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再创业,竟然一举击败日韩,成为世界第一!

2岁再创业,竟然一举击败日韩,成为世界第一!'

01

在中国新能源领域,失去了一个领军人物!

2月11日,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先生因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20世纪90年代,他试图扭转局面,将损失1000万元的服装厂年收入14亿元;2000年初,他转向新能源,多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材料供应商。

 2021年,他又进入了偏光片领域,不仅填补了中国的行业空白,而且一举成为世界第一! 

郑永刚带领杉杉集团成功穿越了三个周期,从传统制造到先进技术,创业30多年。他是一位难得的商业领袖。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郑永刚先生离开了,“中国企业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中生代人物”!

 1989年,31岁的郑永刚被分配到宁波永港服装厂担任厂长。当时,这家服装厂负债数千万。不仅员工工资停止支付,而且3000元买煤锅炉。

 无奈之下,郑永刚到处赊账,重启了工厂的生产线。然后,他开创性地将杉杉西装的广告发布到央视。 

1989年,依靠“杉杉西装,不要太潇洒”这句话,杉杉西装开始了。到1999年,杉杉西装的年收入已经超过14亿! 

离中国加入WTO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 郑永刚意识到,一旦国家开放,外国品牌涌入,国内服装业将受到巨大影响。 

于是,就在杉杉西服势头最猛的时候,郑永刚毅然砍掉了大部分服装业务,决定放弃宁波大本营,独自在上海游荡!

02 

1999年,国家“863”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担心研究停滞不前。 

当时他们正在研发“中间相炭微球”,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只要资金到位,就可以投入量产。 

这种“中间相炭微球”是后来广泛使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当时国内新能源还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对这项技术的前景充满怀疑,愿意投资研究小组的企业很少。 

在一次晚宴上,郑永刚偶然听说研究所资金紧张。 

虽然他不懂技术,但“新能源”和“电池”这个词让他隐约觉得这将是未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饭后,他立即决定投资1000万元给研究所! 

出乎意料的是,1000万投资,甚至没有听到声音。为了让研究继续下去,郑永刚投资了近4亿元,把卖西装赚来的钱都放进去了。

 2001年,年产200万吨的中间相炭微球项目正式投产。 

郑永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将锂电池材料的成本从每吨37万降至7万以内,一举将日本厂商挤出中国市场。 

然而,由于锂电池市场规模极小,杉杉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 2007年,历史机遇来了。今年,乔布斯的苹果诞生了,杉杉在锂电池材料领域深耕多年。作为苹果的供应商,它终于飙升了! 

2013年,依托锂电池材料业务,杉杉总收入超过240亿,跻身全国500强! 

然而,此时此刻,郑永刚并不满意。他想让杉杉集团焕发更大的生命力!

03

60后,62岁再创业,竟然一举击败日韩,成为世界第一! 

2019年,在新能源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郑永刚决定转向高端偏光片领域。 

偏光片是生产液晶显示屏的关键材料。过去,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一直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占据,如日东电工、LG化学和住友化学,中国的相关技术长期落后。 

今年,LG化学发布消息,计划出售其偏光片业务。郑永刚派团队联系,没想到,对方很快就同意了。 

这让郑永刚心怀疑:“如果真的是好东西,为什么要卖呢?又为什么要卖给我?” 

经过8个多月的深入调查,郑永刚终于肯出手,得知LG没有恶意。 

2020年,杉杉集团以11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与此同时,杉杉还包含了1700多项技术专利,一举填补了我国高端偏光片的技术空白。 

并购完成后,杉金光电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赢得了37%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 

回顾杉杉集团的成长历史,从服装加工厂到中国第一个西装品牌,从新能源企业到高科技综合集团,郑永刚领导杉杉集团的转型是中国民营企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技术转型的缩影。 

如今,杉杉集团已经成长为年收入531亿元的参天大树,而当年的植树人却死了,这不仅是杉杉集团的遗憾,也是中国企业界的损失。 

在此,祝郑永刚先生一路走好!

原创文章,作者:创牌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420471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