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总营业收入224.54亿元,同比增长26.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亿元,与去年同期-7.12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相比,实现了大规模扭亏为盈。
江淮汽车表示,公司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业务的持续努力,带来了规模和效益的双重增长。然而,根据财务报告,江淮汽车的利润不是通过销售汽车,而是来自国家补贴。
今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四次获得政府补贴,累计金额约4.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71元 1亿元。截至7月31日,江淮公司及其子公司已收到与收入相关的政府补贴2.1亿元。
这意味着,尽管政府补贴,江淮汽车今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江淮汽车的亮点发生在2017年。当时,大众汽车和江淮汽车双向奔赴,共同成立“江淮大众”共同生产新能源汽车。
2018年,江淮大众发布了新能源品牌思浩,但直到2019年9月才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思浩E20X上市后,官方从未披露过销售数据,这也使得思浩E20X的销量成为一个谜。
然而,即使是思浩品牌的最高月销量也只有1.26万辆,这一成就远远低于公众的期望。
2020年5月,大众宣布购买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增持江淮大众至75%,接管公司控制权。
同年12月,“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并且提到了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平起平坐的位置。
在大众安徽的衬托下,江淮汽车显得更加孤独。此时,江淮汽车再也不能指望大众了“带飞”,没有自己的“出圈”自2017年以来,该产品也面临着连年亏损的财务状况。
幸运的是,蔚来的迫切需求给江淮带来了一段时间“及时雨”。当时,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仍处于建设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新力量不会选择自建工厂,而是通过传统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使用“代工厂”生产汽车的模式。
就像理想选择力帆和小鹏选择海马一样,蔚来挑选的合作伙伴是江淮汽车。两者的合作始于2016年,依靠“代工厂”在模式上,江淮每年都能小赚一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
但对他人的OEM毕竟不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更不用说威来和江淮的OEM合同将于2024年结束。届时,自建工厂的威来可以成功摆脱江淮,但赚不到钱“外快”但江淮却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因此,江淮汽车迫切需要打造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今年3月,江淮投资10亿元成立“易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快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发展。
今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发布“钇为”,全面进入智能纯电市场。
六月十六日,江淮琏是第一款车型——以8.99万-12.79万元的价格区间,正式推出了3款车型。
作为一款A级纯电动汽车,3的竞争轨道非常拥挤,竞争对手也很拥挤包括五菱宾果、比亚迪海鸥、欧拉好猫等热门选手。
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高达9万元的购买门槛并不占主导地位。此外,其产品实力和品牌知名度远低于五菱、比亚迪等制造商,因此消费者很难在产品上市后第一次关注江淮。
上市后第一个交付月,只有1061辆销量为3,交付数据并不亮眼。7月份,与上个月相比,3的销量翻了一番,但仍只有2191辆。
虽然销量为3,但江淮汽车并不担心,因为它找到了新的“大腿”。
本月初,网民透露,华为正在与江淮打造数百万级MPV,并将成为问界车型中的顶级车型。两家公司对此没有评论,但华为的余承东此前确实承认他们正在与江淮合作。
另一位华为内部人士也表示:“事实上,华为和江淮的合作不仅仅是这款百万级MPV,还有2-3款常规车型,包括轿车和SUV。”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淮选择抱华为大腿的做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就像赛力斯的现状一样,即使问世界发展得很好,汽车公司自己的产品仍然缺乏建设,也没有“灵魂”所在。因此,江淮能像余承东说的那样吗?——“只有跟上华为,我们才能活下来,成为巨人”还是未知数。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21911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