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近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次出现“降价潮”——上游碳酸锂原料持续下降,终端汽车公司密集降价。产业链集中降价的根本原因似乎指向供需矛盾,即消费者需求疲软,库存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看跌情绪高涨,许多机构预计上游碳酸锂报价将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即将到来的汽车“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也蒙上了悲观的预期。

01

碳酸锂期货再创新低

近期,碳酸锂期货走势疲软,走出一波连续下跌,主合约一路跌破20万元整数关口。

20万元一直被认为是碳酸锂期货的重要关口。跌破这一整数关口后,市场悲观情绪加剧。8月29日,碳酸锂主合约进一步下跌,自上市以来创下新低,最低报价为18.07万元/吨。目前主合约报价在18.6万元/吨左右,较上市初期下跌22%。

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现货方面,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也较低。今年以来,碳酸锂现货价格迅速下跌,电池级平均价格一度跌至18万元/吨左右,然后缓慢涨至30万元/吨左右。然而,7月以后,现货价格逐渐跌至21万元/吨。

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目前,根据上海有色网络数据,8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在20.2~21.4万元范围内,平均价格为20.8万元/吨,较前一天下降2500元,8月以来下降20%以上。

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没有明显坏消息。碳酸锂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

一段时间前,市场稳定后,采购热情明显回升,但情绪持续时间很短。近期锂盐拍卖价格一般、现货交易日后再次下跌等事件表明,当前市场仍疲软,这些因素使供应宽松,边际成本下降,旺季不现金悲观情绪和抛售压力再次主导市场。

全年,随着供应的释放,碳酸锂的长期过剩压力相对较大。中信期货研究员杨飞认为,2023年第四季度碳酸锂现货价格将收敛到较低水平,LC2401合约面临供应释放和淡季消费的双重影响,仍有下行空间。

02

汽车公司还没有这样“获利”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近40%,高锂价格持续下跌,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也大幅下降。据《广州日报》报道,富能科技董事长王宇此前指出,2022年碳酸锂价格从每吨5万元上涨到50万元。仅这一变化就导致每瓦时动力电池价格上涨0.2元(即每千瓦时200元)。

据此计算,一辆容量为60kWh锂电池组的纯电动汽车大约需要30kg碳酸锂。如果按去年的高水平计算,碳酸锂材料的成本约为1.8万元,而8月30日的最新平均价格仅为6300元左右。相比之下,自行车的成本可以节省近1.2万元。

如此大幅降本,本应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利好,但遗憾的是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并非如此“因”,但下游需求不足传导到上游“果”。因此,在成本下降后,为了打开市场需求,汽车公司不得不掀起新一轮“价格战”。

据不完全统计,8月,极氪、蔚来、零跑、哪吒等11家汽车公司宣布降价部分车型,降价幅度从1万元/辆到6万元/辆不等。新一轮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价格战”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可以刺激汽车销售,缓解行业库存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率。

近日,今年1月至7月,国内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为5.4%,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9%,低于整个行业。经过一系列价格战,今年7月,在成本同比增长6%的背景下,汽车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30%。

新能源汽车降价浪潮再次席卷汽车行业

资料来源:崔东树个人公众号

03

需要提振终端需求

上游原材料下降,汽车企业的利润压力也将大大打击“价格战”,背后的原因仍然是汽车市场的需求——销量疲软,尤其是7月份纯电动汽车增速放缓,迫使上游原材料降价,也迫使汽车公司通过“价格战”努力增加销量。

销量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7.9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下降6.9%;据乘联预测,8月份国内新能源零售约70万辆,环比增长9.2%,低于预期。

在库存方面,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高于繁荣和干燥线,处于低迷区间。其中,7月份预警指数为57.8%,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

在7、8月,传统汽车市场淡季,下游需求不足导致产业链整体降价浪潮。回顾过去,汽车市场“金九银十”能否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大量汽车企业选择在8月份降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进入“金九银十”做好准备。然而,五矿期货研究中心表示,市场预计正极工厂8月份将环比下降,传统汽车将不会盲目乐观地对第三季度的传统旺季持乐观态度“金九银十”旺季不旺,锂盐消费增长预期较弱。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近两年商用车强、乘用车弱的消费结构也不利于汽车行业消费的提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本月指出,消费疲软仍是汽车市场复苏的核心问题,高库存已成为经销商甚至原始设备制造商面临的问题,产能释放过度与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是近期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

然而,仍然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新能源优于传统汽车;高价车优于低价车;插混增程优于纯电;出口强于国内销售。

未来,虽然汽车消费恢复缓慢,但仍需要一些额外的刺激。价格竞争和各种促销手段直接影响销售单价和销售成本。因此,预计在提振汽车消费的需要下“价格战”今年下半年仍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题,这也是市场环境不可避免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发展的必要条件。

更进一步,“价格战”也可能成为一场常规战争。在2023年比亚迪半年度业绩会议上,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在未来3-5年内进行价格战或在细分领域进行价格战,并做好充分准备。在比亚迪、特斯拉等顶级汽车公司和其他品牌的推动下,行业价格战可能会持续几年,未来市场竞争格局越来越难以预测。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51111927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