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公共充电桩有价格溢价,可以保持高利润率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加快。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5月,中国共有635.6万个充电基础设施,其中公共充电桩208.4万个,私人充电桩427.2万个,换电站2175个。但车桩比不理想(2022年底,车桩比为2.5∶1)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密度低、覆盖面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

如何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电动汽车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充电桩覆盖率的先驱。甚至挪威也部署了北极圈的充电设施,在这方面有值得观察和学习的经验。

▍公共充电桩盈利能力更强

从2008年到2011年,挪威花了四年时间销售第一批1万辆电动汽车,但到2022年,销售相同数量的电动汽车只花了大约四周的时间。随着电动汽车的总成本与内燃机汽车的总成本相同,电动汽车的销量急剧上升,销量的增加导致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这给提前布局充电基础设施的企业带来了先发优势。

挪威公共充电桩有价格溢价,可以保持高利润率。麦肯锡发现,在挪威,移动充电桩(on-the-go charging,部署在高速公路和加油站附近)的使用成本是家用充电桩的三到四倍。据麦肯锡全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模型估计,到2030年,挪威移动充电和目的地充电(destination charging,例如商场,电影院、餐厅等公共充电桩将占电动汽车充电利润池的四分之三左右,但仅占总电力需求的40%左右。相比之下,家用充电桩需要四分之一的总电力,但收入只占利润池的十分之一。

▍优化充电桩的位置和运行能力

充电桩广阔的市场容量吸引了许多企业,传统燃料零售商、汽车制造商、公共机构和独立能源公司积极进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充电桩行业的竞争趋于激烈。

多样化的充电桩供应商为用户提供各种充电选择。他们需要切换不同的充电应用程序,让用户感到不方便。广泛的系统故障(如有限的直接支付选项、糟糕的停车位设计、短的充电电缆、硬件故障等)让用户感到沮丧,这可能会加剧用户对充电桩可用性的焦虑。在挪威最新的年度电动汽车充电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快速充电桩经常出现故障。

麦肯锡分析表明,高度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少数充电桩,会导致用户排队,延长等待时间,进一步加剧用户对充电桩方便的焦虑,因此在充电桩高利用率区域(如高速公路),建立大量充电桩超大型充电站,将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桩的位置和使用时间。充电桩的利用率非常本地化。位于繁忙咖啡店或电影院附近的充电桩的利用率与两个街区外的充电桩明显不同。因此,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中心,选择拥挤的地方布局充电桩将增加竞争优势。此外,运营商拥有或长期承包这些核心区域也非常重要。

孤独的充电桩放置在服务站、健身房或酒店前,不能有效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建立大型多用途公共电动汽车中心,将电动汽车充电、电池交换、汽车共享等场景与其他商业或住宅相结合,提供多元化的充电解决方案,促进电动汽车的使用,提高驾驶员的满意度和信心,增加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潜力。

▍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服务设计

公共充电站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用户。他可能是出租车司机、长途旅行家庭或通勤人员。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充电需求。例如,长途旅行的家庭可能对充电站附近的娱乐设施最感兴趣。他们可以在附近吃饭休息,但不太注意充电速度。出租车司机非常关注充电速度和不同充电站之间的成本差异。

麦肯锡发现,挪威运营商尚未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其后果可能是服务能力不足,转化率低。目前,挪威的一些运营商正在安装超快充电桩,为更先进的车辆和更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做准备。

▍明确发展速度和规模

麦肯锡认为,明确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挪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的核心结论。建议投资充电设施建设的企业从综合战略入手,深入了解从价值池到目标细分市场和时间投资的所有内容,为每个目标细分市场建立明确的产品规划。每个产品都应该包括明确的用户价值主张、定价和集成的用户旅程。

同时,企业应在从充电器维护到联络中心设计的各个方面建立强大的运行能力,选择合适的充电点管理系统(CPMS)、由于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后端软件、操作模式(制造和购买)和硬件至关重要。每个充电站的位置、布局、电网可用性和充电桩组合都会严重影响资本支出。同样,完善的电力采购能力、交易和对冲策略与严格的现场能源管理相结合,对优化电力成本至关重要。最后,企业敏捷的组织方法是充分实现充电器基础设施全部运行能力和快速扩展的基础。

编辑丨杨朔

排版丨郑莉

Mckinsey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9219767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