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证券之星周报:
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4月14日,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19.3万元/吨,工业零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14.6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56.5%国产粗颗粒)平均价格为25.1万元/吨,工业级氢氧化锂平均价格为21.85万元/吨。在三元材料方面,523多晶、523单晶、622多晶、811多晶均价分别为每吨17.95、18.9、20.2、26.75万元。
机构观点:
本周光大证券的观点:
我们认为,1)本轮燃料汽车限时降价已经结束。鉴于产品实力不足,经销商库存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不排除燃料汽车继续降价的可能性,但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影响预计有限。2)板块的中长期趋势可能与主机厂的产销目标和定价策略有关。3)鉴于碳酸锂价格下跌、产业链年度下降、规模效应对冲主机厂降价造成的性能维修风险,预计整车盈利能力优于零部件。4)看好2023年插混和出口布局比较强 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强 销售和性能实现能力强的龙头自主新能源汽车企业、用户画像差异化定位竞争的新力量汽车企业、市场份额上升/新定点释放 年降消化能力强 业务多样化的零部件公司。
本周上海证券建议:
汽车板块从2022年7月开始波动下行,我们认为当前板块走势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预期。最近披露的特斯拉小型新能源汽车计划和印尼新能源汽车刺激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全球新能源汽车短期和中期需求的基础。预计2023年汽车需求将恢复增长。从结构上看,新能源汽车预计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我们对汽车产业链持乐观态度。
1)整车端,重点推荐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共振的比亚迪,建议关注长城汽车;
2)零部件端,重点推荐自行车价值高、国产化率或渗透率低的连接器、空悬架、综合压铸环节,如沪光、永贵电器、宝龙科技、文灿等。建议关注博骏科技。
宏观事件
(1)中国汽车协会: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158.6万辆,市场份额超过26%
据《北京新闻》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4月11日发布了3月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数据。3月份,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分别为67.4万辆和65.3万辆,环比增长22%和24.4%,同比增长44.8%和34.8%,市场份额达到26.6%。
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共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增长27.7%和26.2%,市场份额达到26.1%。在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品种中,与去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明显增长,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也有所下降。
(2)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1万元
据《中国政府采购报》报道,近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广州市鼓励和支持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南》,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多可获得1万元补贴。根据工作指南,个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独立品牌新能源汽车给予综合补贴,补贴对象为2023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发票日期为准),并在2024年1月31日前完成个人消费者注册。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个人消费者,广州将给予每台6000元至1万元的补贴。
补贴标准具体如下: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税价10万元(含)至15万元,补贴1万元/台;车辆价格15万元(含)至20万元,补贴8000元/台;车辆价格20万元以上,补贴6000元/台。
(3)美国环境保护署计划对汽车尾气排放提出更严格的限制
界面新闻引用外部信源报道称,美国环境保护署于4月12日提出了新的尾气排放限制,或要求到2032年在美国销售的所有新车中有67%是全电动汽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严格的气候法规。据报道,美国总统拜登此前承诺,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汽车销量的50%左右,并加快清洁能源转型。与拜登承诺的相比,美国环境保护署更新的废气排放限制更为严格。
凯利蓝皮书汽车研究公司(Kelley Blue Book)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所上升,但电动汽车销量仅占去年中国销售的1380万辆新车的5.8%,高于前年的3.1%。
行业新闻
(1)北京消费者协会调查:消费者最担心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和里程
据《扬子晚报》报道,北京市消费者协会4月12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最担心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设施不完善,里程不足。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超过500公里。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成本低;超过50%的受访者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势;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超过20%的受访者认为良好的驾驶体验;少数受访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因为时尚新颖或受周围人的影响。
对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建议新能源汽车经营者生产、销售销售的产品应及时调查隐患,不得进行虚假或误导性宣传,提醒相关安全预防措施和正确使用方法,主动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不要盲目相信宣传噱头,追求新颖功能,认真签订购车合同,并将购车成本、型号、交货日期、售后政策等内容写入合同。
(2)碳酸锂降价风“吹暖”新能源汽车市场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特斯拉、吉利汽车等汽车公司最近宣布降低在售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一些企业解释说,降价的原因受益于“回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据记者近日采访,碳酸锂的持续降价风不仅降温了上游行业,也降温了上游行业“吹暖”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下跌,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发起新一轮的产品攻势。碳酸锂价格下跌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直接降低了电动汽车的成本。中邮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单吨碳酸锂的价格从60万元到30万元不等,对应磷酸铁锂的正极成本约为7万/吨,电池成本约为0.18元/吨Wh。对于自行车带电量为55kWh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可降低约1万元。
“以碳酸锂为代表的上游材料降价肯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有利,有助于减轻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负担,增加汽车企业的利润。”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时帅告诉记者,他饱受其苦“贵电”困扰多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有望呼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美国人仍然不愿购买电动汽车
根据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和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47%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不太可能购买电动汽车作为下一辆汽车。只有1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或“非常有可能”购买电动汽车。调查发现,一些美国人选择购买电动汽车是因为气候变化。35%的受访者认为控制个人碳排放是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另外31%认为这只是次要原因。调查还发现,大约一半的美国人认为气候政策非常重要。
詹妮弗,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本茨(JenniferBenz)声明中说:“虽然人们对电动汽车非常感兴趣,但对美国充电基础设施的高早期成本和担忧影响了更多的人驾驶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缓解担忧,将是支持电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4)朱江明零跑:汽车将成为成本定价的趋势
据《21世纪商业先驱报》报道,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最近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取代了机械架构,也适用于“摩尔定律”。在技术迭代加速和成本加速下降的背景下,智能电动汽车预计10年后将降至5万元。“这种电动车不是微型电动车,而是像现在零跑C11这样的中大型SUV。”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动汽车的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5万元的预算只能购买五菱宏光MINIEV、长安Lumin等微型电动车。
朱江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述判断的主要原因是60%-70%的智能电动汽车成本是电子成本,包括电池、电动驱动、电子控制和智能驾驶舱,电子产品一般遵循“摩尔定律”,降价空间大,速度快。
公司动态
(1)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迅速 均胜电子赢得了130亿元的高压平台功率电子定点
据《证券时报》报道,均盛电子4月12日宣布,子公司新获得一家知名汽车公司客户(仅限于保密协议,无法披露其名称),为其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平台提供动力电子产品,预计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额约130亿元。据估计,单笔定点规模接近202年上市公司新能源订单总额的一半。均盛电子表示,新项目定点是均盛电子在800V高压平台电力电子领域商业化的进一步延伸,有助于提高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全球市场的新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特别是中国市场,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进程。
均盛电子还表示,上述项目预计不会对公司2022年的业务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增加公司未来年度业务收入,对公司未来业务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未来三年,东风汽车将投资500亿元发展新能源事业
据电车外汇报道,东风汽车公司最近公布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规划和目标。到2024年,东风独立乘用车主要品牌新车型电气化100%,2025年东风独立乘用车与合资品牌销售比例达到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未来三年,东风汽车将投资500亿元发展新能源业务,加快材料技术与软件工程研究所建设,推进新能源动力总成、汽车规格芯片、自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产业化。
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东风将在乘用车领域推出18款新能源产品;在商用车领域,东风将推出22款基本车型,实现多场景产品的全覆盖。
(3)鸿海:未来每年推出1-2辆电动车,锁定售价3万美元的市场
据《界面新闻》报道,鸿海发言人吴俊毅4月12日在台北汽车电子展上表示,该集团每年将推出1至2辆新型电动汽车。明年俄亥俄州工厂电动汽车批量生产后,鸿海锁定了全球每辆电动汽车价格约3万美元的市场。谈到与品牌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进展,吴俊毅表示,如果有进展,将向公众公布。
此外,巫俊毅指出,鸿海集团和泰国国家石油集团(PTT)泰国合资电动汽车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计划明年完工,开始大规模生产;在印尼推广电动巴士和电池制造。
(4)丰田每天召回20多万辆汽车:发动机有火灾隐患
快科技新闻,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Sienta”以5款车型最严重时可能发生火灾为由,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申请召回23万多辆汽车。召回对象包括“Sienta”“Porte”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等5款车型约235000辆。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这五款车型的发动机启动装置存在缺陷,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启动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火灾。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这五款车型的发动机启动装置存在缺陷,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启动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火灾。截至目前,已收到13份异常报告,其中2份已确认发生火灾。如需更换零件,丰田决定在销售店免费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此前曾在中国进行过相关召回。火灾隐患是由于高压燃油泵焊接处可能出现疲劳裂纹和燃油渗出,极端情况下会增加火灾风险。为了应对这一缺陷,丰田在中国召回了20多万辆卡罗拉、汉兰达和雷克萨斯RX300。
二级市场
关键指标
产业链估值
毛利净利
ROE与ROA
原材料现货价格
1、锂化合物现货价格
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价格趋势
2、正极材料和原辅材料的价格
3、天然石墨现货价格
4、电解液价格
电解液(三元动力)价格趋势
电解液(磷酸铁锂)价格趋势
-End-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7187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