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每个人都在喊新能源汽车YES,但当消费者真正为新能源汽车付费时,仍然是一个需要改善的汽车环境。
尤其是今年五一期间,很多电动车车主在出行过程中都尝过了。“充不到电”的痛苦。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有限,而一些已经充满电的车主仍然占用停车位在原地休息。即使在一些停车位紧张的服务区,一些燃油车也会占用充电车位,这使得其他车辆只能排队等候。以雅安雅西高速石棉服务区等待时间最长为例,他们的平均充电排队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7小时。
为了减少充电频率,一些电动汽车车主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尽可能选择充电压力小的线路,有时甚至空调也不敢打开更多,这样的自动驾驶体验真的很困难。
在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要依靠车主自觉有序地遵守“充满即走”显然,规则不起作用。毕竟,低质量的车主总是存在的。所以汽车公司想出了另一种方法,那就是收费“超时充电占用费”。
前段时间,威来汽车在自己的加电APP推送新版本时,发布了部分充电桩(威来超充桩、500kW超快充桩)收取超时占用费的消息,并于7月初开始试运行,涉及成都、哈尔滨、大庆、银川、广东佛山等城市。
一般的计算方法将从车主充电后开始。只要系统检测到车辆电量已满,但车主未及时拔枪,超过免费期限,车主将被罚款。当然,具体金额和缓冲时间尚未公布。
事实上,早在威来之前,特斯拉、小鹏、极氪等汽车公司就开始采取类似的做法来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例如,极氪汽车规定,如果不充电,占用停车位超过30分钟,将收取1元/分钟的占用费,封顶50元/次,小鹏的规则也与之相似。
在这方面,特斯拉的规定最灵活,罚款最狠。如果充电区限制充电桩数量超过50%,则不收取任何加班费。你想停多久就停多久。但如果空闲桩数量不足50%,将按3.2元/分钟收取加班站桩费。如果充电高峰期没有闲置位置,车主加班占用的费用将翻倍至6.4元/分钟。综合计算,超时一小时将收取192-384元的费用。
但是关于收费“超时费”目前业内还有一些争论能否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例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充电桩超时占用的根本原因是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桩和停车位的数量远远不够。”
一些车主也对此表示不满。在他们看来,收取加班充电费是不合理的。据他们说,如果他们买了一个品牌的车,他们应该享受它“充电、停车”对于一系列配套服务,如充电桩不足,这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而是汽车公司和相关部门应该解决的问题。
当然,更多的人仍然支持汽车公司收取加班费的态度,至少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充电设施的效率,缓解充电困难的问题,也是促进汽车环境变得更加文明的有效手段。
至于汽车公司,积极推动这件事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毕竟,从售后的角度来看,这有利于提高电桩的利用率,提高客户的充电体验,良好的声誉当然,它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甚至,当一个品牌的电动汽车车主在高加班压力下选择不占用充电桩时,旁观者可能会看到“某某品牌车主素质很高”这件事,也算是变相给车企做了波正面广告。
原创文章,作者:极智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42110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