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回应长城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作为基础
5月25日,国内两大汽车公司长城汽车报道比亚迪一事冲上热搜,随后报道事件不断发酵。
首先,根据长城汽车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声明,比亚迪秦已经发布 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随后,比亚迪做出回应,称长城检测报告无效,并表示“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调查、取证、检测”。
BYD回应后,包括BYD品牌和公关总经理李云飞、BYD品牌和公关副总经理杜国忠、腾汽车总经理和首席创始人赵长江在社交平台上发言,值得注意的是,几位BYD高管的声音是一段:
“吹掉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光明。
阻止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总经理 李云飞)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部副总经理 杜国忠)
(腾势汽车总经理兼首席共创官 赵长江)
两大巨头争论的核心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回到长城汽车的声明时,整个事件是长城汽车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报告材料,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因为事件发生的那天,正好是比亚迪宋Pro DM-在i冠军版车型上市新闻发布会的日子里,此时此刻如此碰巧曝光,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比亚迪也迅速做出了回应,认为长城送检车辆是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送检状态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送检,要求3000公里后进行测试,而长城送检车辆的里程仅为450-670公里。
鉴于此,BYD认为其测试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作为基础!并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并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回到争议的焦点,长城汽车表示,比亚迪的两款车型采用了常压油箱,涉嫌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合格。那么什么是常压油箱呢?为什么常压油箱会导致蒸发污染物排放不合格?什么样的油箱符合标准?
根据作者的数据,由于汽油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液体,在28℃的开放条件下挥发55只需20分钟%,如果油箱与大气开放连接,油箱中的汽油会在一天以上挥发。如果油箱完全密封,汽油挥发后,油箱内的压力会急剧增加,导致膨胀和破裂。因此,碳罐系统将添加到传统燃油车油箱的供油管道中。碳罐通过管道连接到油箱顶部,挥发性汽油蒸汽通过管道挤压到碳罐中。碳罐内部有大量的活性炭,可以吸收燃料蒸汽。过滤后,其他气体通过呼吸口排放到大气中,实现油箱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常压油箱。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区别在于,由于电池和电机的存在,发动机的启动时间大大降低。随着工作特点的变化,碳罐系统一般改为只控制加油排放的碳罐系统(法律法规称为NIRCO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活性炭罐只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其他工作条件产生的油气需要储存在油箱或排放到发动机中。该系统涉及高压油箱和油箱隔离阀Fuel两个重要部件 Tank Isolation Valve(FTIV阀)。因此,高压油箱的压力达到35kpa,强度提高了很多,可以用轻钢油箱代替塑料,也可以用高强度塑料代替塑料。增加了加油盖、加油管道、蒸发管道等周边配套管道的耐压要求。
综合比较,与常压油箱相比,高压油箱除了材料和管道的耐压值更高外,还有更多由ECU管理的FTIV阀门,智能化程度更高。由于成本等因素,目前的高压油箱已成为许多汽车公司应对混合动力汽车燃料蒸汽的解决方案。
显然,比亚迪在混合动力车型上使用了常压油箱,这已成为长城汽车质疑排放不达标的重要原因。然而,在此之前,BYD已经宣布了“液体冷却”解决方案。油箱压力达到阈值后,供液装置将冷却介质流入储物袋,冷却燃油蒸汽,液化后落回油箱,避免燃油蒸汽压力升高。在这种装置的帮助下,即使使用常压油箱也不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行业内没有公开的拆卸信息,无法证明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是因为使用了上述专利解决方案。因此,业内一些工程师认为,长城汽车敢于公开举报比亚迪,“应该有一定的证据。”
小结
看完整个事件,有人说这是“商战”,也有人说这是国内汽车公司的“内卷”。总之,有人说长城汽车没有格局,但也有人支持长城汽车严格监管行业产品标准。虽然舆论对双方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如果证据足够,那么这不是没有模式的问题,但长城汽车采取合理合规的监督提醒,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行业质量控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检测部门对此事发声,没有人知道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件事的真伪。但你知道,比亚迪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声音如此之高,长城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报告材料,难道不清楚其优缺点吗?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终于赶上了欧美。为了走得更高更远,我们需要更加谨慎,脚踏实地地地做好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电子工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6228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