工况网端电耗仅为15.9kWh / 100公里。此外,MEGA还将配备麒麟5C动力电池,可在12分钟内补充500公里的能量。以前,MPV产品还没有达到类似的效果。

虽然MEGA的内饰还没有公布,但MEGA将结合众多博主的经验延续L系列“冰箱彩电沙发”标志性配置。

由于MEGA的核心竞争力,理想对该产品的销售充满信心。36氪透露,理想预计2024年MEGA销量将超过8万辆。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图源:车主之家

根据车主之家披露的2022年50多万辆汽车销量排行榜,理想MEGA排名第五,前四名均为BBA旗舰车型。虽然没有成为第一,但对于MPV车型来说并不容易。

全面加仓的理想纯电将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MEGA目前有潜力成为热门风格,但小众产品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理想已经转变为纯电力企业。接下来,理想能否完全摆脱燃油遗产,演变成纯电力新贵,取决于其他产品的市场表现。

据36氪透露,2024年,理想有四款车型蓄势待发,分别是增程车型L6和三款纯电动车型。

2024年选择增加纯电动车型的理想原因主要是随着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动汽车的耐久性日益提高,充电效率也显著提高,理想的增长范围“无续航焦虑”故事的想象空间正在衰减。

虽然增程和纯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新能源汽车,但理想的下一步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为没有内燃机护航。

为了减少用户的耐久性焦虑,理想一直在关注最新的电池技术。早在2019年,理想就锁定了超充电池的基本技术框架,即800V高压平台、镍高压系统和方形铝外壳的形状。

理想汽车动力系统总经理刘志民在接受36氪采访时透露,2020年,理想与宁德时代开始联合工程开发,“双方共投入了1000多人用于理想——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拥有近300名理想汽车电池团队。”,理想-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量产需要36个月。

理想-宁德时代麒麟5C电池技术先进,但值得注意的是,5C电池必须有足够广泛的超冲压充电桩作为支撑,才能在体验上带来领先优势。由于以前没有纯电动汽车,理想的充电桩数量明显低于竞争对手。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图源:理想

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9月30日,理想有109个超充站投入运营。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超过3000个超快充站。

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8月15日,小鹏自营充电站共上线1000个,其中自营超充电站799个,自营目的地站201个,计划到2025年再建2000个超快充电站。

考虑到小鹏花了五年时间建造了1000个超级充电站,他的理想是在五年内建造3000个超级快速充电站,这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和运营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上游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冰箱、彩电、沙发等标准化功能将越来越普遍。理想情况下,依靠舒适性很难轻易吸引消费者,但需要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建立核心竞争力。

普华永道披露,中国对L4消费者的研究、L5级自动驾驶的接受度远高于德国和美国。

在此背景下,许多纯电动新产品的智能驾驶版销量明显高于标准版。根据小鹏的数据,G9在15天内推出了1.5万台,其中MAX版占80%以上;10月,灵犀版在宝骏上海云的订单中占80%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布局较晚,智能驾驶技术落后于竞争对手。以新M7为例,它配备了HUAWEI ADS 2.0高级智能驾驶系统在高速、城市、停车等场景下增加了激光雷达,具有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图源:问界

余承东在问界发布新M7时宣布,预计2023年12月,问界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NCA)将覆盖全国城区和高速公路。

深度潜水理想的纯电和智能驾驶还有多远?

图源:理想

理想的AD作为对比 Max 3.0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直到2023年Q2才开始推送,计划在年底前推送到中国100多个城市。几个月后,理想悄然改变,年底前“通勤NOA落地100城”。这说明理想的智能驾驶技术有很大的不足。

对此,36氪报道,在2023年秋季战略会议上,理想花了一天时间讨论如何投资智能驾驶。李想甚至在战略会议上反思自己,“智能驾驶应该提前半年投资,也就是说,从去年年中,而不是在今年年初”。

幸运的是,理想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希望加强投资。“账户上有700多亿现金,要把它变成持续的竞争力”,许多秋季战略参与者向36氪透露。

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研发费用为28.2亿元,同比增长56.1%。因此,研发投资已成为理想的重要战略起点。

总之,虽然2023年以来,理想业绩屡创新高,但这只是近几年不断深化增程产品的阶段性成果。

在理想切入纯电动轨道、缺乏增程器护航、充电桩数量过少、智能驾驶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其性能能否快速增长尚不得而知。

幸运的是,理想的子弹仍然非常充足。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理想的现金储备已达到885.2亿元。在加强研发和运营投资后,理想的纯电力是否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还有待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利润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上演扩展时代的商业神话。

原创文章,作者:深潜at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131813342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