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马斯克在一个节目中说:比亚迪的车很差,没有任何技术内容。
王传福说:比亚迪可以在几分钟内制造特斯拉。
针锋相对,对吧?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这两家公司占全球新能源市场总份额的30%,在中国达到47%,几乎成为行业双寡头。
他们开始合作,今天,他们甚至一起否认了谣言。
从相互鄙视到相互合作,下一步会变成什么?
01
“见光死”的谣言
3月13日晚,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特斯拉将终止与比亚迪的合作,不再使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
本报告给出了双方不再合作的所谓原因:刀片电池有问题,使用比亚迪电池将无法享受美国补贴,比亚迪将出国与特斯拉形成直接竞争。
与此同时,这份报告还在“预测”,特斯拉更依赖LG。
消息发出后,路透社首先中招,引用了这个消息。
随后消息在14日传回中国,迅速引起轩然大波。
比亚迪很快做出了回应,声称这份报告是不真实的,与实际情况不符。
马斯克随后表示,这份报告是假的,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关系是假的“积极的”。
特斯拉比亚迪还报道了韩国媒体:Fake News!
双方以光速辟谣,那么这个假消息自然就是见光死亡。
韩国媒体发布这一消息的原因非常简单。2022年,6家中国电力电池制造商占据了全球60.4%的市场份额,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50%,LG只占13.6%。
希望比亚迪出点岔子,希望自己的企业更好一点,并不少见。
但特斯拉和比亚迪这次联手辟谣,颇有同情心,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这两个不是直接竞争对手吗?
什么时候穿裤子?
02
真的是竞争对手吗?
马斯克的谣言真的锤了一件事,那就是特斯拉确实在使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但还没有正式上车。
从表面上看,两大厂商应该是直接竞争对手。
但事实上,他们似乎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事实上,不难理解,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普及率仍然很低。比亚迪和特斯拉等新能源制造商的主要竞争对手实际上是那些传统的汽车制造商。
当双方都忙着打燃油车时,看起来自然更和谐,因为有很多燃油车可以打。
比如丰田,年销量超过1000万,足以让比亚迪和特斯拉啃几年。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特斯拉真正的主要车型只有Model 三、Model Y两款车,它们的风格和比亚迪很不一样,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交集并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是战壕里的同志,一起努力打倒燃油车。
既然是这样,特斯拉为什么不买一些比亚迪的电池呢?
刀片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交货有保障。同时,经过长期的市场测试,为什么不能合作?
然后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会一直这样。“佛系”下去吗?
03
竞争已经开始,我们必须开始互相撕扯
佛教只有在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比亚迪和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大巨头,不可能一直和谐。
3月10日,一直坐在钓鱼台上的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终于坐不住了,开始降价:3月份可享受88元抵扣888元购车款,直接降价8800元。
这对比亚迪来说并不小,比亚迪的价格一直相对强劲。
海豹的降价一般被认为是同级别的Model 3降价的影响。
2月份海豹月销量仅为7754辆,比去年年底的1.5万辆下降了一半。
这可能表明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的矛盾正在积累。
目前特斯拉车型很少,但如果传闻中的Model Q上市时,双方会有更多的交集,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
2023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增长率将大幅放缓,内部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与燃油车竞争的同时,比亚迪和特斯拉也逐渐开始将目光转向对方。
除了中国市场,比亚迪也开始蚕食特斯拉市场。
2月份,比亚迪出口量达到1.5万辆。按照这个速度,年出口量有望达到20多万辆,这是全球新能源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1月份在泰国市场赢得了电动汽车销售冠军。
3月10日,比亚迪与英国本土电动汽车公司Qctopus合作 EV达成合作,未来三年将向对方购买5000辆电动汽车。
早在2022年10月,比亚迪刚刚进入欧洲市场,就与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达成协议,未来6年至少提供10万辆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只有比亚迪的五分之一左右,马斯克并不慌张,因为他还有全球市场。
然而,如果比亚迪也在海外市场攻城夺地,进入特斯拉占领的市场,那么双方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特斯拉在1月底的财务报告中表示,2023年汽车交付量将达到180万辆,市场参与者普遍预计比亚迪2023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
也就是说,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差距从50万扩大到120万。
不打一架,不是很好吗?
结束语
燃料汽车市场总是被抢劫。如果没有意外,特斯拉和比亚迪很快就会开始一场积极的战争。等等,所谓的韩国媒体“由于直接竞争,特斯拉和比亚迪放弃了合作”,其实不是Fake News?
原创文章,作者:西游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6126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