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蔚来要在“背刺”老用户的压力下“降价?

2023年初,威来汽车推出了降价促销活动。据界面新闻报道,威来近日开始以降价、赠送辅助驾驶包、购车新能源补贴等形式对2022款ES6和ES8进行一系列促销,最高降价超过10万元。

有趣的是,创始人李斌曾公开嘲笑特斯拉的降价,这是对老用户的伤害。他不会跟进特斯拉的降价策略,也不会再赚钱了。出乎意料的是,威莱的举动是“对老用户的情感背刺”。

尽管威来一再强调,促销活动只针对少量展览车辆和库存车辆制定优惠政策。但许多网民似乎并不买,说斌兄弟你太无情了,真的伤害了“老车主的心”。那么,为什么威来要在“背刺”老用户的压力下“降价”呢?这个操作会给威来带来什么呢?

01

新能源汽车“降价风”启动

在李斌“打脸”的背后,是许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难以形容的“隐”。

自2009年国内新能源享受补贴以来,持续了10多年,补贴约2000亿元,孕育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形成。然而,今年年初,持续了13年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2022年的补贴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价格将在一夜之间上涨4800元/原本达到补贴标准的纯电动汽车价格将上涨12600元/辆!

这种增长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降。以蔚来为例,2023年1月交付8506辆新车,同比下降11辆.9%,交付远远落后于理想;ES8、ES6等老款车型销量只有1225辆,占比很低。

与此同时,威来也未能逃脱新能源汽车公司越来越亏损的尴尬命运。2022年第三季度,威来净亏损同比扩大44.9%至41.4亿元。按照3.第三季度交付16万,蔚来每卖一辆车就亏了13万。

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终端需求的放缓,降价几乎是所有汽车公司的必然选择。为了度过这一过渡时期,主要汽车公司最近开始频繁采取行动,降价、折扣……努力获得更多的订单,以实现“价格交换”。

这类似于制药行业的收集,但不同于制药收集。制药行业的收集放弃了企业的利润,至少可以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市场。但即使新能源汽车公司选择降价,也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市场份额。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别企业降价相当于判处“死缓”,不降价相当于“立即执行”。汽车公司别无选择,只能逆风而行。

如果不降价,因为威莱本身定位在高端市场,市场空间相对狭窄,或者在价格战中失去维护市场份额,提前退出新能源市场;如果跟随降价,新能源汽车公司将继续亏损,争取现金流、成本控制,赌博是后期市场和产品性能,相当于痛苦切肉以换取一线活力。

对于威莱来说,2023年的工作表现直接决定了他的长期竞争力。补贴下降也证明了是时候参加威莱造血能力研究生入学考试了。威莱不得不“放弃任何侥幸心理,保持危机感”。

02

降价不一定是解药

虽然降价是最后的选择,但根据特斯拉降价的历史经验,降价可能会在短期内给威莱带来销售增长。原因很简单。在此期间,汽车需求是固定的。首先降价的人可以率先赢得订单,而后者将一无所有。

但需要指出的是,车辆价格没有底线。随着原材料成本和技术创新的下降,车辆价格将继续下降,这种低成本优势将消失。

这意味着降价带来的订单可能很难持续,更像是“喝毒药解渴”。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汽车公司已经降价,这本质上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长放缓的结果。专业人士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约为50辆%左右。

就连官员也认为,市场开始进入瓶颈期。乘客联合会崔东树曾表示,新能源销售增长已达到瓶颈阶段。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销售增长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意味着,对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产业增长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正进入极度繁荣和悲惨的内部时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淘汰将加速。

如果能迫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强供应链控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真正创造自己的市场优势,无疑可以杀死一条血路。

这种情况对汽车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这些汽车公司想要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他们必须不断加强供应链控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真正创造自己的市场优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降价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实现薄利多销甚至快速盈利的目标,在这场“价格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0718442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