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杨 晶责编丨崔力文编辑丨别 致这家中国新造车的短板,不止一处。中国车市的变化难以琢磨,尤其是进入电动化时代后尤甚。特斯拉掀起的狂潮足以让所有传统车企胆战心惊,“蔚小理”的半路杀出促使传统车企快速转型,当所有舆论的焦点都在唱衰传统车企时,突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表现开始压过造车新势力一头。
作者丨杨 晶
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中国新车不止一个缺点。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很难思考,尤其是在进入电气化时代之后。特斯拉的狂潮足以吓唬所有传统汽车公司。魏小理的中途杀戮促进了传统汽车公司的快速转型。当所有公众舆论的焦点都在削弱传统汽车公司时,突然,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性能开始超过汽车制造的新力量。
这不是风水轮流的宿命论,但它确实让所有参与者认识到汽车行业的博弈是如此残酷。
更不用说头部新势力汽车公司遭遇滑铁卢了,哪吒汽车批发量与保险数量差距大,威马降薪裁员关店等等,寒气传给了大家。
爱驰汽车应该是这些1.0时代造车新势力中最挣扎的企业。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企业,经历了多轮人事动荡,在股权结构上进行了多次调整,并在三年内销售了1.5万辆主要销售车型。可以说,爱驰一直走在边缘。
然而,爱驰汽车总能在关键时刻继续流血。11月28日,爱驰汽车宣布与泰国公司菲尼克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EV计划在未来五年左右从爱驰购买约15万辆新能源汽车进行零售和运营。
同时,双方计划考虑在泰国共同筹建名为销售、售后、充电、更换网络、本地化软件开发等业务Aiways新公司泰国。
事实上,爱驰汽车在国内销量受挫时也在布局海外市场,但如此大的订单足以让爱驰汽车再持续一段时间。
01
泰国没有这么大的市场
5年15万辆,平均每年3万辆,所以泰国或菲尼克斯EV能消化吗?
数据显示,泰国是一个年销量约80万辆新车的国家,预计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25万辆,2023年销量为2.4万辆。从这个数量来看,只能说菲尼克斯EV爱驰的野心很大。
虽然整体份额不高,但泰国仍然是一个需求和增长非常大的地区。自2008年以来,泰国制定了建设东方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为汽车制造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许多国际主流汽车公司和中国汽车制造商也进入了泰国市场。据泰国媒体报道,政府继续推动对电动汽车和零部件生产项目的投资,强调泰国应成为东盟电动汽车的生产中心。日本还宣布,泰国将被视为东盟电动汽车中心。
一方面,泰国本身愿意加快电气化转型,另一方面,泰国市场愿意消费中国电动品牌。
其中,2021年上汽名爵在泰国的汽车销量达到31005辆,跻身泰国十大汽车品牌之列;据悉,今年刚进入泰国市场的比亚迪也在吸引众多消费者排队购车。
可以看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进入泰国市场方面具有客观优势,因此这对爱驰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特别是在开拓欧洲市场后,爱驰的积少成多销售策略必须转向新市场。此外,东盟市场的竞争环境比欧洲好得多。
事实上,爱驰在欧洲也与当地公司合作。去年8月,与德国汽车订阅服务公司合作finn.auto爱驰汽车计划在未来十个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finn.auto至少500辆爱驰相继交付U5.在德国开展固定月费租车业务。
而泰国的菲尼克斯EV,也是从出租车业务开始的公司。菲尼克斯EV成立于2012年,当时仍在做出租车广告业务。2014年与外部公司重组后,开始涉足清洁能源领域。氢能2016年开发,但不应用于汽车。
直到2018年才正式宣布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并建立了包括在内的三大产品架构Mini Bus EV、电动SUV还有电动摩托车。目前,这三种产品只是概念模型,菲尼克斯EV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生产任何汽车,车SUV图其实是马自达的CX-4造型。
所以菲尼克斯EV引进爱驰汽车的产品是为了补充其电力SUV这也是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要销售模式。
但是菲尼克斯EV官方网站上的信息很少。最重要的是,我们努力生产完美的电动汽车,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口号与中国一些初创汽车公司走过的道路非常相似。
所以菲尼克斯EV该公司能否在泰国市场取得成功还是个问号,与其说爱驰汽车寄望于15万辆大单,不如寄望于Aiways毕竟,与去泰国独资的强势自主品牌相比,弱势爱驰汽车可以与当地企业分担风险和成本。
02
爱驰必须自救才能出路
自爱驰汽车成立以来,它一直被描述为不幸的命运。爱驰汽车诞生于汽车制造的新力量1.0时代。当时,中国有50多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现在只有大约10家公司努力工作。爱驰很幸运,但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候。
对于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创始人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李斌、李翔、何小鹏等人从互联网开始,充分洞察了时代最前沿的脉搏。传统汽车公司转型的创始人,如爱驰傅强和威马沈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优势。
威马现在处于负面状态,但至少在最初的策略中是肯定的。爱驰不是,在第一个产品和技术储备方面存在先天性的不足。来自爱驰的英文名字AIWAYS可见,AI这不是先锋概念。任何燃油汽车公司都可以拥有智能技术,更不用说电动汽车了。
爱驰汽车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几乎走错了每一点。第一款爱驰车型U5本来产品实力不错,性价比是它的亮点,但传播方向不在这里。与已经发布第二款车的威来、小鹏等领导者相比,U5整体推进缓慢。
二是技术实力不够明显U5.除了宣传智能护理外,爱驰还专注于电池组的安全性。和所有传统汽车公司一样,他们过于关注安全对汽车的重要性,忽视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真正需求,这也是创始人的局限性。
当销售困难时,爱驰无法抗拒重资产造车带来的压力。今年年初,爱驰获得新一轮融资,正式迎来投资者陈进入。原爱驰高管团队纷纷退出,爱驰从传统汽车时代进入投资者时代。
然而,新投资者在汽车行业没有经验。今年11月22日,爱驰汽车的法定代表人再次由陈炫林改为张洋,这是爱驰汽车今年以来第三次进行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人事调整是企业发展的禁忌,但也可以看出爱驰汽车没有别的办法。
爱驰汽车的困境不仅在于销量和团队,还在于资本市场的低迷。爱驰原计划于2021年底在科技创新板上市,但由于科技创新板上市条件恶劣,爱驰未能如愿。
今年9月,美股上市公司华夏博雅将收购爱驰汽车的所有股份,然后借壳上市,估值50至60亿美元。
华夏博雅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教育资源整合运营机构,7月份还宣布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函。
借这样的壳,最后的估值,不仅说明股市对汽车行业的兴趣降低了,也说明爱驰汽车着急了。
事实上,从目前的汽车行业来看,目前任何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市场环境都不容易。
然而,仍有许多企业脱颖而出,像爱驰汽车这样从一开始就没有计划好的企业注定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遇到更多的困难,解决更多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32325602.html