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妇骂街见多了,车企高管和网友对喷真的是第一次。
“王传福,请教育你的团队,水军也需要质量,你说我们是棒车,请先反思你的产品?”BYD的品牌名称很好吗?这不是一个骂人的词吗?有一天你的产品不能在街上自燃吗?你什么时候能标出真正的里程数?你什么时候不能作弊呢?你什么时候是中国海关乘用车出口数据的第一名?”
这几天,火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因为“骂街”走出了圈子。
面对网友“起亚不冷吗?”“现在还有人买韩国车”的质疑,杨洪海也非常认真地一一“回复”。“挺好的,(起亚)去年赚了460亿。”“等你买了车,再喷。”。
汽车公司的高管对朋友和商人开枪并不少见,但像杨洪海这样面对网民开枪真的很少见。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将迪粉的行为归咎于王传福,并攻击侮辱朋友和商人的名字,这不仅突出了他们狭隘的模式,而且刷新了汽车公司高管低质量的下限,甚至与村里的凶猛女性没有什么不同。
俗话说,起亚高管喷得越激烈,起亚中国的焦虑就越突出。
2022年起亚全球销量2900年.36万辆同比增长46万辆,.6%。年净利润为5.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7元).2亿元),同比增长13亿元.6%。的确,可圈可点。
然而,全球市场越强大,起亚中国就越尴尬和卑微。2022年,起亚在中国市场只有97473辆保险,同比暴跌38辆.5%。共有10款在售车型,即每辆车月平均销量只有1873辆。
在财务状况方面,根据起亚汽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华合资公司悦达起亚的总负债约为121亿元,但总资产仅为112元.资产负债率8亿元,达到107元.3%。不久前,北京宝沃破产清算的资产负债率为133.5%,退出中国的广汽菲克是110.8%。不言而喻,起亚现在在中国的处境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也是东风和起亚正式分手的第一年。然而,完全回归韩国领导的起亚并没有成功反击,而是进一步陷入了泥潭。
然而,这不仅是起亚的焦虑,也是所有华合资品牌的共同焦虑。
2022年,整个合资市场都不好过。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主流合资的总份额已经从45岁开始.6%萎缩至2022年39.6%,暴跌9个百分点,彻底刷新了合资汽车公司入华40年来市场份额下跌的新高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现象无疑是比亚迪的冠军和一汽大众冠军宝座的损失。两个代表两个时代的巨人地位的逆转意味着传统燃料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以传统燃料汽车为生的传统汽车公司即将失去潜力。
同时,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等合资汽车企业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同比下滑,比如一汽丰田下滑5.6%,比如东风日产大幅下跌20.6%。
尤其是日本三强,跌势越来越大。过去一月,丰田中国销量同比下降23.5%,本田中国和日产中国分别同比下降56%.2%和64.4%。
可以说,自2022年以来,没有一个合资品牌能过上好日子。
谁把合资汽车企业压得透不过气,无疑是自主汽车企业。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电气化的。
一方面,在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力市场,合资品牌集体放缓了一半。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9.6%;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渗透率仅为4.3%。合资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7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仅为15万辆.4%。
就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在燃油汽车时代,热衷于涨价的合资汽车公司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幅降价。丰田BZ4X车型和日产Ariya都降价了6万元,尤其是丰田BZ4X,硬生生地将合资中型SUV降价到了低于国产紧凑型SUV的价格。
更糟糕的是,合资品牌在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燃油车市场,正遭遇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产品的强烈挤压。
就在新起亚K3上市前三天,比亚迪9.秦PLUS98万 DM-i冠军版就像旱天惊雷,在众多合资A级车身上爆炸。新车上市7天就能拿到3.2万辆订单,市场需求火爆。冠军版一出现,包括日产轩逸、丰田花冠、大众朗逸等合资A级车的标杆就更难了,更别说起亚K3这种价格昂贵、没有品牌吸引力的产品了。
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混合动力乘用车(包括HEV)、PHEV)销量约215.同比增长1028万辆%,2021年5021年渗透率.5%上升至10.2%。除了比亚迪DM-i、吉利的雷神动力,长城的柠檬混合动力,长安蓝鲸ID、奇瑞坤鹏混合动力,目前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市场百花齐放。然而,除了日本前三名,基本上没有其他竞争对手能说出这个名字。
今天的合资汽车公司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无论是曾经掌握话语权的燃油汽车市场还是弱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得不到好果子吃。
他们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加快转型,要么等待退市。2022年,广汽菲克和讴歌退市,斯柯达也宣布退出中国,下一家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汽车公司将不会成为起亚。
有趣的是,在新K3的新闻发布会上,杨洪海表示,2023年将全面开始,为中国用户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体验。然而,现在如此热情的“责骂街道”,新的确是新的,但它无疑将进一步摧毁起亚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并将品牌推向退市的深渊。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大事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1094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