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有消息称,威马计划通过借壳Apollo智慧出行集团(下文简称Apollo出行)在港股上市。虽然,威马方面回应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但是在此之前,至少有三名威马汽车的内部人士已经确认,威马企图寻找新的融资途径以解决当下面临的资金问题,而借壳上市以及在一级市场寻找新的投资,都在威马考虑的
12月5日,据报道,威马计划借壳Apollo智慧旅游集团(以下简称智慧旅游集团)Apollo出行)在港股上市。
尽管威马回应说,它不会对市场谣言发表评论。但在此之前,至少有三名威马汽车内部人士证实,威马试图寻找新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资本问题,而后门上市和在一级市场寻找新的投资都在威马考虑的解决方案之内。
更何况现实已经表现出来了。
据企业调查,威马在Apollo威马汽车创始人兼持股比例为28.51%CEO沈辉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和非执行董事。目前,公司主要从事旅游业务、车载平台授权和工程服务外包。
这样的选择对威马来说并不奇怪。
威马的上市道路一直走得不好。早在2021年1月,威马汽车就在科创板完成了上市指导,并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当时并未成功上市。2022年6月,威马再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然而,半年后,威马IPO过程始终停留在审计阶段。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拟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有效期为6个月。因此,今年12月1日,随着威马招股说明书有效期的清算正式失效,港股上市进度终止。
这两次失败与威马面临的财务危机密不可分。
根据财务报告,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的三年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1亿元和47.73亿元,但这三年的损失已达到-40.4亿元、-42.25亿元和-53.63亿元。仔细计算,三年亏损总额超过170亿元,接近总收入的两倍。而且,现在看来,亏损仍在扩大。
据媒体统计,根据威马近三年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如果根据未调整的损失和销量进行转换,威马平均每辆车的损失将超过22万元;如果根据调整后的损失和销量进行转换,威马平均每辆车的损失将超过17万元。这样,三年的总损失率远高于魏小理。
甚至,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威马实施了降低运营成本的总体降薪计划。包括公司管理(M4及以上)带头主动降薪,发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70%基本工资。此外,2022年年终奖等奖金被取消,购车补贴被暂停。
然而,威马自割腿肉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对缓解资金压力起到了很弱的作用。
这样,对于这支承受巨大财务压力的汽车制造新力量来说,依靠自己上市是不可行的,对公司员工实施整体降薪也没有帮助。如果你想尽快筹集资金来维持运营,似乎只有后门上市的选择。
然而,事情似乎在这里发展,被视为壳Apollo旅行公告于12月5日晚发布。该公司表示,目前计划购买一家从事智能电动汽车的公司。该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了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汽车,其目标客户是中国年轻、精通技术的用户,尤其是家庭。
这个时间点,这个公告,这个对拟收购目标公司的描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威马汽车。
威马创始人沈辉曾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年是智能竞争威马的初衷一直是让普通家庭负担得起和酷的智能电动汽车。早在2019年,威马就率先发布了L二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Living Pilot。去年在威马上市W6还搭载了L4级AVP威马W6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
这些似乎都指向了一点:被称为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汽车可能会被卖掉。
但客观地说,无论是后门上市还是收购,很难说有多少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威马。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4202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