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丰田的印象,除了“纯电动汽车绝缘体”之外,就是在中国市场一直未能获得与其全球规模相匹配的地位,长期以来无法超越日产和本田。随着南北丰田各自完成百万辆产能工厂建设,轿车、SUV和MPV全系列车型布局,近几年都实现了稳步增长的丰田,逐步找回了在中国市场全球一哥的感觉,成为了日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除了纯电动汽车绝缘体外,市场对丰田的印象是,它在中国市场尚未获得与其全球规模相匹配的地位,长期以来无法超越日产和本田。
随着南北丰田百万辆产能工厂的建设,汽车、SUV和MPV近年来,丰田实现了全系列车型的稳步增长,逐渐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全球兄弟的感觉,成为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责任。
主要汽车公司于11月宣布,本田中国和日产中国的销量同比大幅下降,东风日产的销量为45346辆,同比下降52.5%,而本田中国的销量为78126辆,同比下降42.8%。这三家公司很可能在2022年百万辆产销冲线时被迫刹车。
至于丰田中国,11月广汽丰田批发销量高达85200辆,零售销量也为7.8万辆,相当于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
东风日产曾经是轩逸和奇骏两条腿走路。三缸发动机硬推后,新奇骏被市场抛弃,占销量一半的轩逸继续艰难支撑百万辆。
与日产相比,本田的发展更令人担忧。新车陆续上市,但销量没有增长。中国专属e:N纯电动汽车没有涟漪,集中在年底的全新车型HR-V、换代CR-V本田2022年无法挽救本田2022年销量的增长。
近年来,丰田悄然完成了全系列车型的布局,并迅速引进了全球重型车型,如花冠SUV、Harrier与此同时,混合动力车型也成为其销量的增长点之一。
2023年,除现有车型改造外,bZ纯电动汽车将从一款增加到三款,面向细分市场的皇冠、普拉多等新车将陆续正式上市。
从2022年开始,丰田将一骑绝尘,登上本田和日产再也无法比拟的高度。
当跨国汽车公司将所有全球车型引入中国,新车效应带来的规模增长时,它们面临着弱势下降。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都是如此,现在大众和通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自主品牌集体向上、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背景下,跨国汽车企业现有车型陷入了艰苦的斗争,新开发的车型不再有自然的光环,销售增长疲软、品牌感知薄弱的双重困境已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然,丰田中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丰田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丰田还有很多全球车型没有引进中国,比如雅力士SUV、普锐斯、普拉多、红杉等车型对其未来的销售和利润都有相当大的保障。
丰田也善于利用现有品牌,比如皇冠从一辆车变成了一辆车,SUV和MPV该品牌很快将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位生产,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丰田的新活力。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丰田还没有正式努力,但已经完成了产业布局,成本控制一开始就处于首位。与燃料汽车价格相同的纯电动汽车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面对未来更大的可能性,在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陷入困境,本田高端品牌讴歌放弃国内后,丰田高端品牌雷克萨斯未来如何在中国市场展示新的面貌仍是一个未决的话题,丰田也有更多的主动权。
雷克萨斯是加速国产化还是电气化?一切似乎都要等待疫情最终消散,零部件恢复稳定供应。
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国际象棋一直是计划和决定的没有遗憾,它没有机会失败,它也是丰田中国的终极武器。
雷克萨斯国内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给丰田带来足够的关注和更多的可能性。交通不正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产吗?
当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趋于稳定时,也许是雷克萨斯的本地化。
从产销规模和增长趋势来看,后来居上的丰田已成为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最终代言人。
对于本田和日产来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崛起也将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日本汽车的质量还是混合动力技术,他们都无法抗拒丰田。
近年来,自主汽车的大整合,汽车资源正在加速向龙头汽车企业集中。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和车型太多,资源和市场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是失败的汽车公司也无法支持。
丰田在中国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引进更多的全球车型,推出更划算的混合动力车型,国产化的斯巴鲁和bZ纯电动汽车价格平替等。
在中国市场,丰田最终将成为像大众这样的顶级汽车公司,但仍有许多汽车公司在各自的细分市场生活,如福特的林肯、通用的凯迪拉克等。本田和日产有什么样的独家秘密?
我们还是很期待2022年广汽丰田累计销量高达930、808辆,将提前几天完成百万辆的产销。
原创文章,作者:TMC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4212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