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领先于我们,甚至超出了预期”
“我们被中国人颠覆了。”青山真治本田首席运营官(Shinji Aoyama)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许多外国高管对中国汽车品牌展出的各种电动汽车感到惊讶。
日本媒体称,本田主席三部敏洪在最近的年度简报会上表示(Toshihiro Mibe)承认本田在全球电动汽车竞争中落后。“他们领先于我们,甚至超出了预期,”三部敏鸿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旅游限制和隔离措施,世界与中国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长足进步。
CTO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执行员中益树也对上海车展之行深有感触。他说,在过去的几天里,他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并对中国新技术的发展感到非常震惊。
“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化和电气化发展非常迅速。丰田未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工作方式并不意味着中国和日本正在讨论,因为中国有当地的需求和声音。只有立即在中国做出决定,才能开发出令中国消费者满意的商品。”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中岛裕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金融时报》网站在关于上海车展的报道中表示,本月回到上海车展的大量外国高管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此期间的快速进展感到震惊。车展上出现了大量新的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老汽车公司面临的挑战。
在疫情阻碍中外交流的三年时间里,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巨大变化使所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成为可能“惊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到了“沾沾自喜”的时候。在外资车企“幡然醒悟”并“奋起直追”目前,值得深思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盈利,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三年巨变”
短短三年,中国汽车市场就上演了“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的戏码。
国际能源署(IEA)根据4月26日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去年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其中中中国销量占60%。
常年生活在汽车市场“追赶”中国汽车品牌的地位终于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推动了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8.4%;随后,德日乘用车分别占中国所有乘用车市场的23.9%和23.1%。2022年,中国品牌零售累计份额上升至47%,但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崔东树表示,由于其在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市场的显著增长,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上升。中国银河证券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合资品牌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2022年芯片短缺加剧,主流合资品牌库存水平下降,零售端难以努力。另一方面,在电气智能浪潮中,创新属性强的新能源产品替代速度加快,产品竞争力不足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2022年,当中国的电池产能接近900吉瓦时时,占全球总产能的77%,拥有全球十大电池制造商中的6家。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商已经提供了世界上几乎一半的汽车零部件。
“近年来,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经过许多城市,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也注意到了中国市场对丰田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丰田汽车公司执行员、中国总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大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总部派出了历史上最大的高管阵容。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充分了解疫情三年来中国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家跨国汽车公司的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汽车公司在电气化转型中非常缓慢,导致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表现相对被动。“上海车展极大地感动了总部高管。”上述人士表示。
上海车展是汽车行业日益密集的中外交流的开始。据本田中国报道,车展结束后,大量来自总部的R&D、市场和智能管理层将与比亚迪、吉利、威来等中国企业进行交流,试图加快马力,重现本田过去的荣耀。
大胆下放权力,努力追赶
如果说传统汽车制造商之前对新能源的浪潮大多是“观望”态度,上海车展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高管开始发自内心地希望做出一些改变。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奥迪汽车管理董事长杜斯曼等跨国汽车公司高管纷纷来到中国。
图片来源:康林松(Ola Källenius)朋友圈截图
其中,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长康林松(Ola Källenius)他提前8天来到中国,甚至提前注册了中国微信。登陆北京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打卡照片。站在十字路口的合资汽车公司正密切拥抱电气化。在上海国际车展上,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开始出现在传统汽车制造巨头的展位上,占据了展位的C位。沃尔沃首席商务官兼副首席执行官安伯扬来到中国参加车展,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在这里学到的第三个中文词是‘卷’。”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竞争最激烈、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就市场规模而言,我国豪华新能源细分市场尚未建成。我们还观察到,超过40万元的高端豪华细分市场正在逐步发展。”
“在中国这样一个电气化发展迅速的国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满意、喜爱的电动汽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TMEC总经理、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上山茂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感慨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与现在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电气化产品,是当务之急。”
图片来源:丰田中国
“丰田的电气化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包括HEV(智能电混双引擎)、PHEV(智能插电式双引擎)、BEV(纯电动汽车)和FCEV(智能氢电),这个目标和概念不会改变。”丰田汽车公司执行员、中国总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表示,“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对BEV的偏好强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丰田未来将比其他地区发展纯电动汽车。”
4月18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智能网络电动汽车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新公司将在合肥定居(项目名称为“100%TechCo”),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涵盖车辆研发、零部件研发和采购功能。
据了解,100%的Techco不涉及燃油汽车的发展,将完全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众期待将燃油汽车时代积累的竞争优势延续到电动汽车时代。大众中国新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认为,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产品上市的速度。“现在需要补上这个拼图,优化决策流程。我们在中国设立了非常重要的中国董事会。现在,中国董事会获得了更高的权力。”贝瑞德说。
真正的“角逐”刚刚开始
尽管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足够繁荣,但普遍盈利能力较差。总的来说,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少数玩家能够享受到新能源的高增长红利,并实现盈利。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关明宇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热闹景象是建立在严重透支汽车企业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的,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和利润约占全球汽车行业的30%,但当地汽车企业的总利润不到全球汽车行业总利润的5%,形成对比。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尽管包括大众、丰田、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在内的2022年销量有所下降,但利润却有所增长。另一方面,虽然国内汽车公司的市场增长势头较好,但盈利能力仍相对较差。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企业,除比亚迪外,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亏损较大。威来汽车2022年亏损144.4亿元,小鹏汽车2022年净亏损91.4亿元,理想汽车亏损20.1亿元,三家企业亏损扩大。
与此同时,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但市场重组的速度也在加快。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甚至在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就死亡了。
宝马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夏辉表示,他们都睁大了眼睛,中国汽车公司发展迅速,他们从未听说过许多品牌。
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华晨宝马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Dr. Franz Decker)还有疑问:“这将是新能源的虚假繁荣吗?因为两年前我看到的许多领导者现在都消失了,两年后,这些活跃的品牌会消失吗?”
而且大浪淘沙的步伐还在加快。
近日,天眼查消息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案号为(2023) 鲁0725破申1号,案件类型为“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民法院。
恒大也没有给徐家印带来希望。4月24日,恒大在公告中透露,由于资金不足,天津工厂暂停了恒驰5的生产。与此同时,恒大宣布,中国恒大计划以2元收购恒大相关项目,并承担约248亿元的债务,以帮助恒大摆脱困境。
而且包括宝能、威马、爱驰等多家车企,如今也面临着停产、销售网点退网等问题,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电气化和智能化正成为一条新的发展轨道,中国汽车品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抓住了机遇。然而,在汽车制造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传统汽车企业仍具有强大的财务实力和制造积累,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实力。当所有玩家ALL时 IN 电气化之后,谁能稳定而遥远,还远不是给出最终答案的时候。
这篇文章是中新汽车的原创作品。欢迎您分享。如果媒体需要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和来源。任何媒体和“我们媒体”拒绝将本文的任何内容作为视频和音频脚本制作。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自互联网。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16208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