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从有新能源汽车的那一天起,充电难的问题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从早期无电充电到中国新能源产量超过2000万辆,充电难的话题依然如影随形。

最近,由于充电纠纷,新疆赛里木湖服务区的一辆车在热门搜索中。一些博客发布了一份文件,称威来的充电桩不能在服务区的高峰时段充电,并责骂威来没有模式。

这件事一出来,就立刻登上了热搜。就连威来汽车电源管理副总裁沈飞博士也发微博回应此事。威来增加了对该地区充电桩的限制,以确保其品牌用户在新疆旅游旺季的旅游体验。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言下之意是,如果我不建你,我根本不需要收费。让你收费是情分,也是挑拣拣。

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威来充电桩的所有品牌都可以使用,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其次,威来只有近500公里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

如果威来做了绝对的事情,隔离了充电桩的品牌,估计这些抱怨的车主只会后悔当初没有买威来,反而骂自己的主机厂为什么不装充电桩。

充电标准统一

事实上,特斯拉是中国第一家经营品牌充电桩的汽车公司,但从未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特斯拉直到今年4月才对其他品牌开放。

特斯拉在中国率先开放试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可以直接用于其他品牌,因为中国所有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和协议都在GB/T18487.187‐所有品牌都可以在2015年实施。

为了实现这一点,typepepe15应该用于iPhone15 C充电口更具挑战性,因为即使在特斯拉总部所在的美国,特斯拉在美国的充电标准也使用自己的NACS标准,不能与另一个CCS标准一致。

特斯拉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使用NACS标准,完全是因为中国的标准制定得更早。早在2010年,中国就开始制定第一代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规定了充电器的规格和形式。

它的意义就像C充电端口在数字产品中的流行一样。所有充电端口都是相同的,不再需要带多条数据线外出。我相信苹果用户在这方面有最大的发言权。毕竟,苹果家族的桶里只有iPhone,而不是type-C。

然而,仅仅解决充电器的规格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像不同品牌的安卓手机使用type-C接口一样。如果你想实现快速充电,你仍然需要使用自己品牌的充电器,而第三方充电器的兼容性并不好。

在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器规格统一后,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不兼容或兼容性差,导致充电或充电缓慢,国家标准于2015年修订,解决汽车与桩兼容性问题,解决使用安全问题,确保充电过程的一致性,使每个充电桩和电动汽车都能安全可靠地充电。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制定这些标准的初衷是不受充电桩影响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建设的充电桩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服务。

同时,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快速跨越2000万辆大关,但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享受成功。

充电桩南多北少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充电设施255万台,同比增长100%,总量达到520万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难的问题。/p>

在这520万台充电设施中,有340万台是私人桩,只有180万台可用的公共充电桩,比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差得多,这些充电桩的分布也不均匀。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例如,2022年上海市公共充电桩12.2万根,2022年3月新疆公共充电桩3589根。与人均数量和单位面积相比,新疆的充电设施建设远低于南方城市。

从2022年充电桩分布图来看,我国大部分能够实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的省份都集中在胡焕庸线以南,这也与我国新能源渗透率的分布高度一致。

新疆新能源渗透率仅为16%。受地理和气象影响,新疆目前不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建造充电桩比南方城市困难得多。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正因为如此,从克拉玛依到赛里木湖近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只有一个服务区有充电桩,这也是因为品牌用户的反馈。

也是因为新能源渗透率低,充电桩数量少,多集中在人口聚居区。除了旅游旺季,赛里木湖这样的景点人烟稀少。

虽然当地需求较少,但仍有威来等品牌建设充电桩,威来还在新疆建设了许多电站,根据威来NIO Power 在Day上公布的,包括丝绸之路等旅游线路在内的不同设施建设已经开通。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许多品牌还没有建造自己品牌的充电站或充电桩。据第三方统计,6月份,蔚来汽车公司在建设充电桩方面排名第一,新增224位,超过多个品牌的总数。

虽然充电站的建设一直由国有企业主导,只要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推进建设。

虽然一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销售一直处于前列,但在充电桩的建设中没有声音,导致自己品牌的车主甚至使用插头板充电,虽然一些品牌的宣传说可以是油可以是电,事实上,车主用电的情况更多,但在充电设施的建设中没有宣传那么积极。

充电难真的只是充电桩的错吗?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建设品牌桩,如上汽飞凡、广汽埃安等国有企业,已经开始推进充电站的建设。虽然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合作,但也反映了国有企业的责任,促进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虽然我国对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有建设补贴,但大部分补贴政策都是一次性的。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更多地理区域的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差异化补贴。

小充电桩反应问题,不仅是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了汽车企业对行业的看法,虽然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但当企业数量增长影响行业时,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努力。

回顾新疆的这场闹剧,充电桩有什么问题?无非是各汽车企业的诚意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71010723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