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诺,编辑:小市妹妹
随着光伏产业技术迭代的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PERC电池效率的提高逐渐接近瓶颈,N型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TOPCon、HJT、以XBC为代表的N型技术已成为企业布局的焦点。
根据2022年的数据,TOPCon占整个N型电池市场的91.21%,HJT和XBC电池分别占6.59%和2.20%。大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选择TOPCon,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与PERC生产线兼容,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和效率,可以使用较低的生产成本来满足未来技术发展的要求。
为了追求更高的转化效率,N型电池技术自2021年以来被频繁提及,但更多停留在实验室效率层面,量产规模较小;到2022年,技术进一步突破,走出实验室,开始产业化。
自2022年以来,围绕流行的TOPCon技术,业内许多新老玩家跨境布局,扩大生产。对于光伏行业来说,2023年是技术迭代的关键一年,也是TOPCon技术大规模发展的第一年。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TOPCon电池片规划产能已超过100GW,那么谁是主要玩家呢?
1、晶澳科技
全球光伏组件一体化领导者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根据官方网站,公司前身是宁金晶隆半导体厂,成立于1996年,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公司正式成立后,主要从事光伏电池业务;2007年后,逐步扩展到产业链上下游,扩大扬州、合肥等生产基地,布局到硅片、电池片、部件、电站业务等领域。
2010年,公司电池出货量达到世界第一;2012年,合肥3GW一体化基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基地)投产,正式转型为一体化企业;2014年后,其组件出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五。
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发,深入从事行业,其核心技术已覆盖硅片、电池和组件的整个环节。基于电池业务积累的深厚技术经验,在PERC电池时代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它是中国第一家开放从PERC电池到组件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其产品在转换效率、功率和衰减指标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在N型产品方面,公司于2022年5月推出了Deepblue4.0X产品,正式进入市场。根据公告,本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N型高效双面电池,叠加毫秒低氧N型硅片、最佳表面钝化和钝化接触技术。组件的最高转换效率可达22.4%,最高功率可达625W,性能水平领先行业。
2023年,公司TOPCON产能迅速投产,根据第三季度报告,截至年底,其N型电池产能将超过57GW。
2、晶科能源
成立于2006年,是世界领先的光伏组件一体化领导者,专注于光伏领域,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板、硅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技术的应用和工业化。
根据官方网站,发展了十多年,坚持“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的责任”公司以产业链中游为核心制造环节,前瞻性布局建立了拉杆/锭、硅片生产、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生产能力,重点提供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3000多个客户。2016-2019年,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冠军,是业内首家突破130GW组件累计出货量的企业。
公司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开发,R&D和创新实力雄厚。在N型电池领域,布局始于2019年,率先实现了TOPCon技术的R&D和量产。当时效率达到23.5%,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凭借高研发投入,公司在TOPCon领域不断突破。在过去的三年里,它已经突破了20多个行业的大规模生产或实验室测试记录。经过生产工艺和设备选择的不断优化,TOPCon的良好率与PERC接近持平。
根据财务报告,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成功投产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已超过55GW,大规模生产的平均效率已达到25.6%,TOPCon在手工生产能力方面排名第一。
10月底,TOPCon电池通过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第三方测试认证,全面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89%,创造了182及以上N型单晶TOPCon电池的新效率纪录。
3、钧达股份
光伏电池行业新兴领导者成立于2003年。成立后,主要从事汽车塑料内外装饰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经过股权收购等一系列操作,目前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官方网站,2021年,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收购了捷泰科技47.35%的股权,成功将捷泰科技改为控股子公司,并逐步购买了原有的汽车配件业务;2022年,捷泰科技剩余49%的股权被收购,成为全资子公司,汽车内部资产被完全出售,成为以光伏电池为主的光伏企业。
据悉,捷泰科技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展宇新能源,成立于2008年;2010年,成为中国光伏电池建设较早的企业;2015年,其电池出货量进入行业前五;2017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硅电池供应商;2019年,其年产3GW单晶PERC电池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2021年,公司开始进入N型电池领域,位于滁州16GW的N型TOPCon电池厂开始建设;2022年底,其8GW的N型TOPCon产能实现满产,工艺经验领先行业6个月以上;到2023年8月,滁州18GW的N型TOPCon产能实现满产,总计53.5GW。
公司坚持“大规模生产、研发、储备”截至目前,研发管理模式已开发出10多项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国内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目前,公司专注于182mm以上的大型单晶PERC和N型TOPCon电池。根据2022年年报,其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5.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良率与P型相当。
4、中来股份
国内领先的背板企业,前身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光伏背板、N型高效单晶电池及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销售和运行维护。
根据官方网站,公司从背板业务开始,自主研发的FFC涂层背板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2015-2016年,通过收购和成立公司,布局到光伏领域,开展光伏电池和电站投融资业务。
目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背板业务方面,公司拥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如传统的双面氟背板、FFC涂层背板、透明背板,更能满足组件双面发电的需要。
其中,在涂层背板领域,公司是行业内第一家实现涂层光伏背板工业化的生产企业之一。2021-2022年,公司背板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出货量领先91%以上。
在N型电池业务方面,公司最早于2016年开始投资建设2.1GWN型单晶双面高效电池项目。2019年,N型TOPCon电池成功批量生产,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3.5%。
2020年,公司发布J-TOPCon2.0.基于该技术,N型TOPCon二代产品的最高转换效率为24.5%,通过POPAID技术省略额外的绕镀工艺步骤,节约制造成本,有效提高良率。
之后,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9月,J-TOPCon2.基于182mm*182mm尺寸硅片,实现了25.4%的实验室转换效率,成功打破了182大尺寸N型TOPCon电池的效率记录。
目前,TOPCon的产能继续扩大。截至2023年10月,台州3.6GW和年产16GW的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8GW已投产,二期8GW项目设备正在逐步进场安装。
5、横店东磁
成立于1980年的国内老磁性材料行业领导者,目前主要从事磁性材料 器件、光伏 锂电池行业的业务包括磁性材料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新能源锂电池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官方网站,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铁氧永磁和铁氧软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09-2018年,通过设立专有业务部门和收购,先后布局在光伏、新能源锂电池和设备领域。
目前,已深入从事磁性材料行业40多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氧体磁性材料制造商。磁性材料产品已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其为主导的磁性产业集群被称为“中国磁都”。
在磁性材料业务方面,公司的产品涵盖了从磁性材料到下游振动器件和电感器的许多领域。磁性材料产品和类别相对完整,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多材料采购系统服务。根据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年产量为22万吨铁氧体预烧材料、16.2万吨永磁铁氧体、5万吨软磁体和2.5万吨塑料磁体。
在光伏业务方面,公司于2009年投资建设了100mW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2010年项目第一条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目前,其光伏产品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
在N型TOPCon电池方面,公司于2022年上半年建立了中试线。2023年9月至10月,TOPCon的5GW组件和6GW电池产能相继投产。目前TOPCon电池效率约为25.4%。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81413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