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为什么要更名(塞力斯更名后带来的好处)

车标有鄙视链,而现在站在底端的是赛力斯。赛力斯超过华晨,成为国内车主最多被抠掉的车标。车主们的抠标行为,背后是对赛力斯,或者说赛力斯的不认可。赛力斯、问界背后的赛力斯,此前的主要业务是东风系列汽车。

文丨李登华

制作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车标有鄙视链,赛力斯现在站在底端。

赛力斯超过华晨,成为国内车主最多被砍掉的车标。车主对赛力斯为背后是对赛力斯或赛力斯的不认可。

赛力斯,问界背后的赛力斯,以前的主营业务是东风系列车。

今年8月,赛力斯更名,放弃了用了36年的旧名小康社会。改名后,赛力斯改头换面,跻身高端电动车行列。赛力斯之前的主营业务是东风系列车。

毫无疑问,小康(已更名为赛力斯)享受着智能汽车带来的股价飙升,特别是在宣布与华为合作后,股价上涨了3倍,市值达到800亿元。

但也就是在与华为合作的前一年,原赛力斯的收入达到了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约140亿元,是2017年的60%。2021年,小康社会收入回升167亿元,2022年上半年达到124.2亿元。

根据22年中报,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高端车型问界5的交付。

10月9日,赛力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发布9月份产销快报。赛力斯集团9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7596辆,同比增长341.33%;其中赛力斯9月份销量为10142辆,同比增长598%,再创新高。

问题在于,赛力斯的销售并非来自于自己,市场上关于赛力斯是否成为OEM的讨论层出不穷。

前车之鉴是,江淮、海马、力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后,收入开始下降。

此外,赛力斯目前正面临着电动汽车业务和燃料汽车业务双线损失的严重局面。它不能像其他传统汽车公司那样通过燃料汽车业务反馈电动汽车业务,而是关注赛力斯品牌。

赛力斯虽然在华为的赋能下有所提升,但远远不能造血回血。

对赛力斯来说,未来在哪里?

1、出身寒门

根据公开信息,赛力斯成立于1986年,当时被称为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小型弹簧手工作坊。

重庆汽车产业在军转民旋风中发展壮大,小康也开始涉足汽车减震器。

后来,创始人张兴海考虑利用弹簧业务获得的第一桶金和当地崎岖的地形优势,成为重庆摩托车市场的主要玩家。

可惜失败了。

2003年,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出现了。当时东风打算开微车业务,于是邀请供应商小康社会。

两者一拍即合,双方股权对半,东风小康成立。到2011年,微型车销量正式超过100万辆。

真正把赛力斯带到新能源的不是张兴海,而是他的儿子,现任赛力斯轮值董事长张正平。

截至一季末,张氏家族实际控制小康股份约37.56%,张兴海为实际控制人。东风汽车控股股东东东风汽车公司直接间接控制26.52%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

2016年,张正萍出国留学时,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硅谷成立了3000万美元SF公司。

张正平还用数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民用工厂和电池研发公司。此举结束后,中国涌现出数百支新势力。先进的技术建设使赛力斯站稳了脚跟。

然而,有笑有哭。虽然赛力斯获得了新能源资格,但投资对财务业绩影响很大。

特别是收入和净利润的急剧下降。根据2018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的总账,扣除后的净亏损分别为1.52亿元、8.84亿元和23.08亿元;2018年的202.4亿元暴跌至2年后的143.02亿元。

赛力斯行险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发行可转债计划,IPO融资和可转换债券给现金流带来了23亿元的补偿。

然而,与烧钱的新能源轨道相比,依靠融资维持的现金流却很小。

来自贫困家庭的赛力斯于2020年10月宣布了固定增长计划开消息显示,固定增长最终以26亿元入账。当年净亏损17.29亿元,总募集资金相当于后者的150.4%。

2021年净亏损进一步扩大到18.24亿元,类似经营现金流恶化,第一季度为-3亿元,第三季度为-8亿元。

2020-2022年,赛力斯股价大起大落,从2020年10月的8.59元一路上涨到2021年6月的83.83元,今年4月跌至43.34元,6月又跌至77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上涨之前,赛力斯决定新一轮定增计划,计划筹集71.3亿元。

基于对资金的强烈渴望,赛力斯必然会接近华为的摇钱树。

一些媒体已经为赛里斯计算了一。如果把股权投资、产能投资、R&D费用加在一起,赛里斯在过去六年至少花了200亿元。

2、信任危机

看到问界M5-赛力斯新高端品牌AITO价格25-32万元的中型SUV,第一种感觉是,它遵循了赛力斯华为在外观上的首次合作SF5。

整辆车看起来像是力斯SF更简洁,似乎在智能系统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M五车配有华为HarmonyOS,能与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无缝流通的超级终端,真正实现了车联万物的便利。

然而,在选择合作汽车公司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问,为什么华为更喜欢一个不知名的品牌。事实上,作为华为试水的第一个密切合作伙伴,赛力斯的商业实力尚未得到证实。根据乘客联盟的数据,赛力斯华为的智能选择SF去年前11个月销量总额只有7080辆,业绩惨淡。

业内普遍认为,华为没有太多选择,不得不热情地献吻赛力斯—— 2019年华为和赛力斯背后的赛力斯 当时华为的汽车业务并没有今天那么强大。

华为希望问世界,因为之前的实际销量远远落后于设定的30万销售目标M有一天能扳回一城。华为的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和用户体验团队工业设计团队、软件团队、用户体验团队深入参与,包括软件体验和后期升级保证,这款车只是没有华为LOGO了。这不是双方合作的简单升级,华为汽车BU CEO余承东说:这是一个飞跃,因为整车是我们设计的。”

消除对华为汽车不熟悉的消费者的担忧需要一些努力。此外,华为在很大程度上还承担着成就汽车公司的任务。

根据协议,华为将在工业互联网上,ICT在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络化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帮助赛力斯跑赢新能源赛道——华为需要深入合作,不出血是不可能的。

看来华为和赛力斯琴瑟和鸣,但冷静下来再想想,赛力斯可能不愿意做小伏低。

市场曾质疑赛力斯成为华为OEM。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车放进华为的手机店。赛力斯张兴海在投资者交流会上特别强调,小康社会不是OEM,也不是OEM。

从其他汽车公司的表现来看,很明显,绝大多数人都害怕华为一家强大的公司,不相信汽车生产链的主导地位,最多以华为为为噱头。

值得注意的是,赛力斯并不是唯一一家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公司,还有长安、北汽等,但合作程度如此之高,只有小康社会。

原因是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智能汽车软硬件将分开研发、生产或采购,最终由主机厂集成。主机厂和配件供应商系统严格,主机厂控制着整个生产链的声音。

比如上汽和华为之前就有这样的矛盾,所以上汽不想做华为的躯壳,放弃灵魂。

赛力斯和华为之间的主导竞争可能会在未来浮出水面。按照上汽的标准,小康卖的不仅仅是灵魂。

华为与小康社会的合作基础是华为不制造汽车,但从目前华为所涉及的环节来看,它离制造汽车只有一步之遥。尽管华为一再声明不制造汽车,但华为的承诺可能不值钱。毕竟,华为还表示,它决心不制造手机。

就像福格行为模式一样,如果一个人有动机和能力,只要有合适的事件触发,他就会这样做,这非常适合华为。

3、造车疑云

互生嫌隙暂时是未来,但目前合作造车面临挑战。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华为的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芯片和高精度定位功能弱于汽车超级供应商博世。

此外,虽然华为的产品线相对完整,但大多数产品缺乏大规模生产案例。

申万宏源研究指出,华为作为一家科技巨头,擅长大规模标准化,但由于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标准化到定制,导致华为对汽车电子模式的适应性不如A股智能汽车公司(如德赛西威、科技),这将削弱小康产品的竞争力。

具体来说,华为目前拥有完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结构,包括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智能电动直流充电模块、智能网络等V2X 通信终端和智能汽车云中的所有云服务都是相对标准的产品,但这些汽车公司对智能驾驶舱中的屏幕和主机有更多的定制需求。

即使是被市场视为通用的智能驾驶域控制芯片和计算平台,也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的软件和服务,如HAL/BSP/开发工具,每个方案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与华为等通用硬件公司合作,赛力斯比擅长定制更有限IT公司大得多。

此外,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分析,华为等强势科技公司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也会引发鲶鱼效应,刺激智联汽车在传统汽车厂的投资。2017年上半年合资品牌渗透率仅为6.38%,同期自主品牌公司只有12.36%。到2019年下半年,各自的渗透率迅速上升到10.75%、25.34%。

这是赛力斯不想看到的。

同样,鉴于智能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也是唯一能承载手机后企业抱负的地方,华为婚姻赛力斯可能只是弱势时期的最后手段。

需要打开市场,实现增长,华为不制造整车的声明就像命令老虎吃素——最终会在销售驱动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未来,或双方独自美丽,或赛力斯一直愿意成为华为OEM这样的绿叶角落。

但无论走哪条路,都是生死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牛刀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202080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