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诗蒙,投资者网
硅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原料。
近日,绵阳新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麦迪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计划从宇泽半导体购买6.125亿片单晶硅片,约21.25亿元。10月6日,新浩新能源获得8亿银团贷款,并带头银行获得信贷批准。可见,麦迪科技对跨境光伏的热情并没有下降。
光伏之路的繁荣曾经让人们忘记,麦迪科技的主要业务是医疗信息,而不是光伏。
麦迪科技主要有麻醉产品线、重症监护产品和急救产品线三种产品线。最著名的信息产品是麻醉,占三甲医院的70%以上,市场壁垒很高。同时,麦迪科技也进入了辅助生殖和医疗美容领域。
跨境是从一个属性的东西进入另一个属性的操作。跨境意味着“多样性”。相反,它意味着保护边界和“焦点”。跨境舞台是一个方面。保护边界的舞台只是一个点,一个点是完全不同的。
加速加码光伏
麦迪科技从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跨境光伏来自哪里?
在机构调查中,麦迪科技提到:“公司是公司跨境转型的基石,以确保原有医疗信息业务的稳定发展。该公司的信息产品在2100多家医院稳定运行,其中3家用户800多家,具有明显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
“其次,公司跨越光伏领域,基于四川省光伏产业政策、能源价格、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等诸多优势,协助上市公司引进光伏产业成熟的技术团队和产业运营团队,结合公司自身在资本和融资渠道方面的优势,经过战略转型的综合充分论证。”
麦迪科技与光伏联系的时间节点可以追溯到2022年1月。麦迪科技控股股东翁康及其一致行动人严黄红与安投集团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根据当时的公告,基于翁康和严黄红,累计股权质押占其股份的90.37%,占公司总股本的14.99%。质押比例相对较高,很难继续质押股票进行融资。
事实上,麦迪科技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融资来支持大规模发展。国有资产有利于化解公司的财务风险和救助资金。
5月23日,麦迪科技拟增资不超过2.39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有息贷款。非公开发行a股的发行对象为浩翔控股。同时,双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麦迪科技7.63%的股份。非公开发行和转让股份完成后,浩翔控股将持有麦迪科技16.03%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绵阳市安州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今年2月,新浩新能源与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约18.62亿元。在工厂满产的情况下,原材料硅片每年需要购买约11.25亿片。
4月15日,麦迪科技投资102亿元的安州高效单晶光伏电池智能工厂项目首台生产设备运至工厂开始安装,这意味着建设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5月15日,麦迪科技的高效单晶TOPCon电池项目成功离线,标志着项目的正式生产和麦迪科技在新能源轨道上的快速发展。
6月30日,光伏电池项目基本建成,约1400名生产、运营、管理人员等员工到岗,正处于设备调试、产能爬坡、试生产阶段。根据麦迪科技半年报,约4GW生产线正式投产,产品平均效率超过25.2%,平均良率超过91%。
董事会秘书最近回复投资者:“公司已与下游主要制造商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正式合同已超过1亿元。目前,电池已开始向客户发送样品测试,目标客户是国内一线组件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麦迪科技上半年总资产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5.28亿元,增加了93.72%。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光伏新业务采购生产线、上游原材料硅片采购预付款、存货和投资结构性存款理财资金增加。
针对TOPCon电池
光伏电池的技术创新又来到了临界点。
2015年以前,光伏电池主要以BSF技术为主流,填充因素低,转化效率低。2015年以后,单晶PERC开始出现,PERC电池与BSF没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钝化膜。钝化可以提高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而提高填充因子,进而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2017年,PERC电池进入爆发期,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10%上升到2021年的91%,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然而,目前PERC电池已接近理论效率的极限。TOPCon电池是业内讨论的热门话题,因为谁能取代PERC成为主流。
TOPCon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太阳能电池,采用超薄隧道穿氧化层作为钝化层结构。大多数TOPCon生产线可以基于PERC生产线进行升级。
光伏行业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光电转换效率。TOPCon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8.7%,高于HJT和PERC的27.5%和24.5%,接近晶硅光伏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为29.43%。目前,TOPCon实验室和批量生产效率的最高记录是中来股份的26.7%和通威股份的25.7%。
在技术方面,麦迪科技表示,TOPCon电池的技术方向主要是LPCVD、PECVD和PVD,公司主要选择使用LPCVD和PVD两种技术,因为LPCVD技术路线已经验证,在转换效率和良率问题上表现良好,PVD技术生产的电池片密度更好,氧化层技术指标更好,良率和转换效率更高,技术提升上限更高。
在工业技术迭代周期中,领先的技术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电池组件公司预计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超额红利。
自2023年以来,各厂商选择大幅扩产TOPCon,头部梯队有晶科能源66GWW、晶澳科技56GW、55GW的天合光能、钧达股份34GW、龙基股份30GW等。天合光能指出,TOPCON是综合考虑下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
增收不增利
在麦迪科技跨界的同时,守界的成绩如何?
今年上半年,麦迪科技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4952万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81.52%。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78万元,同比利润转为亏损。半年报告称,受营业收入季节性分布的影响,每年前两个季度净利润将较低,甚至亏损。
针对营业收入的变化,麦迪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对下游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增加,增加了公司医疗信息化部门的收入。净利润变化的原因是光伏早期投资大,公司整体业绩亏损。
麦迪科技显然还没有在主业和副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副业暂时无法支撑业绩的半边天。
今年上半年,麦迪科技应收账款净额为2.34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增长和医院客户受预算和支付流程管理体系的影响,支付周期较长。在支付困难的情况下,麦迪科技的现金流不如预期。
据《中国日报》报道,麦迪科技业务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3亿元,其造血能力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光伏新业务仍处于设备调试、产能爬坡、试生产阶段,相关成本和项目运营所需的必要成本较大。同时,为了积极拓展医疗信息业务,公司增加了对销售人员的激励,增加了销售成本。
在光伏领域,“不进则退”的现象尤为明显。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繁荣程度下降的背景下,多次提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真的过剩吗?所谓产能过剩,可能是“落后产能过剩”、“阶段性过剩”、“PERC过剩”,高效产能不会过剩。电池效率不断提高。技术变革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隆基绿色能源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未来5-6年,BC电池将成为晶体硅电池的绝对主流。”9月19日,隆基绿色能源披露公告称,铜川将建设年产12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总投资39.15亿元。爱旭、天河光能、晶科能源等也为BC电池提供了技术储备。
与隆基绿能押宝BC电池不同,另一家光伏巨头晶科能源仍然相信TOPCon是光伏未来的主流。晶科能源CTO金浩在论坛上表示,BC技术路线成本端不明显,效率端提升空间存在疑问,称“晶科目前有BC电池的中试线,测试成本比TOPCON电池高0.1元/瓦,所以晶科不会做BC电池”。晶科表示,对于下一代电池,钙钛矿叠层电池更为重要。
TOPCon和BC电池之间的“口水战”仍在继续。什么样的电池可以成为未来的支柱还需要等待时间来回答。无论是勇敢的跨境还是坚持边界,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的本质在于变革,技术变革也在不断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思维金融生产)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
原创文章,作者:投资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