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一直很强硬

不同的战略考虑背后是矛盾。

假如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第一个火点在哪里?我想可能是在欧洲。

根据一项基于卫星数据的研究,自2018年以来,欧洲一直受到严重干旱的影响,2022年的历史性干旱耗尽了欧洲的地表和地下水库,使其难以从这里开始“赤字”恢复过来。

欧洲西南部的干燥尤为明显。今年春天是西班牙历史上最热的春天,也是第二个干燥的春天。法国三分之二的地下水位低于正常水位,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

欧洲环境署本月14日发布了一份新闻公报,称热浪、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灾害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频繁发生或成为欧洲夏季“新常态”。该机构呼吁采取适应措施,防止极端天气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就在去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落实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坦言,地球正迅速接近气候变化的临界点,“我们踏上了通往气候和地狱的高速公路。我们的脚踩在油门上。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人类必须合作,否则就会灭亡”。

但就在最近,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两个欧盟大国不仅没有合作,还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关税“再度”闹掰。

法兰西一意孤行

众所周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在积极游说欧盟国家提高进口新能源汽车的关税,但当他来到德国时,他遭到了反对。大众、奔驰和宝马首先与马克龙发生了反对。

但这一次,法国人并不打算给盟友太多面子,法国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公开表示,希望欧盟能尽快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行倾销调查,以保护当地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

事实上,法国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根据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在西欧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占电动汽车市场的9%。

事实上,欧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分歧”早在今年3月就出现了。

当时,欧洲议会正在就2035年欧洲新燃油汽车和小型卡车零排放协议进行投票。德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公开反对。虽然欧盟的环保协议在各方游说下已经通过,但欧盟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存在很大差异,这一次,欧盟两大经济体将公开矛盾。

可以说,矛盾背后有不同的战略考虑。

法国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一直很强硬。法国人反对美国《通胀减少法》的影响,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欧洲。

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早在年初就公开表示反对声最大,“欧洲和中国汽车的价格差异很大。除非现状发生变化,否则欧洲中档客户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车型。许多欧洲人的购买力正在显著下降。”

并呼吁欧盟尽快制定类似美国的通货膨胀减少法,以补贴当地汽车公司。

此外,马克龙还多次强调保护当地汽车公司。第六届会议于5月15日在巴黎郊区凡尔赛宫举行“选择法国”马克龙在国际商务峰会上表示,“法国将成为欧洲第一个改革汽车奖金分配标准的国家。我们不想利用法国纳税人的资金加快非欧洲国家的工业化。”

虽然没有点名中国,但是指向性很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多次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麻烦的原因更多的是法国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目前,标致和雪铁龙是唯一一个仍在中国市场的法国汽车品牌,其汽车集团Stellantis一直在推动轻资产运营中国市场。

除了Stellantis,法国的另一个汽车品牌雷诺也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2020年退出与东风的合作,宣布雷诺燃油汽车在中国市场以失败告终。虽然雷诺官方声称将继续在中国市场经营新能源和商用车业务,但几乎没有雷声。

相比之下,它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成功“便宜”那些汽车公司的态度完全不同。

相反的投资路径

随着法国对中国新能源的不断困难,其他欧盟国家也在加强与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汽车工业。

就在最近,在中德高层的见证下,德国汽车工业再次扩大了对中国的投资,签署了促进中德汽车工业合作的合作意向书,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和应用,促进汽车工业电气化的智能转型,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

此前,中德汽车产业合作也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两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帮助了德国汽车工业新能源的发展。目前,许多销往欧洲的大众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制造后出口到欧洲市场。

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的Mattt Schmidt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约40%的运往欧洲的电动汽车是西方品牌(中国制造),包括大众、宝马和特斯拉。

此外,如果欧洲想生产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它还需要与中国的锂电池企业合作。目前,电力电池市场已被中国、日本和韩国牢牢占据,中国占50%以上。在美国《通胀减少法》的影响下,日本和韩国企业更倾向于在北美投资,中国企业已成为在欧洲投资电池行业的主力军。

法国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一直很强硬

2023年6月8日,亿威锂能董事会审议并批准了一个大型乘用车圆柱电池项目,计划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资100亿元,为宝马集团提供电池;蜂巢能源计划在德国投资20亿欧元建设电池厂,以满足当地汽车企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2020年,远景电力将与英国、西班牙和其他国家进行讨论,合作建立电池企业和低碳产业园。

此外,欧洲汽车公司还增加了对中国市场新能源的投资。

5月28日,大众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表示,大众安徽将继续在安徽合肥投资231亿元,提升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2022年,奥迪在中国投资26亿欧元建设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总面积246万平方米,年产能15万辆,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

法国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一直很强硬

除了德国,匈牙利和其他欧盟国家仍然希望与中国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尽管法国在许多场合表示不会与中国脱钩,但私人行动从未停止过。

事实上,就像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一样(CAR)费迪南德主任·杜登霍费尔说:从长远来看,保护主义总是失败的。30年前,美国的保护主义是如何对付日本人的?现在丰田主导着美国市场,保护主义从未成功过。

法国和德国对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采取了相反的方式。虽然欧盟已经明确了禁止燃烧的时间节点,但我们将继续关注完全不同的对中国的策略是否会影响欧洲未来能否如期禁止燃烧。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3016977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