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故事”惊艳欧洲!除东道国外,75家中国汽车行业参展商远征德国慕尼黑展览馆,成为参展商数量最多的参展商。焦点中的中国参展商以展场为舞台唱歌“中国声音”;以电气化智能技术实力为支点,展示“中国力量”,在欧洲乃至世界引发热议,引领世界智慧出行。这对中国汽车公司来说是自信的“走出去”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二届德国国际汽车与智能旅游博览会,围绕2023年9月5日至10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IAA MOBILITY 2023年,本期《汽车纵横》特作“封面故事”专题报道。本专题报道共13篇,今天发布第4篇。请注意。
6辆新车,1则重磅新闻……比亚迪慕尼黑之旅带来了多重机会“大礼包”,对德国甚至欧洲市场的敬畏和整合的渴望可以看出。在欧洲,为欧洲。整合是中国汽车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慕尼黑早秋,第二届德国国际汽车与智能旅游博览会(IAA MOBILITY,以下称“慕尼黑车展”)现场热闹非凡。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优秀代表之一,“6剑齐发”比亚迪展台人头攒动,依稀仿佛春季上海车展,万众一起仰望“仰望”的盛况。据统计,2023年1月至8月,比亚迪乘用车海外累计销量超过11.7万辆。
全球标准 中国智造
来到中国汽车人心目中的汽车人“班门圣地”——比亚迪以深深的敬畏和真诚出现在德国的汽车发源地,一口气出现了六款车: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外名称BYD) ATTO 3)、海豚、汉、腾势D9,覆盖汽车,SUV、MPV等一系列车型,是欧洲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快速推出新能源全车型的中国汽车公司之一。
其中,元PLUS是比亚迪首款战略出海的全球乘用车,依托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多年的技术积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合动力、e平台3.0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元PLUS完全遵循全球标准、全球设计、全球质量建设。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元PLUS海外版(ATTO 3)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业绩非常突出。例如,今年7月,元PLUS跃居瑞典新能源自行车型销售冠军,并在8个月内成为以色列自行车型销售冠军。目前,已在亚太、欧洲、美洲、中东非等58个国家交付,累计出口量超过10万辆。
元PLUS于2022年10月得到充分市场验证(ATTO 3)进入欧洲市场,出现在巴黎车展上,更重要的是,它在碰撞测试中获得了满分,并获得了欧洲NCAP的五星级安全评级。这一成就对于汽车发源地的消费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2023年9月15日,全球第50万辆PLUS成功下线。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是比亚迪海豹,它通过慕尼黑车展正式登陆欧洲。这两个版本的价格是5090欧元(约40万元)和44900欧元(约35万元)。虽然这个价格在关税等因素的影响下已经高于国内水平,但还是足以触动当地的神经。
从推出全球产品到与各国合作伙伴的深入合作,再到研究和生产的本地化,比亚迪逐渐在欧洲安顿下来“家”,包括法国、英国等地的电动巴士工厂、匈牙利的电池工厂等。随着乘用车业务的快速发展,欧洲和比亚迪本身都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新家。
安定下来 深度融入
“我们集团正在考虑在整个欧洲建立第一家(乘用车)汽车工厂,目前正在进行一些相关的区域选址。”在IAA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媒体交流会议上,比亚迪品牌和公关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选址信息预计将在今年内正式确定。
在继续积极探索的同时,从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为中国”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比亚迪正试图扎根于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据统计,2022年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超过270万辆,仅次于中国。其中,德国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占近40%。预计到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将超过400万辆大关。比亚迪于2021年5月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这已经是比亚迪的第三阶段出海计划了。其中,对于欧洲来说,比亚迪将挪威作为开发海外乘用车业务的第一个试点市场。到2021年底,比亚迪成功向挪威交付了1500辆唐EV,迈出了海外乘用车市场的重要一步。“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近年来已进入15个欧洲国家,并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开设了140多家门店,将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购车体验。”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部总经理舒酉星透露了欧洲的最新进展。此外,据李云飞介绍,比亚迪还在加快扩大当地经销商网络。到今年年底,销售服务网络将从上半年的100多个发展到年底的200个。看似一两年突飞猛进,其实准备已久。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依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推动早期电池和电子业务出海。比亚迪在2010年提出“电气化城市公共交通”计划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K9于2013年通过了欧盟整车认证。比亚迪的纯电动巴士已经进入了20多个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德国和法国,超过100个城市。在这一轮商用车出海中,比亚迪在海外建立了新能源的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比最大的德国为例。比亚迪在德国10多个城市投入运营100多辆纯电动公交车,行驶里程超过350万公里,节约燃油超过14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800吨,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和能源结构。据李云飞介绍,比亚迪目前在德国有7家经销商,计划到年底开发30个销售服务网络,截至9月初已有9家开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我们与德国合作伙伴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与德国主要供应链企业和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道阻且长 行而不辍
最严格的排放标准,最高的减碳要求,加上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浪潮和复杂而严峻的宏观国际环境,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公司注定会面临新的挑战。植根于欧洲,成为本土化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在欧洲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天堂真正打开了局面,还有很多努力要做。例如,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欧洲消费者,尤其是老汽车强国,更认可和接受当地品牌。从品牌和销量可以看出欧洲本土品牌的绝对优势。即使是上汽、吉利等在该地区表现良好的中国汽车公司,其销售贡献也大多来自当地市场的知名品牌,如MG和沃尔沃的极星。业内专家指出,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帮助下,提高中国汽车在质量和品牌方面的竞争力,建立中国汽车的品牌标签,对未来中长期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至关重要。欧洲,欧洲。不断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也是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公司面临的传统问题。例如,欧美市场的买家更多的是坐在驾驶座上的人,对驾驶乐趣和驾驶体验有更高的要求。然而,中国市场的许多消费者坐在后排,特别关注智能功能、驾驶舱创新和家庭生活场景的扩展。“希望通过建设更多的销售服务网络,大家能够看到比亚迪,体验到比亚迪的产品。”李云飞是这么说的。
据了解,在过去两年的欧洲市场中,BYD经常采取行动:2022年3月,BYD与壳牌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壳牌为BYD的个人和商业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此后,双方还宣布为比亚迪欧洲车主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包括在欧洲向车主开放约30万个壳牌充电桩使用权。同年7月,比亚迪宣布与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Louwman合作,将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提供全套销售和售后服务,结合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同年10月,BYD宣布与欧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未来6年内至少购买10万辆新能源汽车,更多的当地消费者可以体验BYD的产品。益普索《2023年出海轨道趋势洞察》指出,出海后是“入海”,在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探索和建立真正的国际经营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逐步跨越关键阶梯,妥善处理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国际团队建设和管理,引进国内外合适的战略资本,妥善处理涉及多个国家的公共关系和社会ESG问题。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公司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公司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系列更严格的政策法规,如碳税和新电池法案,要求中国汽车行业在减碳、上游供应链碳管理、碳足迹、零碳生产和管理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为地球降温1℃”。深入海外市场扬帆“比亚迪们”,充满与当地密切合作和交流的愿望和真诚,以中国电动汽车的先发趋势,30年来积累的技术解决方案、超高成本性能和综合成本优势,不断为各地带来更好的绿色低碳旅游成果。合作共赢始终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图片:来自IAA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612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