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不管结果如何,先做,否则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崔力文
崔力文负责编辑
金鹏辉编辑
如果你想用一句话来总结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它更像是:“通过新能源转型的浪潮,独立品牌将每个合资品牌的原始位置卷入一片无情的红海。”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的一批新车目录中,小鹏X9突然出现。是的,毫无疑问,这是何小鹏口中的“年轻智能纯电动MPV”。
平心而论,从外观上看,虽然有点离经叛道,但还是顺眼的。唯一有争议的是C柱后面的滑背设计。
同时,在尺寸方面,小鹏X9的长度接近5.3米,轴距超过3.1米。它提供两种动力系统:单电机和双电机。此外,智能舱和智能驾驶维度的新生力量汽车制造的储备,整体性能足够令人期待。
巧合的是,就在小鹏X9“曝光”一天后,一段关于理想MEGA非常清晰的轻伪装道路试验视频突然在互联网上流传。基本上,这款充满热度和争议的旗舰纯电动MPV可以看到7788的形状。
经过进一步了解,我了解到这实际上是理想官员的意图。他们甚至主动将材料分发给各种媒体,并在文章中直接声称“理想MEGA,高速铁路开车回家”。有意无意中,它准确地阻止了小鹏X9的声音浪潮。
当然,还有几天前,合创V09以32-46万元开始预售。即使被遗忘在角落里,其“世界上第一辆配备800V高压系统纯电动MPV”的身份仍然值得在桌子上谈论。
到目前为止,在短短一周内,三支新力量的集体暗流无疑再次证明了文章开头的判断,即将卷入一片无情的红海,立即变得清晰。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MPV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别克GL8的主导地位正被腾势D9彻底推翻。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8月份,后者共售出10035辆新车,连续8个月获得30多万豪华MPV市场销量冠军。
如果成绩好,读者必然会问:很多自主品牌都努力过,但为什么真正做到了呢?
在我看来,答案实际上非常简单。根本原因是在电气化的支持下,它真正超越了更高的配置、更好的动力和更好的能耗,价格与别克GL8相当。
不久前,腾势销售部总经理赵长江在微博上表示:“腾势D9将达到月销量1.5万辆的目标。”这样的声明一出来,就给产品注入了“强心剂”。
然而,作为一名旁观者,他越来越觉得:“腾动D9的销售更像是一个坏头,这让所有独立品牌盲目自信地认为,在MPV市场赚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事实上,它的突然崛起基本上是不可复制的。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腾势D9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地点和人。例如,比亚迪DM-i光环的祝福专注于商务旅行的定位。
另一方面,同期涌入赛道的竞争产品与岚图梦想家、大同MIFA9相似、荣威imax8、红旗HQ9,情况只能用“掀不起任何水花”来形容。包括曾经备受期待的极氪009,月销量只有2.000辆左右。
面对以上结果,我们只能说:“目前打造爆款新能源MPV太难了,尤其是打造爆款纯电MPV更难。”
此外,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以2022年为例,中国MPV市场总销量为94.3万辆,同比下降12.6%。与汽车和SUV市场30%以上的新能源渗透率相比,MPV市场只有不到5%。
在选择习惯方面,结合使用场景,中国私人消费者显然更喜欢主流汽车和SUV,尤其是首次购买用户。相比之下,MPV更多的是增加购买,或者是有商务接待需求的车主。
综上所述,这是一块肉不多,却极其难啃的“骨头”,从来没有一些文章创造的那么理想和诱人。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知道有“坑”,为什么还一个个跳进去?小鹏不懂吗?你不懂理想吗?其他自主品牌不懂?
从这个角度来看,答案分别指向“有利可图”和“时机到了”。
从拆卸的角度来看,第一项很容易理解。以别克GL8为例。毫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整个上汽通用汽车几乎以一款车型的丰厚报酬养活。
这种情况,必然会让人“眼红”,也催生了许多虎视眈眈的分羹者。
至于第二项,还是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如果你想用一句话总结一下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更像是:“通过新能源转型的浪潮,自主品牌把每一个合资品牌坚守的阵地卷成了一片无情的红海。”
我相信大多数汽车公司都有一种心态:“不管结果如何,先做,否则就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
是的,目前主要是群雄乱战,根本没有规则和规章制度。在一条新的轨道上,所有的秩序和规则都在重塑。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丰田子公司丰田车身总裁松尾胜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正在讨论在中国率先推出纯电动埃尔法的计划。”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另一位一起接受采访的高管说:“目前,纯电动MPV在中国突然流行起来,许多当地汽车公司已经推出了类似埃尔法的产品,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
毫无疑问,我深深感受到了两者乃至整个丰田的焦虑和紧迫。
毕竟,没有人愿意让人们放弃“利润奶牛”的固有份额。但即使纯电动埃尔法真的来了,那时的可能性也会很大,因为竞争太激烈,市场太饱和。
目前,最好关注李翔吹出的牛是否会实现:“理想的MEGA将成为50多万元,所有乘用车销量第一。”
哦,顺便说一句,我还是想吐槽一下。“高铁开回家”的口号真的不想了吗?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60712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