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未来是新能源汽车的世界,燃油汽车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如今,除了比亚迪,传统燃油汽车企业也陷入了转型困难,尤其是大众和丰田等合资品牌。
可以合理地说,像大众和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人才。为什么他们也陷入了转型困难的局面?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不如国内跨境玩家。有什么问题吗?
拒绝低头的高定价是关键
上汽大众是合资品牌中新能源转型步伐较大的一个,目前已经建立了ID.拥有ID的系列车型.3、ID.4X、ID.6X三款纯电动产品,但在销售业绩上却没有大众应有的实力。
2022年,上汽大众ID.该家族的累计销量为74858辆,几乎与去年的极氪汽车相当。你知道,极氪汽车在2022年只交付了一款极氪001车型,而上汽大众有三款ID.家族成员,即使是在合资阵营转型新能源汽车表现良好的上汽大众,更不用说其他合资品牌了。
有人说,合资新能源汽车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大多数合资品牌直到2020年才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而且大规模生产的车型并不多,所以销量不如国内新能源汽车。但在轮子看来,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仍然突出在价格上。
上汽大众ID.以4X为例,作为一款纯电动紧凑型SUV,ID.4X的起步价接近20万元,入门级车型在CLTC条件下的续航里程只有425公里。如果要开始600公里以上的车型,官方指导价已经超过24万元,已经是燃油中型SUV的价格了。
另一方面,埃安Y也是一款紧凑型纯电动SUV,综合续航里程也可以达到600公里以上,但埃安Y顶级车型的价格仅为20万元,在材料和配置方面应完全领先ID.4X。从理性消费的角度来看,埃安Y远远超过ID.4X更值得入手。
当然,ID.4X定价问题只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一个缩影。大多数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都高于国内同级别的新能源汽车。过高的价格也导致消费者更愿意从国内汽车开始,而不是合资汽车。
合资新能源汽车定价高的原因
为什么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普遍较高?事实上,它仍然受到燃料汽车的影响。在燃料汽车市场上,合资品牌依靠更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可以说是中国各地的大杀戮,导致中国汽车品牌不得不走成本效益路线。从长远来看,国内汽车低于合资汽车已成为消费者的潜在共识。
坦白地说,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发展迅速,但燃油汽车市场与合资汽车的技术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在“三大件”上。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与合资汽车没有技术差距,而且在部分领域领先于合资新能源汽车,使合资汽车的技术优势消失。
由于没有技术差距,它不能像燃料汽车那样优越。但合资品牌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仍然想依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现在消费者并不愚蠢,谁愿意成为一个“大冤种”选择合资新能源汽车定价更高,产品实力更低?
那么,未来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会和同级国产新能源汽车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打价格战,但合资新能源汽车的折扣不太可能与同级国产汽车同价。由于许多合资品牌都有利润率的要求,一旦定价太低,利润率就不能保证,国内合资汽车在燃料汽车领域的潜规则也受到利润率的影响。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既然价格不太可能放松,就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至少要让外界看到,合资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明显领先于国产新能源汽车。但现实中,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拉开是幸运的。
写在最后:
经过长时间的追赶,虽然中国汽车品牌在燃油汽车领域没有赶上合资汽车,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崛起也给难以忍受的合资品牌带来了压力。如果合资品牌仍处于高位,就不可能在中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车轱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21216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