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的触角向下延伸,敲响电动汽车市场超过10万元的大门时,比亚迪会有优势吗?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品牌扩大产品阵容的战略思维,也关系到市场需求端品牌向上和向下探索引起的差异化反馈。它不仅代表了品牌的选择,也代表了机遇和挑战的竞争。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每月20%以上的渗透率稳步增长。9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11月至36.3%。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成熟,各品牌也开始在车型的价格序列上跑马圈地。有的冲刺高端市场,有的准备进入大众主流市场。后者是特斯拉。
下探:特斯拉VS蔚来
虽然特斯拉还没有确认下一代车型的具体细节,但一切都不是毫无根据的。
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指出,特斯拉汽车开发团队将关注下一代电动汽车。据估计,新一代汽车平台的成本将是第二代平台(Model 3 和Model Y)新车型的产量有望高于公司目前所有车型的总和。
马斯克曾经说过,有必要做一辆经济型车。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相关的Model 2的消息此起彼伏。结合当时公开的信息,新车最终可能被命名为Model C或者Model Q,价格在2.5万美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不到20万元,对标大众ID系列等车型。最早预测发布时间为2022年至2023年。
然而,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 关注特斯拉的分析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据该机构称,特斯拉Model 2预计会在2024年亮相。因为如果特斯拉过早推出,Model 2,可能导致Model 3的销量放缓,同时,很难满足新车所需的产能。
去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131万辆,同比增长40%。与2021年的93.6万辆相比,特斯拉未能实现年增长50%的销售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年产量接近137万辆,超过总交付数。这也是国内的Model 3 和Model Y缩短交付时间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的原因仅限于物流瓶颈,但部分原因可能归因于需求增长疲软。新能源汽车品牌蓬勃发展,但决定购买和更换汽车的关键驱动力从未出现过。饶是特斯拉一再降价以增加折扣,市场需求不再是昨天。
12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停产一周多。据路透社报道,该工厂将于2023年1月继续减产。考虑到这一点,特斯拉可能会提前释放Model 2.材料。这张定位大众市场的牌是否会是马斯克的王牌还有待商榷。
可以预见,拓宽服务视野,下放品牌,是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积极抢占市场的新理念。例如,威莱还将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子品牌。据李斌介绍,新车将与特斯拉竞争Model 3 和Model Y,不仅支持换电,而且价格10%左右。
对于2024年投产的新品牌,合肥新桥厂将承担年产50万辆的重任。在威莱公开的假想敌中,只有宝马和特斯拉没有同期的新势力。但到2024年,特斯拉将投身于更广阔的市场。
守门员和前锋
从11月份乘联发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起价10万至20万的车型占43%,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1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21.4%,20万至30万车型占27%。
在20万以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玩家众多,战局激烈。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海豚和元PLUS以比亚迪家族、零跑等品牌为代表的比亚迪家族系列。
纯电动汽车11月10万-20万元
这个市场是一个既要又要的市场场,不仅价格门槛低,智能等功能也要说过去,包括城市NOA、大屏幕多屏幕几乎已经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标准。攻击这个市场并不容易。
正如李翔在接受《晚点》采访时不做20万以下的车型所说,如果成本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就无法实现我们想要的产品。李斌还表示,威莱以不牺牲毛利润的前提,以新品牌进入3万至5万美元的市场,因此将设定合理的毛利润范围。
华为智能选车业务部总裁王近日也指出,如果AITO以目前想要给消费者的价值看,品牌定价再往下走,合作伙伴恐怕会赔钱。
因为一旦降价,鉴于芯片、激光雷达、动力电池等价格只高不低,汽车公司很可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然后现金流问题,导致新车研发受阻。因此,小鹏、哪吒、比亚迪、广汽埃安等汽车公司都在寻求向上的道路。
小鹏推出了G9.哪吒推出S系列,埃安发布高端品牌Hyper浩铂,比亚迪的仰望即将出现。这是一个制造更好产品、赚取更高毛利润的战场。没有硝烟,你为我而战。由于过去的形象,新势力不可避免地会不满足。
2022年11月底交付的哪吒S12月只交付了2003辆;9月上市,10月开始交付的小鹏G9.价格争议在上市之初就存在。但随着超充和快速充电站部署的加快,小鹏G9终于在12月交付了4000辆,环比增长160%。小鹏终于在30万级的中高端市场找到了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品牌向上是一场拔河比赛,但这并不意味着向下探索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中高端品牌代表前锋。如果他们想踢门,他们必须先通过守门员。
向上与向下的重叠区域将是真正的战场。20万元以内的Model 其实现在杀疯市场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品牌)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 徐珊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4113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