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潜atom第620部原创作品
宁德时代最近两三年的日常操作是“扩产能,卖电池,告中创新航”。
2023年2月下旬,国内电力电池装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公告显示,公司在与宁德时代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败诉,中创新航被判向宁德时代赔偿3580万元。
△中国创新航空公告
对于判决结果,中国创新航空公司明确表示不满,并将继续上诉。这是宁德时代起诉中国创新航空公司的第三起专利侵权诉讼。此前,中国创新航空公司还起诉法院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肆意诽谤宁德时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动力电池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巨大反应。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年动力电池产量已达到545.9GWh同比增长148.5%,同期动力电池销量为465.5GWh产能过剩已经出现。
关键是电池制造商和汽车企业的投资热情日益增加。仅去年,电力电池总投资就超过万亿元。据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电力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宁德时代规划产能将超过800GWh。但乐观估计,2025年动车电池装载量最多只有1000GWh,产能过剩。
“僧多粥少”的竞争局面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巧合的是,李斌在2022年第四季度威来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透露,威来正在与宁德时代讨论新的价格机制,相关协议尚未签署;3月,威来将推出与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合作的电池组。
目前,宁德时代是蔚来的独家供应商。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均由宁德时代提供。与中创新航的合作打破了宁德时代“垄断”蔚来电池的格局。
2022年,中创新航空装机容量近20GWh,是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中国第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空会复制宁德时代的光环吗?影响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王者地位?
01
“宁王”坐不住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专利战争,其实背后是宁德时代对未来能否持续增长的焦虑。这个对手今天可以是中创新航,明天可以是亿威锂能、国轩高科技、新旺达。虽然比亚迪排名第二,但其自产自销的模式注定不会对宁德时代构成直接威胁。
2022年,宁德时代国内装机量为142.虽然02GWh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已降至48.2%,近年来首次跌破50%。原因是磷酸铁锂的成本比三元锂更有优势。如果电动汽车也是60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比使用三元锂电池低数万元。对于通常赔钱赚钱的新能源制造商来说,这个账户必须计算。
降低成本,赢得更大的市场,给宁德时代背后的第二梯队制造商一个机会。此外,宁德时代在与许多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中相对较强,一些汽车企业对“世界苦宁王久”表示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汽车公司试图撕裂宁王的万亿电池帝国,包括广汽埃安、威来和理想。中航锂电池在三元锂上败北,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凭借其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开始与宁德时代争夺大客户。
2018年,中创新航(包括其前身中航锂电)装机量为0.71 GWh,中国排名第九,2022年,中创新航装车量直接达到19.24%,占比6.4%,在中国排名第三。
△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载量排名第2022年
中创新航的客户包括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国内顶级主机制造商,其中许多是放弃宁德时代转投中创新航。
特别是广汽,可以说是支持中创新航。2019年,中创新航从宁德时代抢走了广汽的“蛋糕”,开始成为广汽电池的供应商。2019年,广汽是中创新航的第二大客户;2020年和2021年,广汽已成为中创新航的第一大客户。在过去的三年里,广汽集团对中创新航的收入贡献分别为4.61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分别占26亿元.6%、55.1%、51.9%。
此外,宁德时代的崛起受益于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的胜利。但同样,特斯拉的大圆柱形电池和蓝色固态电池也给未来的电力电池技术纠纷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
大圆柱形电池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固态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是宁德时代著名的三元锂电池无法比拟的。宁德时代的核心优势是基于CTP的方形电池,包括最新一代麒麟电池。
宁德时代在未来的动力电池技术发言权方面落后了一步。特斯拉投资近日,宁德时代主动向理想、威来、极氪等多家战略合作汽车公司推出“锂矿回扣”计划:未来三年,部分动力电池碳酸锂价格将达到20万元/吨结算。合作汽车公司需要约80吨%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说白了,就是降价促销和捆绑。
02
行业“洗牌期”即将到来
面对以中国创新航空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的影响,宁德时代明显感到不安。为了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宁德时代开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反击,与中国创新航空的怨恨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专利纠纷始于2021年。当年7月,宁德时代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中创新航侵犯了“正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及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等五项专利.85亿元。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中创新航。
2022年5月,宁德时代将五项专利侵权索赔金额提高至5.18亿元。8月,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索赔1.3亿元。
就法院目前做出的判决而言,宁德时代取得了“部分胜利”,而中创新航从一开始就坚持上诉甚至反诉,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战斗到底”。
但在市场扩张的步伐上,两家领先的中国电力电池公司并没有因为专利纠纷而停止。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宁德时代全年发布了多项100亿元的重大投资计划,总投资预算近1300亿元。据东吴证券统计,2025年宁德时代产能计划近900GWh。
2022年9月,宁德时代计划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建设电池生产基地,投资不超过140亿元。同月,公司计划在山东济宁建设电池产业基地。2022年4月,公司计划在厦门建设电池生产基地,投资不超过130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在建工程总额达到388.2021年总额为3091亿元.2020年底只有57亿元.5亿元。对产能的持续投入,使宁德时代继续占据全球电力电池装机量的第一位。
若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中创新航公布的产能规划数据为500GWh。2022年,中创新航多基地按计划投产。2022年4月,中创新航江苏常州三期工程电池按计划批量投产,已批量供应客户。同年8月,厦门二期工程全线设备调试完成,整线投料启动,第一套PACK电源系统产品在55天内下线。9月,成都一期工程完成首批电池产品下线,中创新航武汉一期工程首批动力电池产品成功下线。
△武汉中创新航项目(图源官网)
此外,随着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不断增长,行业也在增长掀起了一波扩产浪潮。以比亚迪、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也相继公布了多个新建项目。如果能顺利完成,国内前五大电池厂商预计到2025年产能将超过2450GWh,是202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324GWh)的8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计划性质”PPT“毕竟,产能有一定的水分。然而,根据实际投资额度,2025年产能仍大幅过剩。那么问题来了。三年后,中创新航能否实现大规模扩产目标?
展望未来,随着动力电池进入内卷时代,王宁和后来的挑战者将继续拔河。与专利纠纷相比,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研究、产能扩张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平衡应该是目前动力电池企业最值得投资的事情。
原创文章,作者:深潜at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7075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