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培育,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善,政策完善,产销逐年增长,年产销接近1000万辆,累计产量已超过2000万辆。”傅炳峰表示,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动力电池安全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永恒的主题。吴凯说,今年的动力电池安全已经达到了市场可以接受的水平,但真正的零事故动力电池是发展方向,结合大数据、预警等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零事故。
李伟认为,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开始独立布局三种电力能力,但自建、外包和合资企业的组合可能更适合当前的环境。”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成熟期,专业分工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也促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成本。”
中国汽车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傅炳峰表示:“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培育,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完善,政策完善,产销逐年上升,年产销接近1000万辆,累计产量已超过2000万辆。”,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基础上进入了规模化和全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汽协执行副总裁兼秘书长傅炳锋
近日,以“新时代”为基础 新使命 以“帮助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正式举行。来自政治、工业、大学和研究的代表聚集在一起,解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各种技术路线各具特色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崭露头角。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294万辆,同比增长46.8%,市场份额达到27.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售79.3万辆,同比增长90.5%。
事实上,今年许多传统汽车公司加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许多车型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原因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解决里程焦虑问题,汽车价格也显著下降,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李伟,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伟认为,企业选择产品路线是基于产品定位、技术能力和配套资源。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几条技术路线将长期共存,最终选择在于用户和市场。”
李伟解释说,新能源技术路线有自己的特点,包括EV加速和NVH体验,汽车成本低,但当前能源、环境适应性和用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增程保留纯电体验,缓解里程和能源焦虑,但能源传输环节较多,高速油耗略高;PHEV形状丰富,动力经济,但难以满足后驱动需求,动力系统成本略高于REEV。
除了路线之争,“动力电池安全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永恒的主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今年的动力电池安全已经达到了市场可接受的水平,但真正的零事故动力电池是发展方向,结合大数据、预警等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零事故。
吴凯说,我们也关注新能源自行车的能源补充速度、恶劣条件下的车辆性能和耐久性衰减等核心问题。李伟还认为,充电桩少、分布不均匀、充电功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充电体验。
吴凯凯,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
李伟指出,目前主流车型电池约2C,充电桩功率集中在60~120kW,快速充电时间约为1小时。为提高充电速度,各车企加快超充技术布局,预计2025年800V电压平台 4C电芯 320kW充电桩加速着陆,并可能逐渐从高端车型渗透到经济型。
新能源技术迭代迅速 专业分工更有优势
与传统燃料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快,关键系统成本比例高,供应波动大。企业的适度垂直整合有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迭代的主动性,控制成本,确保供应安全。李伟说,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自我研究,而是需要选择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体验的领域。
李伟解释说,回顾历史,不同阶段的产业协调策略是不同的,燃料汽车的产业模式可能会提供参考。在燃料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垂直的,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和零部件。随着行业的日益成熟,专业分工开始出现。
“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复制燃料汽车模式,”李伟说。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开始独立布局三种电力能力,但自建、外包、合资企业的组合可能更适合当前的环境。
吴凯还表示,任何技术突破都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以动力电池为例,这是一种强耦合产品。随着另一种能力的下降,一个能力的提高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资和相关企业的长期坚持。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成熟期,专业分工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也促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成本。”例如,博世底盘系统、福耀玻璃、米其林轮胎等世界领先的零部件企业都专注于该领域,并向全球供应,在技术、成本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傅炳峰还提醒,产业链安全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价值链协调的基本要求。提高产业链韧性是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汽车国家,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强大的汽车国家。汽车产业应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巩固和培育发展优势,完善产业链生态,扩大产业生态溢出效应,抓住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原创文章,作者:中国经济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31010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