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充满强敌的大环境,缺乏生存的沃土,那些所谓的美国新势力只是苦苦挣扎,生存。
曹佳东,作者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朱锦斌
在电气化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已经远远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自2022年以来,特斯拉一再刷新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化逻辑,BYD改写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模式。所有的变化都在讲述中国为什么成为电气转型的工业腹地,新兴汽车公司如何在这个痛苦的时期蓬勃发展。
市场变化如此之大,“EV“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为大多数新人快速成长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行业总是从低谷到高峰,从理想到现实。
由于自游项目的停滞和威马的生存困境,李一男和沈晖成为2022年中国新能源向上发展的负面典型例子。他们的失败让外界悄然意识到,并非所有与电气化转型挂钩的企业都能立即进入“赚钱”的快车道。
放眼海外,尤其是以美国市场为代表。随着特斯拉在年初在当地实施降价法,福特宣布其电马(Mustang Mach-E)车型在美国市场的降价幅度从6%到9%不等。整个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新手玩家的破坏依然激烈。
Rivian和Lucid甚至无法触及规模效应的门槛。相反,在这一波冲击下,它们陷入了绝望的生存状态。裁员、召回等混乱层出不穷,似乎在向外界解释,美国新势力的汽车制造商几乎崩溃。没有后续的财政支持和现有市场的压力,生存就像一个笑话。
与生俱来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由特斯拉主导的重组和中国市场引发的行业浪潮自年初以来一直在发酵。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随后降价的背后,他们决心积极围攻特斯拉,但他们无法隐藏。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他们在利润领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多少新势力,包括“魏小理”,在寻找资金的道路上到处碰壁?现在,有多少企业仍在祈祷有新的资本注入,以护送他们未来的大规模生产和交付。即使上市IPO解决了一些人的迫切需要,并为每个人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回到话题的关键,特斯拉降价对当地新势力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其核心原因是,作为全球资本热浪最激烈的地方,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生存状况非常敏感。反映到现实中,一旦股价暴跌,已经缺钱的新势力企业就没有信心生存。
在美国,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近日,贾跃亭在微博上公开透露,2月6日,FF(法拉第未来)宣布了一系列融资最终协议。据悉,FF将在按时成功实施后为FF 91 Futurist开始量产筹集所有必要的资金。
具体来说,FF宣布了1.35亿美元可转换担保票据融资最终协议的实施安排,如果资金及时到达,加上FF在2022年12月15日举行的“FF全球投资者业务更新会议”后收到3340万美元,FF的大规模生产 91 Futurist有足够的保障。
但很明显,根据过去的经验,这很可能是另一个“嘴嗨”。FF91一直在大规模生产的道路上,实施交付纯粹是一个疯狂的梦想。FF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使用“空头支票”来赚钱,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当美国商用电动汽车制造商Electriccctriccc再次推进时间线时, Last Mile Solutions(ELMS)早在去年年中,在审查了其产品和商业计划后,我们可以根据《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保护,我们可以发现在美国制造汽车的成功率有多低。
也许,经过多年的市场孵化,Rivian和Lucid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个人标签和生存可能性的新型美国汽车制造商,除了那些只有资本理论的投机者。它的步伐已经从美国扩展到美国、欧洲、中东等地的其他国家。
但鉴于后进者的发展枷锁,从试错萎缩到被特斯拉逼到绝境,2023年将成为埋葬这类企业的一年,并非危言耸听。
尽管特斯拉带来的生存压力,Rivian成立于2009年,直到2021年9月才开始交付第一批车辆。去年,它的交付量仍然只有2辆.03万辆。在如此缓慢的交付下,出现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同样,在过去的一年里,拥有中东土豪大腿的Lucid只交付了4369辆。
至于其他尚未形成的美国新势力,大规模生产仍然是一个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提到交付水平。
今天,有些人仍然认为,作为世界前三名的巨大市场,美国汽车市场将为每一家新兴汽车公司提供发展的温床,就像中国一样。但与此同时,看到特斯拉的销售,我们必须问,这些未能说服当地消费者的美国新力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继续他们的生活?
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由于电气化席卷全球,所有核心汽车市场都向新能源汽车公司敞开了大门,这确实是近年来汽车工业转型最显著的特点。从中国到美国,嗅到商机的新力量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是汽车工业定性变化的缩影。
然而,即使我们不考虑上面提到的,刚刚进入2023年,当被市场刺伤的Rivian宣布裁员6%时,我相信这表明Rivian目前拥有约1.4万名员工,将裁员约840名员工,并将“降低成本”作为维持生存的主要手段,其情况早已不同于过去,受到外界的热烈追捧。
可以看出,在进入新的行业裂变期时,美国的新力量无疑比只在降价浪潮中不知所措的中国汽车公司更加沮丧。此外,在新能源产业逐渐从萌芽阶段进入增长期后,我坚信,美国汽车市场固有的僵化思维将使瑞文更加孤立。
就像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随着Stellantis集团推出革命性的电动皮卡产品Ramm 1500 Revolution,美国三大皮卡系列的电动皮卡产品已经问世,集中上市和交付的时间越来越近。谁敢说,同样以皮卡为卖点的瑞文也能避免这场灾难。
否则,试着攻击海外市场?看到Rivian在美国市场反复碰壁,同样是美国头牌新势力的Lucid似乎有远见地迈出了这一步。
众所周知,目前的Lucid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东,Lucid的最大股东已经成为沙特阿拉伯主权基金的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沙特政府扮演着大客户的角色,持有10万个固定订单和5万个浮动订单;甚至在沙特的国家发展规划中 “愿景 2030”(Vision 2030)下,计划在中东建厂…
然而,Lucid的如意算盘还是打得早了。埃隆·马斯克曾向外界暗示,“Lucid可能离破产不远”从来都不是玩笑。
当资本的力量不是汽车工业生态时合适的时候,再漂亮的蓝图也是空谈。沙特阿拉伯有财富,但在建立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体系和供应链方面,它无法再次帮助Lucid。事实上,它给这支美国新力量打上了“不可持续”的印记。
去年年底,Lucid在官网悄悄更新了数十条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包括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领域的14个岗位。现在,当有消息称,一位曾担任多家中国汽车公司用户开发和运营负责人的高管将加入Lucid。这是否意味着Lucid的下一步几乎是透明的?
当然,即使答案是肯定的。我仍然认为,从这些美国新势力选择中国发展桥头堡的那一刻起,故事的结局就已经确定。“加速死亡”是他们敢于进入中国的唯一结局。
Rivian和Lucid等美国新势力真的没有机会生存吗?基于现有的市场反馈和对未来的理解,美国新势力早已经过了把握发展背景的关键时期。换句话说,特斯拉降价导致的大规模降本手段的出现只是一种表象。“生”或“死”很快就会在2023年市场剧烈波动的风暴中看到。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09194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