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讨价还价”并不是奇瑞的第一个

雷达金融产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花西子的“79元眉笔”事件继续在互联网上发酵。一些品牌围绕这一热门事件进行营销,包括远在汽车行业的奇瑞。网上有一张瑞虎9的宣传海报,说真诚的唯一标准不仅仅是79元。国产良心车不需要79元,44.5元-55.8元/公斤。

网友对这种“热梗”营销方式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讨价还价”听起来性价比高,但实际上并没有降价。而且这种说法便宜,损害了品牌形象。历史上,奇瑞汽车也不乏营销翻车事件,艾瑞泽5 PLUS发布时,以日本成人影星为噱头,被指控粗俗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讨价还价”并不是奇瑞的第一个。早在2017年成都车展上,川汽野马就为其第一款MPV车型斯派卡(Spica)目前,该公司已申请破产,竖起“论斤卖”的旗帜。

瑞虎9是奇瑞瑞虎系列进入20万级SUV市场的首次尝试,最高售价为20.39万元。然而,第三方数据显示,瑞虎9自6月上市以来销量平平,三个月累计销量约为1.1万辆。

事实上,除了旗舰车型销量疲软外,新能源行业也成为奇瑞汽车销量的“拖油瓶”。据乘联零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新能源累计零售销量为4万辆,较去年同期10.7万辆同比下降66%。

奇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今年上半年确定了混合动力、扩展范围、纯电力、氢能等技术路线,以弥补新能源的不足。此外,奇瑞还加入了华为的“朋友圈”,并在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下共同打造了一个新品牌。华为的授权被认为有助于奇瑞加快智能电气化进程。

但当汽车市场卷出“新高度”时,新能源销量陷入瓶颈的奇瑞,还能迎来翻身的机会吗?

营销翻车多次发生

奇瑞,曾经是自主品牌的老大哥,一直以“技术屋”的形象存在于行业中,因为它是中国最早设计和开发发动机的汽车公司之一。

直到近年来,随着营销的重视,奇瑞也开始频频“花活”。比如这张海报是奇瑞瑞虎9“不要国产良心好车,79元”。根据配置,价格为44.5-55.8元/斤。

汽车“讨价还价”并不是奇瑞的第一个

虽然听起来很划算,但实际上价格并不便宜。据报道,奇瑞瑞虎9的准备质量约为1719公斤,最低配置车型为15.29万元,与其官方指导价格一致。

还有奇瑞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解释说,“按斤卖”是根据车辆质量和官方指导价进行转换的。

雷达财经注意到,汽车“讨价还价”并不是奇瑞的第一个。早在2017年成都车展上,川汽野马就为其第一款MPV车型斯派卡(Spica)竖起“论斤卖”的旗帜,还声称要开启“按斤买”的时代。舒适版每斤20元,豪华版更贵,每斤24元。

当时有媒体质疑,认为卖车是对自己品牌价值的否定,也让人产生“质量差”的产品推测。

2019年,雷丁汽车以14.6亿元收购了这家“讨价还价”的汽车公司。然而,2022年以后,雷丁汽车开始陷入商业危机,野马汽车走向破产边缘。根据天眼检查应用程序,今年7月,四川野马汽车有限公司增加了一起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重庆森迈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法院。

汽车“讨价还价”并不是奇瑞的第一个

除了这次重提“讨价还价”,奇瑞近年来还有很多有争议的营销方式。2020年12月,奇瑞全新车型艾瑞泽5 PLUS车型正式上市。为了给新车带来动力,艾瑞泽5 在PLUS发布会上,舞台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句广告语:“男人都爱小泽,有没有玛利亚都一样”。

从广告语中可以看出,“小泽”指的是新车艾瑞泽5 PLUS,然而,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它被认为是日本成人电影明星小泽玛利亚的“触摸瓷器”。文案一经发布,立即成为网民和媒体的吐槽对象。

此外,2022年4月,奇瑞高端品牌星图在株洲国际赛车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在线直播挑战赛。该项目包括直线加速和麋鹿测试,以促进新车凌云S的上市。在这场挑战赛中,凌云S跑出了6.0s的零百加速成绩和85.9km麋鹿的测试结果,刷新了世界纪录。

然而,这两个数据都受到了外界的质疑。对此,《北京青年报》直接指出,过度营销是将好产品放在错误的位置。

从老大哥到新能源追赶者

20世纪80年代,安徽芜湖仍然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支柱产业是轻纺织。后来,纺织业陷入困境,芜湖经济迫切需要转型。

1991年,芜湖市提出建设汽车城,奇瑞项目第二年启动,需要一个懂汽车制造的人来主持。

尹同跃出生于安徽巢湖,1984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学院汽车制造专业,进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汽车厂担任工匠。随后,他很快成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和物流科长。

1995年,安徽芜湖代表团在参观一汽时发现了这位著名村民。尹同跃也被当时芜湖市副市长、奇瑞董事长詹夏来的“为外国人做事总是一文不值”感动。他毅然辞去了南下安徽的职务,开始了自己造车的道路。

1997年,芜湖零部件供暖公司成立,这是奇瑞的前身。敲击零件很容易,但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因此,奇瑞花了2900万美元从英国引进了一条福特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经过500多天的研究和研究,奇瑞的第一款产品于1999年12月下线。为了获得宝贵的生产资质,奇瑞选择与上汽集团合作,分配后者20%的股权,间接获得汽车“准生证”。

此后,奇瑞迅速走上了大规模生产的轨道,推出了风云、QQ等经典车型。此外,当时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消费,奇瑞迎来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成为独立汽车公司的“领导者”。

在第二阶段,随着许多独立汽车公司的出现,奇瑞的价格优势迅速缩小,但下一个品牌升级并不顺利。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尹同跃说:“做一个独立的品牌就像现在做新能源一样活跃。”

2011年初,奇瑞开始走下坡路,当年只卖出了65万辆;到2017年,奇瑞品牌销量为43万辆。

经过几年的反思和调整,直到2021年,奇瑞才在“多品牌、多产品”的打法下重新驾驶发展快车道。当年奇瑞控股累计销量约96.2万辆,集团历史上首次销量接近百万辆。

根据官方数据,奇瑞集团2023年1月至7月累计销量为89.2万辆,同比增长47%。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奇瑞今年1月至7月出口汽车47.1万辆,占总销量的52.8%。

这意味着出口支撑了奇瑞销量的半边天,目前出口销量已超过国内销量。

相反,奇瑞新能源明显落后。根据乘联发布的主要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乘联预计今年7月奇瑞汽车销量为8500辆,1-7月累计销量为5.36万辆,而去年同期为13.3万辆,销量同比“减半”。

根据行业分析,严重依赖微型电动汽车是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滑铁卢的主要原因。据媒体报道,奇瑞小蚂蚁和QQ冰淇淋约占奇瑞新能源车型结构的80%。

然而,今年微型电动汽车市场大幅萎缩。以乘客联合会披露的7月份数据为例,纯电动市场A00批发销量同比下降35%,份额同比下降13%。

与此同时,吉利熊猫mini、长安Lumin、比亚迪海鸥等竞争产品相继上市,奇瑞在A00级细分市场逐步失利。

抱着华为大腿

在微型电动汽车逐渐衰落的背景下,奇瑞新能源正在加速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和领域。

今年4月,奇瑞集团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宣布各品牌全面新能源,走混合动力、扩展、纯电力、氢能等技术路线,发布了第一个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和新的纯电力系列星时代。

其中,iCAR定位为场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专注于年轻用户,产品将覆盖SUV、汽车等车型;星时代系列承担着冲击高端的重任。

显然,爆款车型的“熄火”迫使奇瑞加快了向主流紧凑型车市场和高端市场转型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也加入了华为的“朋友圈”。8月初,华为执行董事、终端BG CEO、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余承东透露,与奇瑞合作打造的首款智选车型。

据外界传言,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打造的第一款智能车型序列名为“LUXEED”。德邦证券在研究报告中预计,LUXED预计将于9月底亮相。奇瑞回应说,“LUXED相当于电动宝马”。

新品牌标杆宝马意味着奇瑞有另一个高端棋子。民生证券认为,在华为的授权下,奇瑞汽车将进一步突破新能源品牌的瓶颈,加快智能电气化进程。

在外力的帮助下,奇瑞可以快速提高其在软件和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然而,对于在高端市场没有成功经验的奇瑞来说,高端新产品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此前,奇瑞多次尝试进入高端市场,如瑞麟、观致等品牌,前者被“雪藏”,后者被转移。

“奇瑞想要消灭奇瑞,我们的发动机在油车时代更好,我们应该在电车时代做得最好。”此前,尹同跃在接受星途汽车站台采访时表示。

在新能源时代,奇瑞迫切需要再次证明自己。只是在错过竞争地位的情况下,奇瑞突破自我,实现弯道超车并不难。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2221242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