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燕波
编/小猪猪
事实上,事情发展到现阶段,整体背景已经相对清晰,每个人都在等待相关部门“一锤定音”。在锤子落下之前,行业和消费者之间似乎有很多争论。
先说作者的观点。长城举报比亚迪有利于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国内外各行各业也有类似案例。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比亚迪自然应该积极应对这样的监管。如果比亚迪一点问题都没有,那就是免费宣传;如果比亚迪确实有违规行为,那就挨打纠正,罚款,召回召回。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等到监管部门的正式回应。但从目前的舆论趋势来看,比亚迪“开放专利”让长城瞬间变成“弱势方”,但是中国真的需要这种倒置的技术创新,免费分享吗?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利润率低的行业,尤其是中低端交通车型。卖一辆车可能只有几千元的利润。因此,高压油箱与常压油箱的1000元差异并不小。就长城和比亚迪的规模而言,这种差异很容易达到数亿。这种成本差异足以让汽车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克服困难。
从比亚迪发布的专利可以看出,该技术不是一项黑色技术,而是通过软件让发动机在一定时间内自动启动,燃烧多余的油和气体。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油箱和碳罐与其他制造商没有本质区别。此外,发动机和车轮的解耦也非常牵强,毕竟,其他串并联混合动力也可以做到。
此外,该专利是公开的,其他制造商也可以看到该技术的障碍并不高。上面还提到了两者之间的成本差异,因此其他制造商也可以使常压油箱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测试。如果比亚迪在这项技术中发挥了完美的作用,那么其他制造商就无法站起来。
比亚迪还在回应,最后加了“免费公开使用”我们认为这是比亚迪的自证手段之一,而不是另一个引领水军的手段“力作”。
无论比亚迪的常压油箱是否能完成排放测试,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常压油箱较低的上限注定会被高压油箱所取代。其他汽车公司现在使用高压油箱。虽然成本较高,但如何在高压油箱的基准上减少排放可以提前布局,后期自然会有回报。
如果汽车公司真的使用了比亚迪的免费专利,回去在常压油箱上浪费时间,外国汽车公司是否会首先了解高压油箱,我们的领先优势将不再存在?显然,这是有风险的。
据比亚迪介绍,目前常压油箱与高压油箱共用。有没有可能比亚迪知道,使用常压油箱可能会导致后续销量更高后出现问题,并正在进行从常压油箱更换到高压油箱的操作?否则,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必要使用高压油箱。如果你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你还是找到了更便宜的高压油箱?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法律是最终的底线。不违法并不意味着他们所做的是道德和人性良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容易满足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质量要求。通过机会主义来满足法律法规是很自然的“厉害”。但并不是说底线一定要放得这么低。
此外,由于高压油箱的存在和应用广泛,这意味着它必须非凡。除了这个有争议的排放问题外,发动机的特性在用户体验中不需要频繁启动,这意味着用户体验会更好。正如上述,在更严格的排放法规的影响下,高压油箱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泛,存在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所以当国内汽车即将进入高压油箱时代,由于比亚迪的操作,让其他车型也开始回头使用常压油箱,回到常压油箱时代,这不是典型的坏钱驱逐好钱,显然不利于独立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科技进步也逆转。
写在最后:
当然,即使比亚迪获得了专利,他也从来没有犯规,而是裁判。这件事的结尾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的权威回复或测试,各行各业都在等待这一声明。从这一发展的角度来看,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签和成果,监管机构的决策陷入了两难境地。
至少在我看来,中国不需要这种倒置的技术创新,免费共享是一个错误的孩子。中国需要的是一个汽车品牌,它可以真正依靠技术创新来超越,并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监管机构有必要为中国汽车公司创造一个鼓励积极技术创新和适者生存的行业环境。
养正则吉也。
原创文章,作者:智电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31208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