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撰文 | Sueyl;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第597篇原创文章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储能作为新能源系统的核心环节,无疑是目前最热门的轨道之一。

最近关于储能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热搜上。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4月7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举行“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3)现场人山人海,6个展厅,300多家企业,数万人参加会议。

面对这条火热的万亿轨道,企业跨境进入越来越普遍。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赣丰锂业等老玩家外,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雪天盐业、黑芝麻等食品企业也纷纷跨境进入储能行业。

有人说,2023年将是中国储能市场爆发的第一年,竞争将更加激烈;也有人担心储能爆炸式增长,电池行业老玩家扩大生产,新玩家加入,储能产能过剩风险、毛利率下降、商业模式不明确、新能源强制存储利用率低、劣币驱除等问题,也逐渐受到行业的关注。

储能不仅是新能源体系建设的一项投资,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也关系到电网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在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和展览会上,储能安全、成本、协调等主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技术创新已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现场与业内人士交流时,他们普遍认为,在储能增长的鲁莽时代,虽然有很多投机者,但也有很多投机者。只有那些创新者和高质量的储能生产者才能赢得市场,更多的劣质产能可能会被淘汰。以下是作者在展览现场感受到的储能行业的几大趋势。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01 电池新产品密集发布,大容量是趋势

截至去年年底,主办方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45.7GW,年增长率达到80%,其中锂离子电池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年增长率超过85%,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储能累计装机比例增长3.5个百分点。

2022年,在全球市场上,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亿威储能、瑞浦兰军、鹏辉能源、海辰储能、派能科技、远景动力、南都电力、国轩高科技。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面对这个万亿级市场,储能参展商纷纷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行业趋势。

“大容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电池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电池厂布局并大规模生产280Ah、305Ah电池,电池容量持续增加。

在今年的储能展上,虽然各家公司的具体规格不统一,但电池容量基本在300Ah水平。

事实上,储能系统的最大成本组成也在于电池和自主研发的电池可以保证系统的最大性能。然而,电力现货市场需要放宽准入,使储能能源能够独立参与市场。

远景发布的新一代智能液冷储能系统采用远景自主研发的315Ah储能专用电池,产品能量密度比上一代高11%,实现“单芯一度电”,同时,循环寿命高达1.2万次,满足每天充放电25年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适应当前市场主流储能系统方案。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此外,鹏辉能源还推出了320Ah电池,亿纬锂能推出560Ah电池,不断提升电池容量。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储能电池电池的容量进入“3时代”,这意味着储能电池可以在一小时内提供超过300安培的电流输出,或者在更长的时间内以更低的功率提供相同的总功率。这也意味着电池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存储能力,适用于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站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需要大量电能存储的应用。

02 新能源企业的储能布局已成为标准

热储能轨道不仅吸引了风电、光伏龙头,也吸引了动力电池制造商。

例如,光伏巨头晶科能源增加了储能业务,并计划生产12GWH电池。晶科能源的储能之路始于2020年底。在业务范围内增加储能业务后,储能轨道的布局逐渐加深。目前,晶科储能在源网、工商、用户等不同应用场景中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晶科能源在财务报告中指出,2021年,晶科能源家庭用户和工商储能业务主流市场渠道逐步开放,涉及中国、中东非、东南亚、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

风电巨头愿景能源液冷室外柜储能产品的应用性能已超过5GWh,已交付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海南、山东、新加坡等场景,实际运行超过 200 一万小时。截至2023年3月,国内外远景储能在手订单已超过15GWh。

在宁德时代,亿威锂能等电池制造商可以在原有电化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的基础上,快速布局储能领域,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创新。

储能领域不同厂家的布局有效地说明了储能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储能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储能领域。

这也表明了这些企业对未来储能技术的信心和期望。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企业进一步促进储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此外,储能领域不同制造商的布局也意味着储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最后,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好、更先进的储能产品,也可以促进整个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03 储能技术路线丰富

就储能类型而言,虽然锂电池占绝大多数,但仍有机械储能飞轮、电化学储能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兴储能产品。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的整个产业链非常成熟,系统效率相对较高,我们也接受成本,是目前更经济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研究和开发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希望在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等方面开发出更好的储能技术。

钠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充放电率目前难以与锂电池相媲美,短期内难以取代锂电池。目前,应用场景较少,尚未形成规模。但专家表示,为了快速推广,钠电池很可能与锂电池混合,形成一套钠锂混合动力系统。

液流电池在长期规模上具有优势。由于涂层电极的限制,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很难坚持超过10小时,但问题是成本。

专家表示,现阶段出现的技术没有人能判断谁会赢,原则上还是需要的“突出优势,弥补不足”。

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将对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将促进能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04 消防安全是储能的重点

近年来,储能电站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甚至员工伤亡严重。储能系统的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是储能电站盈利的基础。

在储能电站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火灾预防是最重要和最大的。除火灾外,还有电气模块,如电池不一致引起的故障。除了电池,还有PCS、变压器也会出现故障,从而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除火灾和电气外,还有灰尘,这将影响降低绝缘或散热。还有简单的线束,包括线束的摆放、线束的防火处理等。

展会上,很多储能厂商基本都推出了Pack级消防方案,涌现出一批专门从事储能产品消防解决方案的企业。

许多储能制造商配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储能电站的早期安全风险识别,提出预防性维护和处理建议,必要时驱动硬件设备实施保护行动,进一步提高储能运行的安全性。

例如,愿景是基于新一代液冷储能产品自主研发的Enos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创建了“大数据智能火警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pack级火灾探测功能,当地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配合消防系统实现实时报警和保护,并将当地识别的风险因素上传到SCADA平台和云,构建储能产品安全模型。

“双碳”在目标的引导下,我国新型储能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储能产业有望实现进一步繁荣。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在中央部署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包括电化学储能行业在内的光伏和锂电池呈现出非常繁荣的发展趋势,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下一步,我们将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产业韧性和配套系统四个方面促进新储能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长远来看,龙头企业有望保持稳定的份额,具有规模、产品性能和首次发布的渠道优势;未来大型电池、钠电池技术差异和渠道布局持续加快的企业有望获得增加份额的机会。

(参考文献见微信官方账号环球零碳)

关于我们: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重建千亿产业集群,在业内引发热议

原创文章,作者:环球零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319701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