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会飞」,但是如果风停了,猪会怎么样呢?他没说。
然而,小米正在用自己的实践写下后半句。昨天,小米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业绩公告。在本报告中,除了减少成本挤出的利润增长和毛利率增加外,几乎所有指标都出现了高下降。根据业绩报告,小米集团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594.77亿元,同比下降18.9%,即与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73.52亿元相比,收入下降了138多亿元。如果延长时间线,2021年第一季度收入为768.82亿元,而2021年第四季度,这一数据在2021年第二季度达到878亿元。
从单季接近900亿到现在跌破600亿,小米怎么了?
说到小米,我们都知道它是一家以智能手机为支点,利用互联网思维的生态巨头企业,也就是说,手机业务是小米的基本磁盘。当然,这也体现在小米的收入结构上。根据财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IoT 小米整体收入与互联网服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8.8%、28.3% 和 11.8%但根据财务数据,不难发现小米的手机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数据显示,小米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50亿元,同比下降23.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0.304亿台,同比下降21.1%。
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0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业务收入的大规模缩水似乎持续了很长时间。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季度收入分别为515亿元、591亿元、425亿元、505亿元、458亿元、423亿元和367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亿元进一步下降到350亿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两年里,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单季收入下降了240多亿元。
就销量而言,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040万部,较去年同期3850万部同比下降21.1%,即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00多万部。当然,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两年里,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都卖不出去,这不是小米家族的问题。但结合数据也可以看出,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失去了市场。
根据Canalys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3%,而小米则同比下降21.1%。
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业务方面,近年来,小米以高端为战略重点,所谓高端战略,收效不明显。
根据财务报告数据,小米智能手机第一季度平均出货价格为1151元,即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仍以千元机为主,或千元机的背景色。
更悲观的是,去年同期,小米手机平均出货价格为1189元,即今年,平均出货价格下降了3.2%。基本盘动摇,生态震动正如前面提到的,小米生态的基本磁盘是智能手机业务,智能手机业务的持续繁荣也是小米整个生态繁荣的基础。而基本盘的失败,必然会影响生态业务的发展。根据财务报告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的IOT业务和服务业务收入也有所下降。
财务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的214亿元相比,小米第一季度物联网和生活消费品收入为168亿元,同比下降13.6%,减少46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除了手机业务,IOT业务也是目前小米收入的重要贡献者,自然是小米战略的重点之一,而电视和电脑是IOT业务的重点。业务在这方面的下滑,除了手机业务下滑的影响外,宏观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大,比如对家用电器需求的下降也非常明显。
而PC市场整体低迷,IDC数据显示,上个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690万台,同比下降近30%;
电视市场也是如此,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 4625 万台,同比减少 5.2%,为 2009 年以来同期最低值。根据小米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主要是 IoT 产品收入47亿元,同比下降24.2%,主要是因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的出货量和均价都有所下降。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根据目前的市场反馈,小米,包括手机和物联网相关产品,仍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声誉下降问题,这是小米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挑战。此外,包括广告业务、游戏和金融在内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70亿元,同比下降1.2%。当然,小米面临的挑战是真实的,无论是自身因素还是行业因素。
也有好消息,但更像是挤出了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各项业务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财务报告中也有很多好消息。比如利润增长,未来R&D投资持续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净利润调整32.3亿元,同比增长13.1%。总毛利率也达到19.5%。
不可否认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利润将是首要任务,所以从环境利润和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需求来看,小米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这也取决于利润增长是如何实现的。根据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只要销售费用减少、人员减少、薪酬减少,小米三费总额下降6.4%至93.5亿元。
例如,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1.9%,从去年同期的53亿元下降到今年的41亿元。管理费用也下降了8.8%,主要是指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这与之前关于裁员和年终奖的一系列争议相匹配。事实上,降本增效是大多数企业的真实需求,但如果降本牺牲收入和市场份额,所谓降本增效只会降本。比如小米本季度营销下滑,尤其是手机业务下滑,甚至失去市场,直接关系到降低销售成本吗?
但无论如何,小米本季度的毛利率有所提高。三费的有效控制不仅为小米创造了利润增长,也为R&D费用的增加提供了新的机遇。财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R&D费用同比增长17.7%,达到41.1亿元。
但财务报告显示,小米第一季度R&D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相关R&D费用的增加。具体数据显示,公司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达到11亿元。也就是说,R&D成本的增长更多的是用来造车的,但对基本盘手机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好处。相反,它减少了对基本盘业务的销售投入。那么这对小米手机意味着什么呢?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号
编辑|谭松
END
原创文章,作者:柴狗夫斯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6228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