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龙头通威股份:硅粉自供扩产可以增强

2023年10月25日晚,光伏龙头通威股份披露了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4.21亿元,同比增长9.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下降24.98%。由于光伏产业链供需格局的变化,通威股份业绩如期小幅下滑。

然而,结合行业各环节的价格趋势,通威股份的答案足以满足市场。2021-2022年,各国对当地清洁能源发展的需求大幅增加,光伏发电政策支持不断增加,光伏产业繁荣不断提高。硅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使通威股份在2022年“以硅为王”,业绩达到历史新高。

自2022年底以来,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能力开始逐步释放,导致产业链价格下跌。特别是进入2023年后,大量新产能落地,硅材料、硅片、电池、部件价格迅速下降,预计未来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将显著削弱。在这一趋势下,通威股份仍保持着合理稳定的利润水平,但突出了其光伏领导者的遗产。

持续推进综合布局的成本优势显著

光伏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周期的本质是供需的不匹配。硅、硅片、电池、部件的现有容量和规划容量不同,投资建设节奏和爬坡生产速度也不同。叠加技术研发迭代进度的差异,会出现不匹配。

就像2023年第一季度上游硅材料价格快速下跌一样,组件环节的利润开始大幅修复,随后随着产业链价格的下跌而下跌。进入2023年第二季度后,上游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降,硅材料和硅单元的利润继续下降,而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的利润保持稳定。

在这种错配下,只关注产业链某一环节的公司必然会在波动周期中失去主动权。稳坐硅 电池链接领先后,通威股份于2022年下半年进一步增加了组件链接,实现了快速成交量。综合布局也使公司具有更强的产业协调性、业务稳定性和产能消化能力。

目前,通威股份已形成超过42万吨高纯晶硅产能、90GW太阳能电池产能和55GW组件产能。根据最新公告,公司计划建设乐山、峨眉山两个16GW拉杆切片基地,实现硅片环节的配套设施。此外,公司还在包头和广元分别规划了30万吨和40万吨工业硅项目,硅粉供应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到目前为止,通威股份将成为市场上唯一一家开放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公司,可以被称为最完整、最强大、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化布局。

据悉,目前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较年初分别下降约54%/30%/25%/35%,但硅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并没有对通威股份盈利能力造成重创的核心原因之一是电池、组件环节发挥了明显的对冲作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通威股份坚持提高质量和效率,管理和降低成本,不断优化核心消费指标,挖掘上游成本降低潜力。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4万元/吨以内,成本优势明显。

赢得产能竞争白热化融资收紧的信心是什么?

目前,光伏发电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平价。随着未来技术水平的提高,光伏发电成本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全球光伏产业正式从政策驱动的发展阶段转向平价互联网接入阶段。再加上全球碳中和共识和能源安全要求,光伏发电已逐渐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的电力来源,市场空间仍然广阔。

基于空间的清晰度,光伏参与者自2022年以来继续加速扩张,进入白热化阶段。2022年,硅片、电池片和部件的生产能力分别为628、559和574GW,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预计分别为828、886和853GW。到2024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预计将增加到1000GW左右。

当各方玩家准备展示自己的技能时,为了激活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开始收紧市场融资行为。资本瞬间从“充裕”逐渐变为“稀缺”。未放行再融资的协鑫集成接受高达8%的可转换债券利率,TCL中环硬抗三次询价坚持138亿融资计划。主要玩家仍然是如此,而“弹药”不足或“实力不足”的公司很可能会在资本收缩中退出甚至被淘汰。

通威股份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更加掌握决策主动性。考虑到低股价对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会的稀释影响,公司明确表示,将合理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融资方式,协调资金安排,确保通威内蒙古20万吨高纯硅项目和云南通威水电硅高纯硅绿色能源项目的顺利实施。

果断的背后其实是通威股份的信心。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的数据,公司54.52%的资产负债率和144的速动率明显优于行业,偿债能力强。截至9月底,账户现金370亿,经营现金流稳步增长,也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此外,通威股份还建立了全面的融资渠道,并获得了足够的资金信贷,可以充分满足公司的资金周转需求。

从扩产规划的角度来看,通威股份并非贸然激进,而是配合确定的市场空间,不断加强一体化布局。硅材料方面,在产销两旺的情况下,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巩固规模优势。云南通威二期工程,行业第一个单体规模20万吨,今年3月开工,包头20万吨高纯晶硅工程也在7月开工。包头大茂旗、广元苍溪县分别规划建设的30万吨、40万吨工业硅一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投产。硅粉自供扩产可以增强上游追溯能力,保证工艺安全和产业链可控。

在电池方面,通威股份不断扩大先进产能,彭山太阳能电池一期16GW项目顺利投产,TNC电池产能达到25GW。公司还规划了双流25GW和眉山16GW TNC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届时TNC产能将达到66GW。在组件方面,盐城25GW和金堂16GW项目已全面投入运营,公司组件年产能提高到55GW,更加主动消化硅材料和电池产能。

久经沙场的老兵在周期前

今年以来,a股光伏指数下跌34.07%,许多光伏头部公司的股价接近腰斩。但是,随着硅材料供应的改善,光伏产业的增长速度并没有放缓,产业链价格的下降对下游装机需求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2023年1月至9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行业繁荣持续上升。由于欧美光伏装机需求的大幅增长,我国组件出口总量也创下新高,2023年1月至8月,组件出口为137.9GW,比去年同期增加26.8%。

光伏龙头通威股份:硅粉自供扩产可以增强

(截至2023年10月25日收盘数据)

就市盈率而言,光伏公司的市盈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被严重低估。原因是行业产值的表现可能是二级市场的担忧。以光伏电池为例,同样的9月份,去年的产值是389亿,今年只有357亿。当产量飙升时,产值下降,这也代表了该行业进入了周期性低谷。然而,对于光伏老兵通威股份来说,多次成功穿越周期的背后是公司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当行业内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时,通威股份于2019年逆势扩大了硅产能,次年产能直接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正是把握周期底部的扩张策略,使通威股份成为2021年新一轮产能释放的第一家公司,完全稳定了硅和电池电影的领先地位。

通威在上一轮周期中的成功绝非偶然。早在2006年进入多晶硅行业时,该公司就处于硅材料市场的向上周期。当时,多晶硅的高毛利润也吸引了许多企业加快生产扩张。然而,通威并没有无序扩张。相反,它在几年内完成了1000吨的生产能力指标。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加上国外倾销抑制、信贷紧缩,中国多晶硅行业一度陷入困境,通过近年来“工资”,不断沉淀技术,为以后的“尘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通威股份的御寒储备远胜于以往,股票和规划产能、降本增效运营能力、综合布局已成为公司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通威股份还掌握了打开下一个周期的钥匙技术。在引领光伏电池大约六年后,PERC电池的效率提高达到了瓶颈。现有PERC电池的效率普遍超过23%,接近24.5%左右的理论极限。新一代主流电池技术开始出现。

作为行业领先的TOPCon PECVD Poly 目前通威股份眉山9GW是一家大规模技术生产的公司 TNC产能已完全达标,目前量产平均转化效率已达26.1%,

在HJT方面,通威股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条GW级HJT生产线,并拥有行业内第一条铜互联网(THL)电池最高效率为26.49%。此外,公司210 2023年,THC双玻璃组件功率创下异质结组件功率新纪录,高达743.68W。

为了进一步提高THC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威股份也在同时加快铜互联网技术研究。目前,在设备、工艺和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GW铜互联网试验正在有序推进。除TOPCon外、除HJT路线外,通威还积极研发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引领下一次技术迭代。

“价格战”、“产能过剩”、“海外贸易政策不明确”、这些标签代表了光伏行业在周期底部的“融资紧缩”。但毫无疑问,光伏作为最便宜的能源,在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肯定的是,通威股份凭借成本、技术、资金等优势,以及以往周期日益激烈的经验,足以成功穿越这个周期,继续稳居全球光伏第一。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62112961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