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领域十大事件

022年国内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领域十大事件'

2022年是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在多个细分领域或场景中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也是检验新技术、新政策、新商业模式实施成果的一年。《汽车纵横》为读者梳理了国内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领域的十大事件。

1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超过1/4,

L2级乘用车渗透率超过1/3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和出口保持良好态势。1-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市场份额达到25%。其中,1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达33.8%。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政策终止。在智能化方面,2022年1-9月,中国L2级乘用车渗透率达到33.6%,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超过30%。

纵横快评

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压力明显,消费潜力释放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市场化快速普及期,其销量逆势上升的突出表现成为推动整体市场、激发用户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时期,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增长和市场规模逐渐显示出引领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展望2023年,国内汽车公司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赛,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革命仍在深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900万辆。

2

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纳入准入管理,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组织起草了《关于开展智能网络汽车准入和道路交通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在试点城市限定的公共道路区域内进行道路交通试点。通知中提到的自动驾驶功能是指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定义的3级驾驶自动化(以下简称L3级)和4级驾驶自动化功能(以下简称以下简称)L4级)。

纵横快评

通知将指导生产企业和车辆使用者通过试点工作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产品功能、性能改进和工业生态迭代优化。积累管理经验,支持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促进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通知的突破意义在于,L3、L4级智能汽车可在特定区域驾驶,纳入准入管理,开展试点工作。高级自动驾驶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加快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化。

3

重点城市加码自动驾驶立法,

L三级无人载人政策法规取得突破

2022年,许多地方驾驶相关政策和立法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7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络汽车管理条例》,并公布了相关立法计划L对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定义、权责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解释。同月,北京高级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宣布,中国首个商业化无人驾驶旅游服务试点项目正式开放,在经济开发区投资30辆无人驾驶车辆,开展正常的收费服务。同年8月,重庆、武汉发布了首批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允许自动驾驶企业开展全无人驾驶支付旅游服务。同年11月,《上海智能网络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发布,颁发了上海首批智能网络汽车示范运营证书;北京智能网络汽车政策试验区颁发了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测试许可证。

纵横快评

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的配套设施。利用先试权加快政策突破,许多重点城市的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智能网络汽车的法律差距正在逐一填补,示范和指导效应逐渐显现。自L2+级到L3甚至L四级突破了政策瓶颈,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重要飞跃,真无人时代正在加速。

4

国产芯片上车加速,

国内替代迎来了重要窗口

芯片竞争已成为国际技术领域竞争的核心之一。近三年来,国内芯片及相关工业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汽车智能化进展迅速,美国限芯令压力叠加。中国汽车公司及相关产业链公司正在加速向国内替代深水区迈进。目前,地平线、黑芝麻、新驰科技等企业的产品已上车。国内汽车企业开始大规模投资芯片行业,继续加快芯片企业布局或投资,甚至成立合资企业。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甚至结束自研AI芯片。目前,汽车芯片的全面短缺得到了缓解,国产芯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纵横快评

芯片是软件定义汽车生态发展的基石,是未来网络汽车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汽车芯片正深入汽车工业。只有大规模上车应用,才能形成芯片迭代的新技术土壤,进而促进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指出。行业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规模约300亿美元,需求约1000亿~1200亿美元/年,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需求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5

智能驾驶开始征服城市场景,

城市NOA迎量产元年

对高速公路路段相对简单的路况不满意,智能驾驶于2022年开始解决更复杂的城市场景问题。2022年9月,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毫末宣布HPilot 3.0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并将将大规模生产;小鹏汽车宣布小鹏城NGP智能驾驶系统正式实施,并在广州开始试点。小鹏汽车已成为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城市场景高的智能辅助驾驶汽车企业。极狐阿尔法S HI深圳全面推广城区版NCA截至2022年12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本成为双城(深圳、上海)首款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应用的量产车。

纵横快评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智能驾驶竞争将正式进入下半年,竞争主要集中在城市开放领域。赢得城市场景意味着智能驾驶从单一场景辅助驾驶到全场景辅助驾驶迈出了关键一步。相比之下,中国城市的路况是美国的十倍,智能驾驶将面临更复杂的技术问题,以真正全面克服城市场景。智能驾驶功能在城市场景中的使用频率也将远高于高速场景,企业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6

L四级自动驾驶冬天来了,

Robotaxi商业化还在努力

2022年,相比L二级智能驾驶的快速渗透和普及直接切入L4级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广阔。国内外几家标杆企业遭遇重创。据报道,2022年11月,中国自动驾驶的黑马小马智兴大幅裁员,裁员比例高达四分之一。在此之前的10月,自动驾驶龙头企业Mobileye骨折上市,估值缩水至峰值的三分之一。背靠福特大众两大造车巨头L四级自动驾驶公司ArgoAI倒闭。单纯Robotaxi企业很难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纵横快评

技术难、落地难、融资难……目前L四级落地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RoboTaxi商业化仍面临诸多障碍,规模化实施较早。渐进路线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L4级自动驾驶企业实地降维L二级方案,但在工程、量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7

加快发展道路协调技术,

双智试点阶段性成果

2022年,国内车路协调相关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高,基于车路协调的造城运动也越来越多。双智试点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提高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2022年10月,全国第二批双智试点城市10个。在车端,车企陆续推出C-V2X量产车型,加快产业化步伐。一汽、上汽、广汽、长安福特、长城、比亚迪、威来等汽车公司已经发布C-V2X前装车型。道路协同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服务L二级量产乘用车也能加速L四级自动驾驶的普及和规模商业化,并应用于智能交通、定制服务等。

纵横快评

中国的自动驾驶方案是车路协调,独特,战略方向意义重大。据亿欧智库预测,2022年中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约886亿元,2022年落地项目也更加注重商业化落地验证。更多的智慧城市等项目将为道路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的着陆场景和市场机遇,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目前,道路协调技术方案正在加速成熟,但仍面临着数据安全、各方力量协调、商业化探索等一系列挑战。

8

自动驾驶融资放缓,

相关投资更加冷静务实

2022年,虽然自动驾驶仍然是汽车投资领域的热门选择,但与2021年相比,无论是报道的融资事件还是披露的融资低于2021年,投融资节奏放缓。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0月国内自动驾驶领域融资事件不足70起,事件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30%和60%。其中,Robotaxi这一细分领域的企业受影响最大,融资额几乎减半。

纵横快评

2022年,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暂时降温,受疫情影响的重要因素影响。随着年中后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改善,投融资也明显升温。但资本方越来越冷静和现实。资本的冷迫使一些盲目追求高端技术、忽视短期收支平衡的企业进行反思和调整,找到技术的商业空间,提高造血能力是继续在这条轨道上生活的重要作业之一,也是继续获得资本青睐的关键。

9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明显优化为纺锤形,

混合动力产品的比例大幅增加

统计计,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乘用车各级,A同比增长近1.5倍销量为209.7万辆,同比增长近1.5倍。1-11月,A新能源汽车销量占36.2%以上,超过A00级成为最大的细分类别。A级车细分领域新能源占18.53%。从技术路线来看,理想one、华为问界M以7为代表的增程式车型在争议中畅销,哪吒、零跑、长安等车企也将推出或推出增程式车型或技术。拥有DM-i比亚迪拥有超级混合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享受了混合动力市场爆发的大部分红利。

纵横快评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逐渐成熟。从热销车型到最热门的技术路线,都是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体现。A作为几乎占据汽车市场半壁江山的最大细分品类,级车在新能源领域从过去的低音量到2022年的明显努力,将是原来的A哑铃0级和中高端车型为主的哑铃市场结构逐渐变成纺锤形。A级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进入燃油车腹地,替代速度加快。

10

冬奥会再次掀氢能热,

多车企加码氢能产业布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为0.3万辆,同比增长159.1%和150.9%。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氢能及相关产业在2022年初冬奥会东风蓬勃发展。国内主流汽车公司也加快了氢能领域的布局。长安汽车新能源品牌深蓝正式发布的首款深蓝车型SL03有氢电版,广汽集团发布了全新的氢能动力系统。东风公司推出了中国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并开始示范运营。上汽集团、海马汽车、长城汽车等汽车制造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完成了不同程度的布局。

纵横快评

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行业经过冬奥会的严格审查,使社会各方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理解。随着需求的增加和良好的政策指导,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前景更加光明。然而,该市场的真正爆发尚未到来,一系列问题,如储运技术、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和成本仍在试点和探索中不断克服。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622351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