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云战的推出是比亚迪继刀片电池之后的CTB、易四方之后的又一技术突破。
它的诞生使比亚迪掌握了整车三向六自由度的集成控制技术,并补充了整车控制技术的拼图。
作者|方文三
图片来源|网络
让国内品牌感到不舒服的核心技术
目前,一些系统级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已经被外资企业垄断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品牌一直被困在脖子上。
更重要的是,这些关键技术是外资企业为所有汽车企业制定的标准化方案。汽车企业不仅无法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还能忍受系统功能有限、定制价格高、开发/交付速度慢等不足。
目前,虽然自动驾驶被许多人认为是汽车行业智能化的未来趋势,但由于技术、经验和成本,L3以上的高级自动驾驶难以实施。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国内各行业都出现了“卡颈”现象,这无疑对品牌的发展极为负面;
此外,车辆控制系统领域的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匹配验证等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
比亚迪发布了“云战”系统
今年1月,公司发布了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易四方”技术,可以从感知、控制和实施三个维度重构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易四方】是比亚迪今年年初发布的一项重磅技术,可实现四轮独立驱动,有效避免高速爆胎造成的二次伤害。
仅仅三个月后,比亚迪的[云战车]就无形中消除了二次伤害。在一段以抬头看U9为例的视频演示中,爆胎的U9仍然可以依靠三个车轮稳定行驶。
继刀片电池,CTB、易四方后,比亚迪又突破了一个技术高地。
换句话说,有了云车,车身只能控制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
其发布意味着比亚迪成为第一家完全独立掌握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的中国汽车公司。
云战系统是“全套组合拳”
云战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由云战智能探索架构、云战智能计算中心、云战智能控制技术和关键部件组成,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和智能优势,构建完整的感知、决策和实施系统架构。
与BBA等传统豪华车企的车身控制技术相比,云战车不仅实现了垂直、水平的智能控制,而且实现了垂直方向的优化。
云战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总称,它拥有多套智能车身控制解决方案:云战-C、云辇-A、云辇-P、云辇-X。
云车-C是一套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是入门级版本。
它类似于市场上常见的情况 CDC 可变阻尼减振器,可用电控阀调节减振器的阻尼。
目前国内市场采用 CDC 凯迪拉克等电控减振器车型也很常见 XT4、讴歌 CDX、理想L9、MG7等。
云战-A是多腔空气悬架的智能扩展,是高级版本。
它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云战智能计算中心计算相关参数,改变空气弹簧的充气量和减震器的阻尼。
其创新之处在于,当车辆横向有明显侧倾时,会主动调整座椅侧翼,带来侧向支撑,实现主动护翼功能。
云战车-P加复杂,属于高级版本。除了高度调节、刚度调节、阻尼调节等功能外,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该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实现四轮联动和露营调平。
架构包括三个层次:[感知-决策-执行]
在感知环节,云战将通过方向盘和油门制动踏板的状态感知驾驶员的意图,通过车身传感器感知车身的空间变化,通过雷达和摄像头感知地形。
在决策过程中,比亚迪自主研发了云战智算的软件架构,适合BYD OS底层逻辑,软硬件全解耦,可根据路面信息准确计算车身姿势,自动匹配最佳策略;
在终端执行过程中,云战将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分析感知到的数据,计算出最合理的四轮悬架控制逻辑,并通过专用控制器实施。
比亚迪金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①不断迭代技术,保持同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优势;
②以比亚迪汉为基础,实现了产品线,提高了市场对比亚迪品牌的接受度,并借助众多核心技术立足高端市场;
③在共同平台的基础上,扩大产品谱系,扩大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的产品差异。
中信建投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比亚迪的技术周期与产品周期产生共鸣,规模效应和结构优化。
基于新能源车辆的两大优势,一方面是整车架构的变化,车辆控制由机械控制向电信号控制转变,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集成了更多的感知元件,可以实现车辆的深度智能集成,使感知维度更加多样化。
因此,融合感知、决策、控制、交互等软硬件技术的云战诞生了。
“全栈自研”理论下的技术鱼塘理论
王传福曾提出[技术鱼塘理论]:[BYD有一个技术鱼塘,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当市场需要它时,我们会得到一个。芯片、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塘里的大鱼。
比亚迪之所以能推出源源不断的黑色技术,是因为它的垂直整合理念[一把抓]。
2022 比亚迪年研发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90.31%,用于包括云战在内的众多研发项目。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申请了3.9万项专利和2.7万项授权专利,研发人员近7万人。
此外,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欧洲、日本、巴西、印度、智利等地。今年2月,比亚迪正在探索在欧洲建立自己的工厂。
例如,应用于比亚迪秦Plus的刀片电池技术、CTB电池车身在比亚迪海豚上的集成技术、易于仰望车型的四方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的智能[云]技术。
随着垂直集成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保证BYD的生产不受影响,还可以通过高度集成业务,形成成本、效率和技术优势,分担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比亚迪强调比竞争对手更快地适应变化,并拥有核心技术和准确的战略判断。
结尾:
比亚迪和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目前的智能主要方向不同。比亚迪加强了智能技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体验,而不是押注于无人驾驶汽车。
堆配置堆娱乐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独立品牌需要在技术上取得更多的突破,才能成为全球产业的支柱。
原创文章,作者:Ai芯天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1179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