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的诞生,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百度对造车路径的战略调整
极越的诞生,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百度对造车路径的战略调整。
2022年6月,含金钥匙出生的集度汽车在百度元宇宙希壤高调发布。一年多过去了,外界没有看到集度汽车的成果,而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名字——极越汽车。
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还宣布正式推出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 并宣布吉利与百度合作“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集度1.0之后,现在进入百度、吉利、集度、高效协调2.0阶段。
与之前集中的品牌LOGO甚至车型保持一致,与股权结构的差异最大。
天眼查app显示,极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8月9日,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为张泉(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经理为夏一平(集中汽车CEO),注册资本1000万,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销售、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零售等。浙江吉利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百度旗下的上海美航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5%的股份、35%。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美航汽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集度汽车。换句话说,百度主导的集度汽车已经成为吉利的子品牌。
去年12月,上海美航将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改为现名,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这方面,集度回应说,集度的主体是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当时,一些分析人士猜测,集度汽车可能正在改变公司的主体。
2022年6月28日,吉利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退出集度汽车有限公司,百度关联公司达孜区百瑞祥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上升至100%。在工商登记层面,吉利完全退出集度汽车,百度通过子公司控股100%。
正是这一举动让外界认为百度正式走上了集度汽车项目的舞台。百度李彦宏也多次为集度汽车站台,亲自邀请呐喊。
李彦宏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集中汽车最重要的卖点之一就是将配备百度最新技术,“考虑到百度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我们有信心在电车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2022年8月,李彦宏再次在汽车机器人生态大会上力捧集度:“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对于外界来说,除了李彦宏的支持外,集度汽车在产品着陆方面没有任何进展,甚至在上海车展上也因资质问题无法到场。虽然谣言很快被驳斥,但集度并没有向外界展示更多的进展。
直到这次极越出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14日发布的《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4批),吉利汽车是一个新产品系列“极越”正位列其中,也就是说,实际控制权转为吉利后,生产资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按工信部规定 2022 根据年初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新能源汽车OEM模式下的客户和受托人需要具备OEM生产资质。百度吉利的合作意味着,如果集中度没有生产资质,吉利就不能直接委托生产。
在此之前,集度的产品虽然多次亮相,但从未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原因是集度由百度控股,没有汽车制造资质,无法使用“集度汽车”以此下场造车。
而且作为吉利的子品牌,极越并不存在代工问题,只是在资本层面引入了百度。
在过去的一年里,工商集中经常发生变化,包括从集中到极端的投掷。一方面,它是为新的融资结构和新的平台搭建的,另一方面,它也很容易获得资格。
但对于极端的人来说,从百度到吉利的变化远不止一张纸。如果只是为了资质,原本消费巨大的品牌效应可以保留,只是在股权水平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本不需要另一个炉子。
极越的诞生,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百度对汽车制造路径的战略调整。改名字,改变汽车制造的心。
百度正在从之前的个人汽车制造转变为一个类似华为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百度、集度与极越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华为、问世界、赛力斯。
自去年以来,百度不再强调汽车制造,而是专注于从移动生态到智能云、自动驾驶和智能硬件的集成,重点是人工智能产品的文心。
今年5月,李彦宏也表示,“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建设可持续引擎,进一步审视整体业务,简化低质量、不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
这个不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很可能是造车。
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他们发布了一款由Apollo自主研发、积极设计的自动驾驶RT6,然后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百度智能驾驶开放白皮书》中宣布成为汽车公司的Tier 1供应商。
各种迹象表明,集中度不再是百度自动驾驶着陆场景中唯一的棋子。如果百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2021年正式发布汽车制造宣言开始(该公告已在官方平台上删除),它将从雄心勃勃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供应商。百度的汽车制造之旅似乎不够坚定。
从极越的官方描述来看,与之前的集中宣传没有太大区别。
吉利控股将基于世界领先地位 SEA 广阔的结构充分发挥其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深入整合汽车智能和网络技术,负责智能领先的汽车机器人的生产和制造。百度将继续使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文心 AI 技术能力赋能极越品牌。
需要强调的是,吉利早在2017年就注册了极越商标。这时,它可能是因为它的名字和收藏有些相似,并且与吉利的极氪品牌保持了一定的协同作用。
回归吉利怀抱后,极越品牌预计项目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赋予汽车公司权力之初,华为也以极狐品牌为试验场,取得了后来问世界的成功。在百度的祝福下,极越是否会重蹈极狐的覆辙?恐怕这里还需要一个大问号。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61311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