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作者:武占国,编辑:小荣

三十年前,中国的汽车工业相对落后,国产车刚刚起步,拥有一辆车,会被十里八乡羡慕。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中国公众在购买,而且开始出口到国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变化正引领着世界。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超越了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不久前,在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公司几乎成为主角。一些人开玩笑说“德国搭建舞台,中国唱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甚至说:我们正在失去竞争力。

上汽的MG品牌汽车在欧洲畅销多年,吉利的沃尔沃和Smart也在欧洲畅销。比亚迪也在开拓欧洲市场,小鹏也在德国车展上宣布将于2024年进入德国市场。

就在中国汽车在欧洲销售火爆的时候,欧盟于9月14日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预计将征收不低于20%的惩罚性关税(目前的关税是10%)。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回应说,欧洲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仅基于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假设,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

不利政策给中国汽车公司出海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那么,中国的汽车出口情况如何呢?国产车的技术优势是什么?全球竞争力如何?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202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就数量而言,燃油汽车是出口的主力军,但就增长速度而言,新能源汽车更好,仍然是出海的技术责任。

纵观上半年汽车出口,上汽、吉利等布局较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较多,技术实力较强的比亚迪增长最快,汽车制造新力量的技术势能正在出现。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出口创汇的重要责任。32%的出口占42.5%的出口。新能源汽车正为汽车公司带来丰富的附加值。

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特斯拉的中国工厂仍然是其他汽车公司无法克服的障碍。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特斯拉(中国工厂)去年排名第一,上汽和吉利排名第二和第三。今年,特斯拉、上汽和比亚迪的月出口量开始交替领先,特斯拉的出口量仍然最高。3月和8月,上汽和比亚迪分别排名第一。

比亚迪增长最快,去年比亚迪出海的第一年,只有一年,今年8月,比亚迪单月出口2.5万辆,是单月出口最多的汽车公司。

传统汽车公司在出口数量方面仍具有优势。东风、长城等传统汽车品牌每月出口数千辆。只有哪吒才能保持每月出口数千辆汽车,而魏小理等新车出口较少。威莱今年第一季度在欧洲的销量只有328辆,而小鹏的销量只有11辆。

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汽车制造新力量来说,出口汽车的重要性仍然是第二位的。最受海外青睐的是技术力量。

从技术角度来看,从整车到车机系统,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可以依靠技术销售产品,还可以引进,让中东欧洲的金主为资金融资。

7月,大众宣布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的股权,并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双方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汽车。

中国大众汽车业务管理董事表示: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优势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自动驾驶全栈自主研发和批量生产能力的汽车公司,另一家是特斯拉。

蔚来是另一支受到海外金主青睐的造车势力。

今年6月,威来汽车为威来国际业务的拓展,获得了中东阿联酋投资机构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众所周知,蔚来最敢在R&D花钱的企业,上半年R&D费用达到64.2亿元,是造车新势力中最高的,也是唯一一家采用换电模式的汽车企业。

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造车、电池、混合动力、电动驱动总成、整车造型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能力。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已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新三样”产品出口总额增长66.9%,同比增长1000多亿元,带动出口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

二、出海规模效应显现,东南亚成为新的角力点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在欧洲年销量超过10万辆后,上汽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表示:“目前,上汽海外业务实现了规模利润,已成为上汽上市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

考虑在欧洲建厂的上汽集团。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市场销售新能源汽车238万辆,其中54.9万辆来自中国。相当于欧洲每售出约4辆新能源汽车,其中一辆来自中国。

欧洲是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比中国提前一年。上述上汽MG4 EV,1-5月在英国的销量超过了大众ID.3.特斯拉Model3 等待竞争对手。

欧洲是中国汽车公司聚集的市场。无论是老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欧洲大多被选为出海的第一站。

然而,欧洲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2020年和2021年的增长率高达142%和66%,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仅为14%。与此同时,东南亚正成为汽车公司的增量市场。

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东南亚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又一个出口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中国接壤带来的便利、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汽车公司扎根不深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东南亚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泰国,比亚迪和哪吒几乎占据了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ATTO 3(元 海外版PLUS )连续8个月成为泰国纯电动汽车销售冠军,今年上半年共售出1167辆,占泰国市场份额的35%。哪吒汽车排名第二,NETA V系列销量为5955,占市场份额的18.8%。

虽然这种销量无法与中国相比,但与当地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相比,比亚迪等销售数据相当可观。根据泰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泰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3454辆。

比亚迪也开始布局海外工厂。早期,比亚迪在海外建厂主要用于开拓当地新能源公交市场,建设电池厂。现在纯电动乘用车发展迅速。比亚迪准备在泰国、匈牙利、巴西等地建厂,辐射东南亚、欧洲和南美。

7月6日,比亚迪在巴西建立的三家工厂总投资30亿雷亚尔(约45亿元人民币),计划明年下半年投产。

不仅新能源汽车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传统燃油汽车也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2020年,长城收购泰国通用汽车工厂;2022年初,长城收购戴姆勒巴西工厂,计划在当地投资19亿美元生产新能源汽车。在这种影响下,近三年来,长城海外汽车市场占总销量的比例从6%扩大到11%。

市值榜在《谈汽车出海,卖车只是第一步》中提到,卖车只是汽车出口的第一步,然后需要价值链出海。

从出海计划到汽车最终传递给消费者,汽车公司仍然需要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在中国,BYD依靠近3000家经销商向世界各地销售汽车。在海外,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需要重建销售网络。

6月,BYD与海外汽车经销商ATL汽车集团达成重要合作,计划为加勒比1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和售后服务。

目前,中国汽车已经从纯产品输出走向“研究-生产-销售”等价值链输出阶段,但只有少数汽车企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开始出海建厂。

三、重建全球汽车产业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汽车产业链,向上涉及钢铁、橡胶、电子、纺织等,向下涉及保险、金融、维护等,产业链非常长。无论汽车公司是出海还是向新能源转型,他们都需要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取长补短。

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国内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实现了价值链出海。

以吉利为例,吉利的新能源和智能技术平台LEVC Tech Day发布的SOA架构是在海外国内商业复合场景下的综合应用,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步伐。吉利高级副总裁戴庆也表示,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持续的技术输出。

然而,价值链的出海并不都是浪漫的,它的困难和风险也不容忽视。例如,欧盟对中国汽车公司的所谓反补贴调查是对汽车出海面临困难和挑战的重要证实。

补贴是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补贴是不可分割的。地方补贴政策的变化也影响了中国汽车公司出海的布局。

一方面,补贴政策存在差异。例如,北欧国家实行免税政策,在关税和消费税方面比燃油车减税20%;西欧国家直接提供现金补贴。例如,法国和德国的补贴更高,最高超过7000欧元;由于财政有限,南欧的补贴金额较少,约为5000欧元。

与此同时,这些补贴可能会下降。由于财政困难,南欧正在引入各种限制。今年,德国和法国的补贴也降至了约5000欧元。欧洲国家正在考虑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限制,这导致了欧洲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率的下降。

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新能源增长最快

欧洲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这对比亚迪、长城、哪吒等汽车公司的影响有限,比亚迪、长城、哪吒等汽车公司在东南亚市场布局较早,对上汽、吉利、蔚来、小鹏等更加依赖欧洲市场的汽车公司更为不利。

此外,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混合动力车型(PHEV)对于更擅长混合动力技术的比亚迪来说,补贴意味着需要纯电动汽车来开拓欧洲市场。

与此同时,许多欧洲国家正在考虑取消或减少非本地电动汽车的补贴。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出口较多的汽车公司的补贴政策已成为考虑是否尽快在欧洲建厂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欧洲的消费与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年轻人更喜欢二手车,新车买家通常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的决定往往受到传统纸质媒体和汽车媒体的综合评价的影响,而不是新兴的垂直媒体。因此,在欧洲销售汽车的汽车公司需要通过传统媒体向更大的消费者群体做广告,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购买汽车的习惯也非常不同,欧洲用户更倾向于通过租赁而不是直接购买汽车。例如,许多荷兰公司将购买汽车租给员工,超过一半的德国和丹麦新用户将使用商业租赁或金融租赁来获得汽车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这就是为什么威来用“订阅模式”卖车,也就是让车主“中长期”租车,到期支持买断模式。

在中国汽车全球化的过程中,地方政策、用户习惯和市场特征都考验着汽车企业的布局能力。欧洲是中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第一站。能否打好这场仗,关系到很多汽车企业的全球布局。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1101262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