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市场洗牌,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数量从2000多家减少到100家左右,雅迪、爱玛等大品牌迎来了好消息。自2018年以来,排名前五的品牌的市场份额从44%上升到近80%,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雅迪达到30%以上。
数据显示,2022年,雅迪销量继续领先行业,达到1401万辆;爱玛、新日、小牛、9号的总销量约为900万辆,300万辆,83.16万辆,82.62万辆。截至2022年底,雅迪线下销售门店超过4万家,爱玛超过3万家。
随着电动两轮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无数品牌开始挑战高端。中国自行车协会认为,2023年电动两轮车的生产和销售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特别是轻型和智能的中高端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特别是交通堵塞的城市居民对两轮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2022年两轮绿色出行指数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镇两轮出行约占总出行量的30%,轨道站周边两轮出行占总出行量的20%以上。
然而,高端之路并不容易走。雅迪和专注于高端小牛8年都没有给电动汽车打上高端烙印。
高端化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越界代替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高频、易耗的消费品,追求高端化的成本并不低。
但许多主要品牌仍在继续,毕竟,高科技概念带来的溢价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毛利润。目前,电动汽车的智能主要体现在智能汽车锁、智能中央控制、安全管理、NFC感应解锁、自动提高舒适度或道路判断等方面,但由于技术障碍不太高,各品牌之间的功能严重同化,消费者难以支付高溢价。
此外,大多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围绕电动汽车的基本功能,如电池寿命、电池寿命、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等。陆大师的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价格集中在3000-5000元,电池和电池寿命是车主购买汽车的首要考虑因素。
与品牌对智能的关注相比,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的电池寿命和耐久性差异不是很突出,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是为高科技带来的溢价买单。界面新闻咨询了许多品牌的在线旗舰店,发现高端产品的耐久性与中低端产品没有明显差异,客户服务的答案是“正常使用,电池可以使用3-5年”。
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高端化和智能化最多只是附加功能,没有购买价值。因为很多消费者认为电动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所以首先要考虑价格和使用寿命。今年雅迪高端产品降价也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为高端产品买单的前提是价格符合大众预期。
本质上,在保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消费者并不是不能为高端产品买单,而是不能为高溢价买单。换句话说,如果品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高端产品无异于锦上添花。如果品牌只是借助高端和智能,将产品的重点从电池和电池寿命转移到智能研究,就相当于超越,消费者不会买账。
当然,许多顶级品牌在高端道路上并不顺利。你追我,既没有打开产品之间的差距,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智能产品仍依赖OEM。从雅迪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供应商在整体配件方面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各企业的研发成本也日益增加,导致各品牌增加收入而不增加利润,这与企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可以说,对智能的简单追求显然不能打开高端差距,现在电机、电池、能源回收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突破。依靠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技术红利,锂电池的应用已成为关键,许多品牌蜂拥而至。这也导致了产品之间的严重同质化。虽然电动汽车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它并没有成为某个品牌的亮点。
可以看出,用户对高端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局限于软件更新,而是加强了硬件。因此,品牌研究的重点仍然应该是电池寿命和耐久性,以真正实现高端。
毛利还是销量?
特斯拉可以选择为销售牺牲毛利润,但电动汽车的顶级品牌似乎没有这种信心。
电动汽车在每个价格范围内都有一个“国王”。例如,雅迪的优势地段是4000-5000元,小牛5000-6000元,9号是更高的价格范围。据报道,在2021年天猫统计的7000元以上电瓶车销量排名中,小牛和9号电瓶车新品牌占据前十名。
小牛和9号走高端路线的毛利高于雅迪、爱玛等品牌。即使小牛的收入在2022年下降,也不会影响其毛利。数据显示,2022年雅迪毛利率为18.1%,同比增长2.9%;爱玛毛利率16.22%,同比增长4.6个百分点;新的股票日毛利率为15.34%,同比增长1.97个百分点;小牛电动毛利率为21.1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小牛和9号的R&D投资远不如雅迪高,尤其是小牛,2022年的R&D投资仅为 1.76 同期9号公司研发投资1亿元 5.83 2022年雅迪研发费用高达11.06亿元,同比增长 爱玛同期研发投资31.1%超过4亿元。
高端产品带来的毛利润远高于普通产品,这也是雅迪一直影响高端产品的主要原因。即使雅迪的销量远高于小牛和9号,毛利润仍然无法与后两者竞争,这也加快了雅迪、艾玛等品牌的追赶,利用小牛的疲软,尽快完成弯道超车。
数据显示,雅迪电动踏板车和电动自行车总销量1401万辆;爱玛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两轮摩托车销量1051万辆;小牛电动全球总销量83.16万辆,其中电动滑板车10多万辆;9号电动两轮车销量82.62万辆。
这也暴露了高端产品的弊端。虽然小牛和9号的毛利率很高,但销量很小。虽然总成本增长放缓,甚至全年运营成本下降,但销量无法进一步增加,这显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小牛电气总成本为1.96亿,同比增长4%,远低于第三季度72%和2021年同期57%。
小牛也试图利用营销来增加销量,但收效甚微,甚至拖累了毛利。数据显示,2022年,小牛电气的营销费用为4.40亿元,同比增长32.65%;管理费为1.58亿元,同比增长11.75%,但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万辆103.79万辆,下降幅度为19.88%。
随着进入者数量的逐渐增加,销量进一步分割,这是头部品牌的一个危险信号。即使毛利润逐渐增加,高端产品想要实现收入增长,除了价格上涨外,消费升级需求的数量增加是关键,低端产品的收入主要由低价消费降级需求驱动。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毛利润和销售决定了品牌的路线。雅迪必须追求高端毛利润,而选择降价是为了重新追求销售。小牛想依靠市场营销来追求销售并没有达到预期。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各龙头品牌仍在追求高端毛利润和低端销售。
电动车的路该怎么走?
随着新能源的积极发展,其他行业开始布局电动汽车行业。
钱江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成立;2023年1月,本田发布了全新两轮电动品牌“Honda e:“以及多种产品;春风表示,今年将推出四辆两轮电动汽车;宝马计划从今年开始将其城市旅游系列全部电气化;哈雷首席执行官也宣布该品牌将电气化。
然而,新势力企业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据专业人士分析,2022年电动自行车行业不断分化,雅迪、爱玛等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小牛电气缺乏竞争力。哈罗等新势力企业仍在探索中,不少新势力电动自行车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电动汽车行业仍呈现头部集中趋势,这增加了后入境者渗透行业的难度。雅迪和9号都很难动摇。雅迪的销量有目共睹,9号的智能水平也遥遥领先,行业缺口难以形成。根据最新财务报告,9号公司总收入超过101亿元,同比增长10.70%,其中智能两轮电动汽车业务收入超过24亿元,同比增长102%。
还有爱玛、新日等品牌的追求,让新品牌很难有机会走出圈子。无论是“深耕农村”还是“开拓城市市场”,龙头品牌都坚守战场,其他品牌很难找到机会,尤其是高端智能之路。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爱玛收入同比增长最高,达到35%,雅迪控股、新日股份、9号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从归母净利润来看,新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26倍,爱玛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7倍,雅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80%,9号归母净利润增长8.54%。
线下商店的布局需要突破雅迪、爱玛等品牌的包围圈,而专注于在线市场很难打开电动汽车的大门。据悉,雅迪在中国有4041家经销商及其众多子经销商,销售点超过3.2万个;爱玛有1900多家经销商和3万多家终端店;新日,国内经销商约1700家,经销网点约1.5万家。即使是近几年新入局的小牛,在中国也有3102家店铺,9号在中国也有近3000家店铺。
此外,原材料价格也对电动汽车市场产生了影响。2022年上半年,锂电池价格上涨近0.5倍,锂电池产品价格不得不多次上涨,其中小牛电气受到影响,多次上涨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然而,9号自行车业务也是一个高端品牌,影响并不严重。苏州证券认为,这与其渠道结构优化和运费成本下降有关。
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成熟,但面对转型的道路仍然令人困惑。高端和智能是一种趋势,但盲目跟随趋势只会得到两倍的结果和一半的努力。只有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我们才能在新战场上迅速找到突破。
专业派,曾用名锦鲤金融,为您提供专业极端中立的商业观察,微信官方账号:zhuanyepai。本文为原创文章,拒绝以任何形式转载作者的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专业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07007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