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万博
编辑|章涟漪
在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与小鹏合作后,滴滴终于在汽车行业的价值链上找到了自己的地位。
虽然下一个故事还没有全貌,但在小鹏的官方表达中,我们可以闻到一丝线索。
小鹏说,他将成为滴滴生态链中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之后,双方携手为滴滴提供一定的销售支持,并围绕B端在服务、运营、能源补充和国际市场方面进行合作。车辆运行数据不排除此后是否交换。
从与小鹏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窥视豹子,滴滴此后与汽车公司的生态链:
滴滴依靠自己的B端在线叫车量,提供未来产业价值链的销售能力,滴滴本身,通过汽车方案,积累产品设计、定义经验,让汽车制造商提供B端市场车型,为自己的旅游业务提供更多的定位产品。
最后,滴滴选择回归自己的地位,依靠现有的技术和渠道积累,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最终战斗做准备。
01滴滴与小鹏携手,回归平台属性
滴滴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最近几天与小鹏携手引爆了车圈,但舆论评价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小鹏的角度谈得失和影响。从另一方滴滴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与小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析双方合作的细节。鉴于此,滴滴没有发布太多的声音,所以我们从小鹏的官方解释和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找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首先,滴滴与小鹏战略合作的核心是价格在15万元左右的A级车,代号MONA,预计明年推出。推出速度比较快,原因很简单。滴滴之前投资了几十亿研发这款车,完成度很高,属于批量生产状态。
其次,这款车型属于小鹏的第二品牌车型,之后将完全进入小鹏的生产供应链体系。
最后,滴滴将围绕该车型提供多维授权,包括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共享旅游市场。同时,小鹏也将成为第一家得到滴滴生态系统全面支持的汽车企业。
此外,滴滴还与小鹏签订了以销量为门槛的赌博协议,即新车上市后13个月内销售10万辆以上,14-16个月内销售10万辆以上,可获得小鹏相应的股权。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从智能汽车产业价值链的角度解构双方的合作模式。如果抛开供应链,汽车行业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环节: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在MONA项目中,滴滴提供了接近大规模生产的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定义、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同时,滴滴还将围绕B端市场与小鹏合作进行车队运营、能源补充、营销和自动驾驶。
因此,综上所述,滴滴的角色是为车型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后期销售支持 售后价值链利用B端完整的运营和服务基础设施,赋能价值链的后半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是滴滴生态系统的第一家汽车制造商,这意味着在滴滴的计划中,可能会有第二家和第三家汽车制造商加入这种生态系统。
从滴滴的角度来看,滴滴与小鹏合作后,其目的更像是在回归B端旅游平台标准的基础上,围绕自己的B端旅游市场与汽车公司合作,创造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对滴滴来说,有得有失,失去的是竞争激烈,不确定性很大的To C市场,但也在这种业务调整中,从整车厂的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朋友圈扩张有条件,创造生态有基础。
在此过程中,滴滴定义了B端车型的产品,有利于提高旅游平台的服务质量。
当然,滴滴不仅是在线叫车业务。当滴滴从汽车制造商转向合作伙伴时,其他业务也有可能实现。例如,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也可以成为汽车公司智能驾驶计划的潜在提供商。
02滴滴做生态,做得好吗?
滴滴,我们可以看到 滴滴是价值链后端唯一的承接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以滴滴为核心的B端市场生态。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最害怕的是依靠一个单独的个人,所以汽车公司是否能同意,滴滴是否能做到,取决于汽车公司是否有需求,滴滴的芯片是什么。
从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滴滴巨大的用户数量显然提供了相当大的销售空间。虽然B端市场一直被认为不够稳定,但B端市场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和缓冲,希望在15万元或更低的市场开始。例如,埃安和哪吒可以在早期快速开始,B端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汽车公司还有更多的需求,如补充第三方充电网络、智能短板等,滴滴恰好有。
首先,滴滴在B端市场工作了这么多年,最终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基础设施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滴滴的橙色充电、专业的团队运营能力、销售和营销渠道等,不仅可以为滴滴的在线叫车提供服务,还可以为C端用户和汽车公司提供溢出效益。例如,充电网络对汽车公司和用户非常有吸引力。
其次,滴滴拥有数据。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平台,拥有庞大的在线租车数量,可以看作是一支数量可观的采集团队。每天在路上跑步,获得的终端数据可以为汽车企业开发智能驾驶提供食物。滴滴之所以做自动驾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获取数据的优势。
尽管目前还不确定,滴滴与小鹏的合作是否涉及数据共享,但至少这种合作潜力是存在的。
此外,这些数据不仅是数据的收集,而且是汽车状况数据。在线叫车几乎是真实路况的极限测试,这对汽车公司优化汽车工程设计非常重要。
最后,滴滴作为一个在线叫车平台,是一个自然的Robotaxi对接平台。对于有雄心布局未来高级自动驾驶的汽车公司来说,对接滴滴平台也意味着它可以节省大量的平台建设资金和时间。
所以,滴滴 汽车公司的生态是可行的,至少双方的需求和芯片是平等的。唯一的挑战是,滴滴需要让外界在与小鹏的合作中看到实际实施的效果。这种效果的显性条件是MONA合作的样板房是否能成功。
03滴滴直奔终局,成为智能电动汽车运营商
什么是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终局?
在此之前,行业的普遍判断是,第一轮是电气化,第二轮是智能化,智能化本身,人们更倾向于将其等同于智能驾驶。
智能化之后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人并不多,但在此之前,包括特斯拉、小鹏在内的很多玩家都思考过,指向也比较一致,即基于电气化和自动驾驶的共享旅游服务。
马斯克的终局:Robotaxi
马斯克之前的蓝图是,当FSD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时,车主可以让车辆在车辆空闲时提供旅行服务,为用户创造收入。何小鹏本人很久以前也说过,小鹏自己的愿景是成为一名全球智能旅游运营商。
这个概念现在并不陌生,就是Robotaxi的概念。当然,Robotaxi目前被行业冷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Robotaxi从一开始就与跳进式自动驾驶路线绑定,希望一步到位,实现高级自动驾驶,快速落地。
但现实的发展是,这条自动驾驶着陆路线由于着陆不理想,现在基本上被否认,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小鹏等玩家为代表的渐进路线,即以L2 逐渐向L4甚至L5过渡。
随着各汽车企业城市NOA的逐步实施,渐进路线也让人们看到了自动驾驶最终广泛应用于旅游场景的可能性。
当然,特斯拉、小鹏或其他想成为Robotaxi的汽车公司仍处于试探阶段。原因之一是技术需要逐步迭代和演变,另一个问题是汽车公司毕竟缺乏智能电动汽车共享运营的基础。
这个基础是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和B端旅游对接平台,但滴滴有这些基础,非常成熟。
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对于短期内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但想做这项业务的汽车公司,滴滴可以成为解决方案供应商,并提供一个平台。对于已经有技术的汽车公司,滴滴的对接渠道。无论如何,滴滴的优势都非常明显。
因此,我们回到滴滴与小鹏的合作,从滴滴的角度来看,滴滴可以被视为回归标准,直接进入智能电动汽车“智能共享旅行”的终局。
当然,既然是最后,滴滴本身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专注。毕竟,智能电动汽车的iPhone在技术、政策、用户接受度等方面还需要很长时间。
总之,面包和牛奶都有,坚持初心很难。
原创文章,作者:赛博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312311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