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子
严格的来源/储能研究所
8月31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根据中国工程院党组的批准,2023年,655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其中,比亚迪、宁德、株洲中车时代电气产生了三名院士候选人。
李骏提名的廉玉波出生于1964年4月,来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廉玉波。图片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
廉玉波于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学士学位,并于2000年9月获得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曾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任职,曾任上汽仪征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并于2004年2月加入比亚迪有限公司。
自2004年廉玉波全面负责比亚迪汽车研发以来,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20多款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100多款。新能源王朝车型自2016年以来陆续上市,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一。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授权发明专利175项,外国专利106项。“杰出人物奖”,2020年12月获得第四名“优秀工程师奖”。
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廉玉波将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辞去副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公司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所院长职务。
吴凯出生于1968年11月,来自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名为中国科技协会。
△图片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吴凯。1992年至1998年任武汉理工大学讲师;1998年至2002年任东莞新科磁电厂研发经理;2002年至2004年任东莞新能源电子研发经理;2004年至2012年任东莞新能源研发总监;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任宁德新能源技术副总裁;2015年12月至2023年6月。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
6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最近收到了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凯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后,吴凯将继续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电化学储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此外,根据吴凯目前担任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兼职教授的介绍,吴凯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具有20多年的电池技术研发和团队管理经验,“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专项核心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荣获76项国内专利和13项国际专利,入选福建省劳动模范,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
吴凯成功批量生产了中国第一款三元锂电池,实现了三元锂电池的定位替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实现了对日韩企业的技术超越。CTP高效成组技术创新性提出,实现“电芯-电池包”集成有效节约了非关键部件的使用,促进了电池组体积利用率的跨越式提高。研发的第三代TCP技术——“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达到全球新高,体积利用率超过72%,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热启动5分钟,快充10分钟,全车续航1000公里。
刘国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名的。他出生于1966年3月,目前是株洲中车时代的电气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导体与集成技术副主任。
△刘国友。图片来源:网络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是株洲中车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控股的41.63%子公司。时代电气的功率半导体设备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网、风景储氢设备等领域。2022年,时代电气成功中标三峡集团第一批IGBT制氢电源订单,完成储能产品开发认证。
刘国友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荣获湖南光召科技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创新第一奖等荣誉。刘国友长期从事电力半导体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独立设计并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条8英寸高压IGBT芯片生产线的建设,为我国大功率半导体、高压直流输电晶闸管技术的独立控制和电力半导体产业的超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能源行业有82名中国工程院候选人,隶属于国家电网、中石油、南方电网、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电投资、中海油、陕西煤化工集团、中国核电工程等多家电力/能源国有企业。
据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79人,其中碳中和化工变革技术1人。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人。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材料组,新能源(含储能)材料有4个推荐名额。能源、电气科技和工程组建议2-3个名额。
目前,202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选出583人和655人。这意味着竞争激烈,入选率不到15%。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已当选储能界院士。
△欧阳明高。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欧阳明高生于1958年,湖北天门人,198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1993年获丹麦科技大学能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4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输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交通电气化期刊主编、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IHFCA主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导师。
据清华大学官网介绍,欧阳明高从“十一五”计划连续三五年担任国家节能新能源汽车科技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他长期从事节能和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针对发动机排放、动力电池安全和燃料电池寿命,提出了发动机电气控制高压柴油喷射的新方法,发明了毫秒燃油压力波精确控制技术。揭示了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发和蔓延机制,实现了主动安全防控。开发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建模和状态识别理论,建立了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和最佳控制方法。为我国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发了一系列新设备和新系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综合自澎湃新闻、株洲日报等
原创文章,作者:储能严究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51111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