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根据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1月至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为237.6GWh,同比增长52.3%。由于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增加,比亚迪以三位数同比增长的记录排名第二。
从1月到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最高 就10家企业而言,中国企业仍占据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六个席位,总市场份额高达62.7%,较1月至4月略有上升。
具体来说,1-5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同比增长59.6%至86.2GWh,市占率36.3%;比亚迪同比增长107.8%,装载量上升到38.1GWh,市场份额为16.1%,居全球亚军;中创新航装车量为10.2GWh,三星SDI再次超过韩国企业,同比增长55.6%,排名第六,市占率4.3%;国轩高科技、亿纬锂能、新旺达位置不变,分别排名第八至十位,装车量分别为5.3GWh、5.1GWh、3.8GWh,其中,亿纬锂能和比亚迪一样,同比增长150.7%,成为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最高的
同比增长最快的企业10家。
根据SNE的分析,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9.6%,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市场份额超过30%的电池供应商,并继续保持全球市场第一的地位。宁德时代的电池装载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许多主要乘用电动汽车车型上。通过建立电池供应、汽车制造等垂直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BYD凭借其价格竞争力赢得了中国国内市场的青睐。
除中国企业外,1-5月,韩国三家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上名列前茅 10中的份额为23.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但三家企业的电池使用量都有所增加。其中,LG新能源同比增长56%,装载量为33GWh,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3.9%;SK On同比增长9%,装载量12.4GWh,排名第五,市场份额5.2%;三星SDI同比增长28.8%,装载量为9.9GWh,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4.2%。
SNE表示,韩国三强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各自公司配备电池的强劲销售。
此外,松下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的公司
10日本公司,1-5月电池使用量为19.1G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7.1%,市场份额8%,排名第四。以松下为例。作为特斯拉的主要电池供应商之一,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使用的电池占大多数。最近,Model在美国停产了一段时间
3长续航车型又开始销售了。据了解,LG新能源电池将在特斯拉汽车上装载,松下市场份额的变化备受关注。
SNE指出,预计2023年,中国企业将进入欧洲等海外市场,为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国内市场增速逐步下滑做好准备。欧洲是继中国之后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很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战场。此外,与美国相比,其政治问题相对较少,作为寻求电池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点,备受关注。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认真进入欧洲市场,磷酸铁锂电池在欧洲的比例有望增加。
在海外工厂建设方面,根据6月底电池网络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工厂数量已达到28家(包括电池、模块PACK工厂),其中20家公布了规划能力,总计超过506.5GWh。随着电池企业海外工厂的实施,也将吸引材料和设备制造商跟随工厂的建设。从出海目的地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
6月14日,欧洲全体议会以587票赞成,9票反对,20票弃权,通过了欧盟新电池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规的要点:提供电池碳足迹声明和标签,设定最低回收率和材料回收目标,提供电池二维码和数字护照。
通过新的电池法规,出口欧洲的中国电池公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中关村新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主席余庆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新电池法的重点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其实施有助于加强电池质量和原材料供应管理,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零碳转型。”
余庆教说:“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不仅将对中国的电力电池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将对全球电力电池产业链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短期内,销售给欧盟的产品必须满足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更严格的要求,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成本上升;从长远来看,它也将催生新一轮的行业深度‘重组’。”
原创文章,作者:电池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090810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