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已迅速转化为产能过剩

6月9日至18日,第25届重庆国际汽车展正在举行中。其中,在6月8日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新能源行业的“老板”直言电池行业产能过剩。

在6月8日至11日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也有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

动力电池已迅速转化为产能过剩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2023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在产业格局重建中,汽车和零部件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动力电池将从过去的电力短缺、电力短缺和昂贵转变为今年的产能过剩,行业将回归理性状态。”

朱华荣进一步指出,“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预计将达到1000GWh。目前,该行业产能已达到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

一汽集团总经理邱在2023年世界电力电池会议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50多家企业发布了1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电力电池行业已成为科技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热点。”如果上述电池容量计划真正实现,就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维科锂电池注意到,产能过剩问题已经体现在产业链上。

据新华社6月6日报道,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晓阳表示,锂电池市场自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在下滑。随着电池需求的下降,公司的订单和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

新华社表示,最近,随着行业的调整,许多电池企业报告说,订单数量有所下降,一些电力电池企业开始削减库存和产能,产能利用率下降,生产线关闭,人员流动等。

3月28日,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前五的尚泰科技表示,自2023年以来,电动汽车增长放缓,电力电池市场受去库存影响,锂电池客户生产不活跃。”整个负极材料行业的供需已经逆转,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公司决定自2023年3月28日起停产,并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恢复生产经营。”

在动力电池领域,也有相关人员表示,自今年以来,由于订单减少,部分一线员工加班时间显著减少,“锂龙头企业招聘停滞,部分工作时间从886调整到955,部分甚至开始一周三休息……”

产能过剩的声音已经持续半载

今年3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OFweek 2023(第七届)锂电池&在电动汽车行业年会上,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张长军认为,目前电池产量远远超过需求,电池产能过剩;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23年电池将过剩,此外,它还将进入一个激烈的竞争周期;国泰汽车副总经理赵忠民认为,目前动力电池的整体投资规模基本较大,电池容量将过剩。

2022年11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东表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新能源汽车增速可能会下降,随着电力电池企业新产能的释放,电池供应将过剩。

亿威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2022年11月16日表示,到2024年,整个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然而,刘金成当时也强调,“预计明年整个产业链将出现产能过剩,唯一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是高质量、低成本的电池产品。”

一些机构早些时候做出了预测,但认为到2025年锂材料的产能规划已经过剩。“负极材料到2025年的总产能相当于当年预期需求的5倍,磷酸铁锂的4倍,电解质和6F、VC、PVDF、铜箔均为2倍以上,隔膜约1.5倍。

产能过剩问题比机构预测更早。

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低端产能过剩,高质量产能仍供应短缺,“产能过剩是资本周期的常见现象,下游产业发展逐渐进入质量和产品创新阶段,锂产业链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形成的先进产能将更加稀缺,真正的有效产能将远低于计划产能。”

在这方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执行董事张建红表示,电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境现在才刚刚开始,未来将从低端市场蔓延到高端市场,一些中小型电池制造商将面临更大的业务风险。”预计整个行业将呈现强劲和强劲的现象,主要电池企业将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二线以下的电力电池企业将加快清理。”

总结

也许手头有相当大规模的订单,也许把自己的新产能定位为高质量的产能。统计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电力和储能电池启动签约项目24个,年产能计划建设超过570GWh。

即使在2023年至今的第二季度,普利特、鹏辉能源、珠海冠宇等企业也宣布了超过100亿元的新投资。

未来,电池行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即使在电池出海或储能应用领域,竞争对手也无处不在。

行业预计,电池产能过剩对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市场整合。许多二三线电池制造商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产能利用率低而被合并和重组。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519942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